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日特稿:審視托馬斯·傑斐遜駭人聽聞的虛偽

即使以他那個時代的標準來評判,這位蓄奴的國父的行徑也遠遠未能達到他所宣揚的理想。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為了慶祝7月4日,美國人民紀念自己國家的誕辰,我想對托馬斯·傑斐遜發表一些看法。

沒有人比傑斐遜與獨立日的聯絡更緊密。他是《獨立宣言》的主要作者,美國國會於1776年7月4日正式通過了該宣言。從他的言辭來看,傑斐遜是真正的啟蒙運動人士,他擁抱理性、科學和民主,拒絕迷信、傳統和暴政。

我曾經欽佩傑斐遜,認為他本質上是一個好人,不,是一個偉人,只是有一個悲劇性的缺陷:這位寫下鼓舞人心的“人人生而平等”的人竟然蓄奴。現在,我認為傑斐遜是一個駭人聽聞的偽君子,他故意背叛了他所信奉的理想。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是在上個月參觀了傑斐遜位於弗吉尼亞州的著名莊園蒙蒂塞洛後才得出這個結論的。之前,我沒有意識到傑斐遜蓄奴的程度,並且懶惰且無知地將其視為他那個時代常見的道德盲點而原諒了他。

在蒙蒂塞洛,我參加了一個名為“蒙蒂塞洛的奴隸制”的參觀團,我強烈推薦。以下是我從我們口才好、見多識廣的導遊、蒙蒂塞洛網站以及其他閱讀材料中瞭解到的事實。

*傑斐遜經常譴責奴隸制。他在1774年寫道:“在那些不幸地在其幼年時期引入奴隸制的殖民地,廢除家庭奴隸制是人們渴望的偉大目標。” 然而,在他的一生中,他總共擁有600名奴隸,他們在他的蒙蒂塞洛農場和其他產業上工作。

*據歷史學家保羅·芬克爾曼稱,即使以他那個時代的標準來評判,傑斐遜也是一個“殘暴的偽君子”。他指出,“雖然他的許多同代人,包括喬治·華盛頓,在革命期間和革命後解放了他們的奴隸——也許是受到《獨立宣言》的啟發——但傑斐遜卻沒有。” 芬克爾曼寫道,傑斐遜還“躲避了破壞奴隸制或促進種族平等的機會”。作為弗吉尼亞州議員,傑斐遜“阻止審議一項可能最終結束該州奴隸制的法律”。作為總統,他購買了路易斯安那領地,但“沒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奴隸制蔓延到那片廣闊的‘自由帝國’中”。芬克爾曼指責傑斐遜“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並指出他稱黑人“在身心天賦方面不如白人”。

*我們在蒙蒂塞洛的導遊說,傑斐遜不是一個仁慈的奴隸主,因為這在概念上是矛盾的。雖然沒有證據表明傑斐遜親自毆打奴隸,但他僱傭了監工來做這件事。摘自蒙蒂塞洛網站

威廉·佩奇曾在樂高農場擔任監工四年,在奴隸中以“恐怖”著稱,被形容為“脾氣暴躁且動輒打人”。威廉·麥吉希曾在塔夫頓農場擔任監工兩年,他“專橫跋扈”,並“因害怕黑人襲擊”而攜帶槍支。加布裡埃爾·莉莉曾在蒙蒂塞洛擔任釘子廠經理和監工五年,他曾在一天之內鞭打詹姆斯·海明斯三次,即使當時他病得“抬不起頭”。

*DNA 檢測和其他證據使大多數歷史學家相信,傑斐遜與奴隸薩莉·海明斯生育了六個孩子。據信,海明斯是傑斐遜岳父約翰·韋爾斯和他的一名奴隸的女兒。這意味著海明斯是傑斐遜妻子瑪莎的同父異母姐妹,瑪莎於1782年去世。(主要負責揭露傑斐遜-海明斯關係的學者是哈佛大學的安妮特·戈登-裡德,她是《蒙蒂塞洛的海明斯一家》等書的作者,該書榮獲2008年國家圖書獎和2009年普利策歷史獎。)

