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東西方聖賢反覆宣稱,看起來由許多不斷變化的事物組成的現實,實際上是一個永恆不變的事物。這就是萬物一體的神秘教義。據說開悟包括認識到你與現實的合一,因此有了這個老笑話:佛教徒對熱狗小販說了什麼?給我來一份與萬物合一的。
我同事,《大眾科學》博主,心理學家斯科特·巴里·考夫曼的專欄文章,讚揚了萬物一體的教義。考夫曼寫道:“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同一個基本整體的一部分的信念,存在於許多文化以及哲學、宗教、精神和科學傳統中。” 他的專欄文章考慮的是,正如他的標題所說,“如果每個人都真正相信萬物一體,會發生什麼?”
考夫曼指出,心理學家凱特·迪貝爾斯和馬克·李瑞已經探討過這個問題。他們將萬物一體定義為,除其他方式外,“在表面現象之下,一切都是一體的”,以及“個體事物之間的分離是一種幻覺”。迪貝爾斯和李瑞發現,他們 20% 的受訪者“經常或多次”思考過萬物一體,許多人報告說有與萬物一體相關的精神體驗。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迪貝爾斯和李瑞指出,“對萬物一體的信念與表明普遍關心他人福祉的價值觀,以及對他人更大的同情心有關。” 信奉者“擁有更具包容性的身份,反映了他們與他人、非人類動物和自然方面的聯絡感。”
考夫曼認為,如果教導孩子們相信萬物一體,世界可能會變得更美好,政治分歧也會減少。孩子們可以學習“如何在意見和政治信仰的表面差異之下,我們都有對聯絡、目標以及在這個浩瀚宇宙中被重視的相同基本需求。”
如果將萬物一體僅僅等同於承認我們與其他人,乃至所有自然界有多少共同之處,那麼教孩子們萬物一體似乎是一個好主意。這些原則是自由民主和環境保護主義的基礎。但我對萬物一體的神秘教義感到擔憂,我在理性神秘主義中探討了這一點。
各種神學,如諾斯替教和卡巴拉,都表明即使是上帝也無法忍受住在絕對的萬物一體之中。這就是為什麼他創造了這個有缺陷、分裂的世界。心理學家蘇珊·謝普特在她引人入勝的新書莎拉之聲中寫道,副標題是猶太神聖文字中的女權主義倫理,上帝“需要與人類建立關係……沒有人類的回應,上帝就不是上帝。”
維多利亞時代的詩人 G.K. 切斯特頓在他的詩歌《瘋子的鏡子》中含蓄地質疑了萬物一體的觀念。這首詩的敘述者夢見他已經升入天堂,在那裡他驚恐地發現其他昇天的靈魂、聖徒和天使都擁有相同的面孔,他的面孔。他在看到上帝之前醒了過來。
電影《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呈現了這種噩夢的非宗教版本。一位木偶師發現了一個空調管道,它可以作為進入演員約翰·馬爾科維奇大腦的入口。進入入口的人會看到和感受到馬爾科維奇所做的事情。馬爾科維奇扮演自己,進入入口,發現自己身處一家餐廳,餐廳裡的每個人——服務員和食客,男人和女人,甚至一個小女孩——都長著他的臉,並且在說,“馬爾科維奇,馬爾科維奇,馬爾科維奇。”汝即馬爾科維奇。
這些作品提出了深刻的問題。我們真的想生活在一個沒有他者的世界裡嗎?沒有自我,只有一個唯一的自我?那是天堂還是唯我論的地獄?我們是否需要與終極現實保持一定的分離才能欣賞它?愛,這種崇高的情感,至少需要兩件事,愛者和被愛者。意識也是如此。正如印度聖人羅摩克里希納所說,“我想品嚐糖,我不想成為糖。”
在 1981 年的一次迷幻之旅中,我體驗到了萬物一體。我成為了存在的唯一有意識的實體,時間盡頭一臺全能的宇宙計算機。一開始這是一次美好的旅程,但後來變得非常糟糕。我感到極度的孤獨和恐懼。這次旅行讓我相信,將萬物還原為一物不是通往宇宙意識的途徑,而是通往無意識、遺忘、死亡的途徑。一物等於虛無。
反傳統的心靈導師戴安娜·阿爾斯塔德和喬爾·克萊默在他們 1993 年出版的著作《大師論文集》中提出了對萬物一體的其他反對意見。他們認為,萬物一體之所以吸引現代西方人,是因為它表面上看起來不如一神論神學那樣專制和抽象——因此更容易與自由主義和科學調和。萬物一體似乎也 counter 了我們天生的自私自利。
但阿爾斯塔德和克萊默指出,萬物一體“內部隱藏著一種二元性”,導致了社會等級制度。佛教和印度教聲稱,佛陀和其他開悟者超越了他們的個性,並在深刻而持久的方式中體驗到萬物一體。萬物皆一,但有些人比其他人更“一”。
阿爾斯塔德和克萊默指出,“任何使一個人與他人不同並優於他人的結構的本質,都會滋生專制主義。” 據稱開悟的大師經常堅持認為,只有完全臣服於他們,其他人才能獲得開悟。宣揚萬物一體的靜修處、修道院和其他組織往往是等級森嚴和父權制的。
總結一下:萬物一體的神秘教義在形而上學上令人不安,並且它會助長專制行為。認為這個多樣的世界是虛幻的這種信念也會鼓勵不健康的超脫,從而破壞解決戰爭、不公正和氣候變化等問題的努力。
進化論和常識告訴我們,我們與所有生物都是親屬,因此我們應該彼此關愛,關愛所有生命。讓我們教導我們的孩子這個深刻的經驗和道德真理。但讓我們不要讓他們接受更極端的萬物一體教義。
延伸閱讀:
另請參閱我的免費線上書籍身心問題:科學、主觀性與我們真正的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