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文學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如何幫助我寫出《科學的終結》

布魯姆的著作《影響的焦慮》幫助一位科學作家理解了現代科學家試圖超越前輩的困境

泰德·泰 Getty Images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偉大的文學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剛剛去世。我大學時讀過並喜愛布魯姆的著作《影響的焦慮》,多年後,當我寫第一本書《科學的終結》時,我又想起了它。雖然布魯姆寫的是詩歌,但他的作品幫助我理解了現代科學家在與科學的極限作鬥爭時的焦慮。以下是我從《科學的終結》中摘錄的一段經過少量編輯的內容,我在其中解釋了布魯姆的觀點如何適用於科學。—約翰·霍根

我為這本書採訪的許多科學家似乎都感到一種深刻的不安,而且有充分的理由。如果一個人相信科學,他就必須接受這種可能性——甚至是必然性——即科學發現的偉大時代已經結束。我所說的科學不是應用科學,而是最純粹、最宏偉的科學,即人類理解宇宙和我們在宇宙中地位的原始追求。進一步的研究可能不會產生更多偉大的啟示或革命,而只會帶來漸進的、遞減的回報。

在試圖理解現代科學家的這種不安時,我發現文學批評中的觀點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其具有影響力的1973年論文《影響的焦慮》中,哈羅德·布魯姆將現代詩人比作彌爾頓《失樂園》中的撒旦。正如撒旦透過反抗上帝的完美來宣示自己的個性一樣,現代詩人也必須進行一場俄狄浦斯式的鬥爭,以確定自己與莎士比亞、但丁和其他大師的關係。布魯姆說,這種努力最終是徒勞的,因為沒有哪個詩人能希望接近,更不用說超越這些先輩的完美。現代詩人本質上都是悲劇人物,是後來者。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現代科學家也是後來者,他們的負擔比詩人重得多。科學家不僅要承受莎士比亞的《李爾王》,還要承受牛頓的運動定律、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這些理論不僅美麗;它們也是真實的,經驗上的真實,這在任何藝術作品中都不可能實現。大多數研究人員只是承認自己無法超越布魯姆所說的“一個過於富裕以至於不再需要任何東西的傳統的尷尬”。他們試圖解決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居高臨下地稱為“謎題”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鞏固了現行的正規化。他們滿足於改進和應用其前輩的輝煌、開創性的發現。他們試圖更精確地測量夸克的質量,或者確定給定的DNA片段如何引導胚胎大腦的生長。另一些人則成為了布魯姆所嘲笑的“僅僅是叛逆者,是幼稚地顛倒傳統道德範疇的人”。這些叛逆者貶低科學的主導理論,認為它們是脆弱的社會結構,而不是對自然進行嚴格測試的描述。

布魯姆的“強大詩人”接受前輩的完美,但仍然透過各種詭計努力超越它,包括對前輩的作品進行微妙的誤讀;只有這樣做,現代詩人才能擺脫過去的壓抑影響。也有強大的科學家,他們試圖誤讀,從而超越量子力學、大爆炸理論或達爾文進化論。在很大程度上,這些科學家只有一個選擇:以一種推測性的、後經驗模式進行科學研究,我稱之為反諷科學。反諷科學類似於文學批評,因為它提供觀點、意見,這些觀點充其量是有趣的,可以引發進一步的評論。但它並不能收斂於真理。它無法實現經驗上可驗證的驚喜,迫使科學家對其基本現實描述進行重大修改。

強大科學家最常用的策略是指出現有科學知識的所有缺點,指出所有未解答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往往是科學的侷限性無法明確解答的。宇宙究竟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我們的宇宙可能只是無數宇宙中的一個嗎?夸克和電子可能由更小的粒子組成嗎,以此類推?量子力學到底意味著什麼?(大多數關於意義的問題只能以反諷的方式回答,正如文學評論家所知。)生物學也有其自身的一系列難解之謎。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如何開始的?生命的起源及其隨後的歷史究竟有多必然?

反諷科學的實踐者比強大的詩人有一個明顯的優勢:公眾對科學“革命”的渴望。隨著經驗科學的僵化,像我這樣的記者,為了滿足社會的渴望,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去推銷那些據稱超越量子力學、大爆炸理論或自然選擇的理論。畢竟,記者在很大程度上要對公眾的印象負責,即諸如混沌和複雜性之類的領域代表著真正的新科學,優於牛頓、愛因斯坦和達爾文的死板的舊還原論方法。記者,包括我自己,也幫助意識的量子理論贏得了比他們在專業神經科學家中地位低下而應得的更多的受眾。

我並不是說反諷科學沒有價值。遠非如此。在其最好的情況下,反諷科學,就像偉大的藝術、哲學,是的,還有文學批評一樣,會讓我們產生驚奇;它讓我們在宇宙的神秘面前保持敬畏。但它無法實現超越我們已經擁有的真理的目標。它當然也不能給我們——事實上,它保護我們免受——答案的困擾,一個如此強大的真理,以至於它會一勞永逸地熄滅我們的好奇心。畢竟,科學本身就規定,我們人類必須始終滿足於部分真理。

進一步閱讀:

科學的終結(2015年版,帶有新的序言)

我對《科學的終結》的看法錯了嗎??

科學的祭司的黃昏

科學是否正在撞牆?

物理學如何失去其活力

為什麼不會再有另一個愛因斯坦

達爾文錯了嗎?

什麼是“反諷科學”?

另請參閱我的免費線上書籍身心問題:科學、主觀性和我們真正的身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