*一些作家以一種怪誕的方式將傑斐遜和海明斯之間的關係浪漫化。正如我們在蒙蒂塞洛的導遊指出的那樣,主人和奴隸之間的關係不可能是自願的,更不用說是浪漫的了。這段關係可能早在1787年就開始了,當時傑斐遜帶海明斯去巴黎住了兩年。他43歲,她14歲。她在1795年生下了他們的六個孩子中的第一個。傑斐遜從未解放海明斯。1826年他去世後,傑斐遜的女兒瑪莎允許海明斯離開蒙蒂塞洛,並在附近的夏洛茨維爾度過餘生。

*蒙蒂塞洛網站指出,“在托馬斯·傑斐遜的記錄和信件中,關於薩莉·海明斯的零星提及中,沒有任何東西能將她與其他家庭成員區分開來。” 也許傑斐遜僅僅將薩莉·海明斯視為有價值的牲畜或“資本”。他在1820年寫下關於女奴隸的話:“我認為一個每兩年生育一個孩子的女人比農場裡最好的男人更有利可圖……她生產的東西是資本的增加,而他的勞動則在單純的消費中消失了。”

*傑斐遜一生只解放了兩名奴隸,並在遺囑中又解放了五名奴隸,所有這些奴隸都是海明斯家族的成員。據我們的導遊說,傑斐遜遺囑解放的一名男子有一個妻子和八個孩子,他們仍然是奴隸,並被賣給了四個不同的主人。儘管傑斐遜以才華橫溢和“科學”的農業方法而聞名,但他卻是一個無能的農民和商人。他去世時,負債累累,他的奴隸,除了他在遺囑中解放的少數奴隸外,都被拍賣了。

*傑斐遜顯然認為,黑人奴隸不會因家庭被迫解散而受到太大影響。他曾寫道,“在他們看來,愛似乎更像是一種強烈的慾望,而不是情感和感覺的溫柔細膩的混合。他們的悲傷是短暫的。”

*傑斐遜一直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但他從未鼓勵他的奴隸識字。正如歷史學家戈登·伍德在最近發表於《紐約書評》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傑斐遜“沒有努力為他承諾解放的奴隸後代準備好他們的經濟未來,而且他顯然甚至沒有教他們閱讀。” 伍德補充說,傑斐遜遠沒有為自己的虛偽而痛苦,反而覺得自己比大多數人,比如他在弗吉尼亞州的奴隸主同僚,在道德上更優越。伍德寫道:“他與他們格格不入,並且比他們更優越,鄙視他們的禮儀、建築和狹隘思想。”

*拉法耶特侯爵曾幫助美國從英國獲得獨立,後來又參加了法國大革命,他於1824年敦促他的老朋友傑斐遜解放他的奴隸。蒙蒂塞洛網站上有一篇關於兩人對話的目擊者記述

拉法耶特表示,他認為奴隸應該獲得自由;沒有人可以正確地擁有他的兄弟;他自由地為美國人提供了最好的服務並花費了他的金錢,因為他覺得他們正在為一個偉大而崇高的原則——人類的自由而戰;但事實上,並非所有人都是自由的,一部分人仍處於奴役狀態(這似乎讓他的高尚心靈感到悲傷);如果奴隸接受教育,那麼對主人和奴隸都有好處,等等。傑斐遜先生回答說,他認為奴隸獲得自由的時機將會到來,但沒有說明他們何時或以何種方式獲得自由。他似乎認為時機尚未到來。

自傑斐遜時代以來,美國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一位黑人當選總統就體現了我們的道德進步。但是,這個國家仍然遠未達到其所宣揚的和平、平等、公正和人人享有自由的理想。也許如果傑斐遜樹立了更好的道德榜樣,我們現在會走得更遠。

延伸閱讀:

關於種族和智商的研究應該被禁止嗎??

教育並沒有幫助美國人克服日益加劇的不平等.

美國如何幫助人類實現世界和平.

感恩節與野蠻野人的誹謗性神話.

元帖子:霍根關於戰爭與和平的帖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