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行為主義迴歸了!這是大衛·弗裡德曼在六月刊《大西洋月刊》封面故事“誘惑的終結:行為矯正的怪異科學如何重塑我們的慾望”中宣稱的。這篇文章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一些應用程式的誇張報道,這些應用程式透過幫助人們(包括弗裡德曼的兄弟)克服暴飲暴食、吸菸和其他壞習慣,“將我們轉變成更苗條、更富有、各方面都更好的自己”。弗裡德曼將這種流行文化的迷你趨勢誇大為一種宏大的說法,即“心理學界最被誤解的夢想家”B.F. 斯金納,在半個多世紀前普及了行為主義,“可能終於得到他應有的認可”。
將“Lose It”和“Habit Breaker”等應用程式的功勞歸功於斯金納——我預測這些應用程式的效果將與其他自我提升計劃一樣有效或無效——這有點牽強。然而,弗裡德曼的文章精彩地闡釋了我16年前在《為何弗洛伊德仍然“未死”》中提出的一個論點。我的自負是這樣的:自從弗洛伊德發明精神分析以來,批評家們就對其進行了惡毒的攻擊,譴責它等同於偽科學的胡言亂語,比如顱相學,顱相學認為頭骨形狀反映了人格。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無數種替代性的心理理論和療法湧現出來,從榮格心理學一直到認知神經科學、行為遺傳學、進化心理學和精神藥理學。
其中一些所謂的“全新改進”的領域已經產生了寶貴的見解。 斯坦利·米爾格拉姆令人震驚的實驗,羅伯特·特里弗斯的互惠利他主義假說,詹姆斯·弗林發現的智商得分上升,丹尼爾·卡尼曼揭示的認知偏差。然而,精神分析仍然存在,不是——正如弗洛伊德學派所聲稱的那樣——因為它的科學價值,而是因為一個世紀以來對大腦和思維的研究尚未產生一種足夠強大的正規化來徹底消除精神分析。如果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某種意義上類似於顱相學,那麼,在某種意義上,它的所有競爭對手也是如此。我的論點的一個推論是,心理學正規化永遠不會真正消亡;它們只是時興時衰。它們的創造者也同樣長存,既非死亡也非活著,而是像殭屍或吸血鬼一樣不死不滅。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舉例說明:“行為主義的復興”,它將主觀心理狀態視為理解人類的無關干擾;只有客觀可觀察、可衡量的行為才重要。(行為主義的本質可以用一個老笑話概括:兩位行為主義者做愛後,男人對女人說:“這對你有好處。對我來說怎麼樣?”)弗裡德曼認為,行為主義失寵是因為人們認為斯金納提出的行為矯正技術是“具有操控性”、“法西斯主義”和“道德敗壞”的。一些批評家確實對行為矯正提出了道德異議。(例如,參見“發條狀態”,一篇寫於 1973 年並於 2012 年 6 月 4 日在《紐約客》上發表的引人入勝的文章,安東尼·伯吉斯在其中追溯了他的 1962 年小說《發條橙》(這部小說產生了我有史以來最喜歡的電影之一)與斯金納的“邪惡”提議之間的聯絡。)但科學家們放棄行為主義的主要原因是經驗性的,而不是道德性的。
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在 1959 年對斯金納的語言觀進行了冷酷無情的剖析,指出了行為主義的缺陷。喬姆斯基指出,兒童不可能透過斯金納假設的簡單刺激-反應機制來習得語言;他們必須擁有先驗知識,幫助他們如此迅速地學習語法規則。喬姆斯基寫道,兒童“以各種非常特殊且顯然高度複雜的方式進行概括、假設和‘處理資訊’,這些方式我們尚無法描述或開始理解,這些方式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或者可能是透過某種學習或透過神經系統的成熟而發展起來的。這些因素在語言習得中運作和相互作用的方式是完全未知的。”
請注意喬姆斯基所說的話:行為主義和任何其他科學模型都無法解釋——甚至接近於解釋——人類如何學習語言,而語言可以說我們最顯著的特徵。(儘管喬姆斯基自己強調語言的遺傳基礎,但他一直殘酷地駁斥進化心理學,他曾經稱進化心理學為“一種摻雜了少量科學的思維哲學”。)
在最近一篇關於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的專欄文章中,我指出,一些領域,特別是像物理學和化學這樣的“硬”科學,會收斂於一種正規化並迅速發展,而另一些領域則“保持在不斷變化的狀態”。涉及人類思想和行為的領域——人類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是研究領域從一種正規化到另一種正規化搖擺不定的主要例子。
心理學家最終會找到一種足夠強大的正規化來統一該領域,並幫助它達到核物理學或分子生物學那樣的嚴謹性嗎?威廉·詹姆斯對此表示懷疑。一個多世紀以前,他就擔心心理學可能永遠無法超越其“混亂和不完善的狀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為,詹姆斯的擔憂“已被證明是完全合理的。心理學尚未成為一門綜合科學,而且不太可能達到這種地位。”加德納曾告訴我,關於自由意志、自我、意識以及心理學家(以及,意味深長的是,哲學家)與之鬥爭的其他主題的問題,儘管現代遺傳學、神經科學和腦成像取得了所有進步,但可能不適合傳統的科學還原論。加德納建議,研究人員或許應該考慮採用更“文學化”的調查和論述風格,就像弗洛伊德和詹姆斯所實踐的那樣——而且,我想補充一點,甚至斯金納也是如此,他是一位不錯的作家,即使不如弗洛伊德和詹姆斯那樣出色。
如果文學心理學行不通,我們仍然有減肥應用程式。
斯金納照片由維基共享資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