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多伊奇對無盡理解的願景是妄想嗎?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堅信一廂情願,相信我們的希望有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的力量。我甚至相信戰爭將會結束!但是,在某些時候,如果一廂情願與我們可以合理期望的現實相差太遠,它就會演變成否認或妄想。大衛·多伊奇希望科學將使世界變得越來越容易理解,這就是妄想思維的一個例子。

多伊奇在他的傑出新書《無限的開始:改變世界的解釋》(維京出版社,2011年)中表達了這個希望。多伊奇是一位物理學家,也是量子計算的先驅,他是一位極具原創性和大膽的思考者。他讓我想起了弗里曼·戴森和羅傑·彭羅斯等古怪的離經叛道者,他們不斷地偏離物理學的主流,進入陌生、未知的領域。多伊奇的書值得一讀,僅僅是因為他有力地駁斥了傳統的、唯物主義的還原論,並捍衛了思想的力量,思想超越了任何特定的物理例項,卻對世界產生了強大的影響。

但是,多伊奇的主要目標是闡述一個將科學視為無限、開放、處於起步階段的願景。多伊奇骨子裡實際上是一位哲學家,或者說是過去所謂的“純粹”科學家。(現在還有人用這個古雅的詞嗎?)他認為,科學的主要目的不是力量或預測;而是理解。我使用“理解”這個詞,而不是“真理”,是有意為之的:多伊奇是一個核心的波普爾主義者,他認為絕對的、最終的真理是無法獲得的;即使我們目前最可靠的解釋,原則上總是可以被證偽的,因為新的資料會出現。(我不同意這種準後現代主義,但那是另一篇文章的話題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多伊奇拒絕接受我們理解能力可能受到限制的觀點。他引用了天體物理學家馬丁·里斯曾經寫過的一句話:“正如黑猩猩無法理解量子理論一樣,現實的某些方面可能超出了我們大腦的能力範圍。”多伊奇認為,接受這種觀點類似於退回到對世界的魔法、迷信、偽解釋的信仰,例如那些將自然現象歸因於神靈的反覆無常的信仰。實際上,里斯的觀點比多伊奇的觀點更“科學”。科學本身告訴我們,我們是動物,由自然選擇設計出來是為了繁殖,而不是為了理解黑洞或蛋白質摺疊。否認這種關於人類進化的、公認的令人不安的洞見,似乎比接受它更不理性和倒退。

科學,尤其是物理學,顯然正在觸及認知以及物理和經濟的極限。量子力學,多伊奇自己的專業領域,就是一個例證。正如馬丁·里斯指出的那樣,黑猩猩無法理解量子力學。大多數人類,甚至大多數物理學家也無法理解。物理學家接受量子力學不是因為它有道理,而是因為它有效:量子理論以非凡的精度預測實驗結果,因此,這些理論產生了一系列強大的技術,從雷射到半導體。

量子力學使現實變得更難以理解,而不是更容易理解,因為它顛覆了關於因果關係、時間和空間、客觀與主觀現實的傳統觀念。這就是為什麼愛因斯坦,它的創始人之一,從未接受這種激進的新物理學。儘管如此,多伊奇還是駁斥了有時歸因於玻爾的舊俏皮話:“如果你認為你已經理解了量子力學,那麼你就不理解。”(這個悖論讓我想起了老子對神秘真理的說法: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對多伊奇來說,量子力學完全有道理。他是多世界詮釋的堅定擁護者,多世界詮釋解決了量子力學只提供可能性和機率,而不是確定性的令人困惑的事實。多世界詮釋認為,儘管我們只看到像電子這樣的粒子遵循一條特定的路徑,但實際上它遵循量子力學允許它的每一條路徑——在其他宇宙中。雖然多伊奇發現多世界是一個引人注目的解釋,但幾乎沒有其他物理學家這麼認為。如果你幾乎獨自一人認為某個給定的解釋引人注目,那麼它真的是一個解釋嗎?

一些現代物理學家和愛因斯坦一樣抱有希望,認為當量子力學屈服於更基本的理論時,量子力學的怪異之處將會消失,理想情況下,這種理論應該統一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即我們的引力理論。但是,統一理論的主要競爭者,弦理論,只會加劇我們的不理解。幾十年來,我一直在問物理學家弦是什麼。它是一個物體嗎?一種能量形式?一個過程?還是什麼?沒有人給我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儘管大眾科學自己的喬治·穆瑟在我在Bloggingheads.tv上與他的對話中做出了勇敢的努力)。弦似乎是一組純粹的數學形式主義,沒有現實世界的對應物。

我曾經同情科學是無限的這種浪漫的觀念。我成為一名科學記者,是因為我將科學視為我們揭示現實的最有效來源。理想情況下,科學將我們的困惑“Whaa…?”轉變為“Aha!”的頓悟。在我的職業生涯早期,特別是物理學似乎準備好回答存在的深刻奧秘。現實是由什麼構成的?它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我們發現自己身處這個現實而不是其他現實?為什麼會存在任何事物?

我分享了我一直以來最喜歡的科學家之一,物理學家約翰·惠勒的希望,即有一天科學家將解決——真正解決——現實之謎。多伊奇顯然也是惠勒的粉絲。多伊奇引用惠勒的話說,“在這一切背後肯定有一個非常簡單、非常美好的想法,當我們掌握它時——在十年、一個世紀或一千年之後——我們都會互相說,‘怎麼可能不是這樣呢?’”我預測相反的情況會發生。科學進步越遠,我們就越會陷入徹底的困惑。

圖片由維京出版社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