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如果你把兩個謎團放在一起,你會得到一個更大的謎團,還是它們會像負數相乘一樣互相抵消,從而產生清晰度? 我希望是後者,因為我要探討維特根斯坦和神秘主義。
自從我的哲學沙龍聚會討論B.F. McGuinness於1966年撰寫的“《邏輯哲學論》的神秘主義”以來,我一直在思考這些話題。 這個沙龍由八人左右組成,他們大多數擁有哲學研究生學位,聚集在沙龍主持人的客廳裡討論論文。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伯特蘭·羅素稱他為“我所知道的傳統觀念中最完美的 天才典範”,一生只出版了一本書,《邏輯哲學論》。 《邏輯哲學論》於1921年首次以德語出版,是對可知與不可知事物的一種隱晦的沉思。
“神秘主義”通常被用作貶義詞來形容晦澀、模糊的思維,或偽科學。 但在“《邏輯哲學論》的神秘主義”中,McGuiness使用該術語來指代東西方聖賢所描述的一種非凡的感知形式。 在仍然是對神秘主義的最佳學術論述《宗教經驗之種種》中,威廉·詹姆斯指出,在神秘體驗期間,你感覺自己好像遇到了絕對真理、存在的根基、上帝。 這些啟示充滿了精神意義,並伴隨著強烈的情感。 你經常感到一種幸福的永恆感和與萬物合一的感覺(儘管這種體驗也可能是地獄般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異象所傳達的知識似乎超越了哲學、科學和理性本身。 詹姆斯稱神秘體驗為不可言喻的,這意味著它們無法用普通語言表達。 神秘的中國古代文字《道德經》的作者表達了這個觀點,他寫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作者在陳述它時違反了規則。
《道德經》和其他神秘著作都充斥著這種哥德爾式的“這句話是假的”悖論,《邏輯哲學論》也是如此。 維特根斯坦寫道:“神秘的不是世界如何存在,而是它存在。” 他闡述道:“我們覺得,即使所有可能的科學問題都得到解答,人生的難題仍然根本沒有觸及。 當然,那時就沒有問題了,而這正是答案。 人生問題的解決之道在於問題的消失。” 維特根斯坦似乎在說,即使世界已經被科學徹底解釋了,但它實際上根本沒有被解釋。 人生謎題的答案是沒有答案。
McGuiness在他的1966年論文中指出,在1951年他去世後發表的“倫理學講座”中,維特根斯坦描述了帶有神秘色彩的個人經歷。 其中一次他感到“絕對安全”和“在上帝的手中”。 在另一次經歷中,他對存在感到震驚,並將“世界視為奇蹟”。
McGuiness探討了維特根斯坦的經歷與詹姆斯、哲學家叔本華、天主教修士邁斯特·艾克哈特和穆斯林聖賢庫舍裡所描述的經歷之間的相似之處。 McGuiness還提到了奧爾德斯·赫胥黎,他的《知覺之門》描述了墨斯卡林誘發的神秘體驗。 正如我在我的書《理性神秘主義》中提到的,赫胥黎和迷幻藥對我產生了塑造性的影響。
伯特蘭·羅素對維特根斯坦和神秘主義都著迷,他將維特根斯坦描述為神秘主義者。 在1919年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中,羅素寫道
[維特根斯坦] 認真考慮成為一名僧侶。 這一切都始於威廉·詹姆斯的《宗教經驗之種種》,並在(並非不自然地)他在戰前獨自在挪威度過的冬天裡發展起來,當時他幾乎瘋了。 然後在戰爭期間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他在加利西亞的塔爾諾夫鎮執勤,偶然發現一家書店,但這家書店似乎只包含明信片。 然而,他走了進去,發現裡面只有一本書:《托爾斯泰論福音書》…… 他已經深入到神秘的思維和情感方式中,但我認為(儘管他不會同意)他在神秘主義中最喜歡的是它讓他停止思考的力量。
我喜歡最後那個諷刺的轉折。 我在哲學家羅素·尼裡2009年一篇關於維特根斯坦神秘主義的文章中找到了羅素的這段引言。 尼裡警告說,大多數關於《邏輯哲學論》的哲學評論“都集中在該書的邏輯和語言技術體系上,而很少關注其首要的道德和精神主題”。 《邏輯哲學論》“仍然被誤解,主要是因為解釋者未能理解神秘和狂喜的重要性,因為它們交織在文字中。”
對於類似的解讀,請參閱網站EPISTEMIC EPISTLES上的一篇文章“理解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的神秘主義”。 作者斷言,“正確理解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的意圖,需要將《邏輯哲學論》視為一個神秘主義專案,旨在讓我們瞭解神秘體驗,而不是試圖傳達分析性的‘真理’”。 未能認識到維特根斯坦的神秘主義意圖會導致“一種誤解的膚淺解讀”。
問題是,如果你沒有過神秘體驗,神秘著作看起來就像,嗯,偽科學。 根據他們對McGuiness的論文“《邏輯哲學論》的神秘主義”的反應,我的沙龍里的哲學家們沒有過神秘體驗。 他們將《邏輯哲學論》解讀為邏輯實證主義的一種極端、特異的表達,邏輯實證主義是一個哲學流派,在20世紀初很流行,它對什麼是可知的施加了嚴格的限制。 我的沙龍夥伴們對《邏輯哲學論》中“不連貫”和“幼稚”(他們的話)的神秘主義元素表示困惑甚至鄙視。 他們指出,維特根斯坦在他後來的著作《哲學研究》(死後出版)中與《邏輯哲學論》保持了距離。
我真想脫口而出,你們沒吃過迷幻藥嗎? 你們沒被世界的怪異所征服過嗎? 在我看來,《邏輯哲學論》最好被視為否定神學的作品。 神學的這個神秘分支以神超越理解和描述為前提。 《邏輯哲學論》讓人想起老子、艾克哈特、聖特蕾莎和6世紀僧侶偽狄奧尼修斯的否定神學。 後者曾寫道(我在尼裡的文章中找到了這段話)
我們在沉思中飛得越高,我們對純粹可理解之物的表達就越有限…… 我們不僅進入了言語的簡潔,甚至進入了絕對的沉默,包括思想和文字……。 我們從下方攀升到最高處,並且根據超越的程度,我們的言語受到約束,直到整個上升完成,我們變得完全無聲,因為我們沉浸在完全不可言喻的祂之中。
所以對我標題問題的回答是:是的。 如果神秘主義者是因神秘體驗而轉變的人,那麼維特根斯坦就是一位神秘主義者,他以自己格言式的方式,非常雄辯地表達了不可言喻之物。 我將讓他說最後一句話。 他在《邏輯哲學論》的結尾寫下了這段神秘的段落
我的命題以這種方式起到闡明作用:理解我的人最終會認識到它們是無意義的,當他透過它們、在它們之上、越過它們攀登出來時。(他必須可以說扔掉梯子,在他爬上去之後。)他必須克服這些命題;然後他才能正確地看待世界。 凡是不可言說的,必當沉默不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