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對於年輕的心理學家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時期。當我們在我所在的學校史蒂文斯理工學院尋找新的心理學教授時,這個想法一直在我腦海中浮現。當我與候選人會面時,我不得不詢問他們所在領域的重複性危機以及信譽危機。
我覺得我好像在追問他們一些骯髒的個人問題,比如他們家族是否有酗酒史,但這個話題是不可避免的。去年夏天,一個名為“開放科學協作”的組織在《科學》雜誌上報告稱,他們複製的主要心理學期刊發表的100項研究中,不到一半。
《紐約時報》在頭版報道中宣稱,該報告“證實了長期以來一直擔心[心理學]需要強力糾正的科學家的最壞擔憂。經過審查的研究被認為是科學家理解人格、人際關係、學習和記憶動力學的核心知識的一部分。治療師和教育工作者依靠這些發現來指導決策,而如此多的研究受到質疑這一事實可能會在他們的工作的科學基礎上播下懷疑的種子。”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場危機不斷成為頭條新聞。週五,由哈佛大學的丹尼爾·吉爾伯特領導的四位著名心理學家在《科學》雜誌上聲稱,去年開放協作組織的研究在統計學上存在缺陷,並未證明其“心理學科學的可重複性很低”的說法。“事實上,”吉爾伯特及其合著者指出,“資料與相反的結論一致,即心理學科學的可重複性相當高。”
在反駁中,參與開放科學協作的44位作者反駁說,吉爾伯特小組的“非常樂觀的評估”“受到統計學誤解以及對選擇性解釋的相關資料進行因果推斷的限制。”
正如本尼迪克特·凱里在《泰晤士報》中指出,“這次交流很可能會加劇關於如何最好地進行和評估所謂的對研究的重複性專案的激烈辯論。” 這是一種過於樂觀的評估。這次交流表明,心理學家甚至無法就達成“真理”的基本方法達成一致,無論“真理”是什麼。
情況變得更糟。在Slate雜誌上,丹尼爾·恩格伯報道,有影響力的“自我損耗”理論——該理論認為意志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會隨著使用而減少——可能已經被“推翻”。
羅伊·鮑邁斯特和其他三位心理學家在一篇1998年發表的論文中提出了該理論的實驗證據,該論文已被引用超過3000次。據稱,該理論已得到數百項其他研究的證實,並且是鮑邁斯特和記者約翰·蒂爾尼於2011年出版的暢銷書《意志力:重塑人類最強大的力量》的基礎。
但恩格伯報道說,一項涉及“在不同大陸的二十幾個不同實驗室測試的2000多名受試者”的自我損耗研究發現“完全沒有結果。自我損耗的零效應:沒有跡象表明人類的意志力像描述的那樣運作,或者這些數百項研究加起來有多少價值。” 這項新研究計劃於下個月在《心理科學展望》雜誌上發表。
恩格伯闡明瞭令人不安的含義,他指出,自我損耗效應“已經以數百種不同的方式被重現,並且透過薈萃分析驗證了其基本概念。這不是什麼瘋狂的新想法,搖搖欲墜地建立在一堆脆弱的資料之上;這是一個堅固的知識大廈,多年來用堅實的磚塊建造而成。然而,現在看來,自我損耗可能完全是虛假的,它的基礎可能由腐爛的材料製成。這意味著整個研究領域——以及某些科學家職業生涯的很大一部分——可能都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假設之上。如果如此成熟的東西都可能崩潰,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好問題,所有年輕的心理學家無疑都在為此苦惱。為了讓自己振作起來,他們可以考慮以下四點:
首先,心理學的信譽危機並非新鮮事。一個多世紀以前,威廉·詹姆斯擔心他幫助建立的這個領域可能永遠無法超越其“混亂和不完善的狀態”。
其次,所有科學領域都在重複性問題上掙扎。行為遺傳學和精神病學可以說比心理學更不可信,而弦理論和多重宇宙理論家甚至沒有經驗結果可以重複!
第三,心理學家仍然在做重要的、經驗上可靠的工作。最近在我校發表演講的兩位是恐怖管理理論的共同建立者謝爾頓·所羅門,該理論預測了對死亡的恐懼如何影響我們;以及菲利普·泰特洛克,“超級預測者”研究的領導者,他們是普通人,但在預測社會現象方面比許多所謂的專家做得更好。
第四,心理學可以說比許多其他領域更健康,正是因為心理學家正在積極地揭露其弱點並尋求克服這些弱點的方法。
我期待與來我校訪問的年輕心理學家討論這些問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