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量子糾纏實驗不是您可以在玩具反斗城的科學套裝區購買的東西。我所知的最便宜的套裝也是微型化的奇蹟,但仍然要花費 20,000 歐元。不過,在過去一個月裡,我只花了區區幾百美元就組裝了一個簡陋的版本。它非常簡單——簡單到幾乎無法工作,更不用說產生可靠的結果了。但是,想到使用自制裝置觀察幽靈般的超距作用是如此新穎和令人興奮,以至於我想與所有修補匠、創客、駭客和科學展覽參賽者分享。去年秋天,我在構建一個超簡單雲霧室時產生了想法。我的初始設計在觀察粒子軌跡方面遇到了麻煩,並且想檢查我搜羅的放射性材料是否真的具有放射性。所以我翻出了一對Aware Electronics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的公司多年前給我的蓋革計數器,用於 9/11 事件後對消費級輻射探測器的評估。每次您聽到蓋革計數器發出咔噠聲,它都檢測到一個粒子——在伽馬輻射的情況下,這意味著一個高能光子。這讓我想到,蓋革計數器可以替代單光子探測器,而單光子探測器是那個 20,000 歐元系統的大部分成本。透過查閱文獻,我發現最早的糾纏實驗是由恩斯特·布勒和 H.L. 布拉特以及R.C. 漢納在 1948 年獨立完成的,他們使用了蓋革計數器。這是吳健雄和歐文·沙克諾夫更著名的工作的前身,他們使用更靈敏的探測器重現了結果。在物理學史上的一個奇怪的轉折中,這些研究人員並沒有將他們的工作與糾纏本身聯絡起來,更不用說愛因斯坦對這種現象的困惑了。幾年後,理論家大衛·玻姆和亞基爾·阿哈羅諾夫意識到,這些實驗為愛因斯坦、鮑里斯·波多爾斯基和內森·羅森著名的 EPR 思想實驗注入了活力。如今,加州理工學院、愛丁堡大學和其他地方的物理專業的學生經常進行吳-沙克諾夫實驗。但是,對於我們這些缺乏這些著名機構資源的人來說呢?在大衛·普魯奇的鼓勵下,他幾乎發明了業餘量子物理學家的類別,我決定在我的地下室工作室裡嘗試重現布勒-布拉特實驗。我使用的零件是
兩個 Aware RM-60 蓋革計數器
放射性鈉-22 圓片
1 英寸直徑的塑膠管和木塞
Aware 巧合計數箱
蓋革計數器到 iPad 介面箱(由 Radio Shack 零件組裝)
執行 Geiger Bot 應用程式的 iPad
上述裝置的電纜
鉛罐
兩個鋁條
除了便宜之外,蓋革計數器作為單光子探測器還具有兩個主要優勢。首先,透過檢測伽馬射線而不是可見光或紅外光子,它們不需要比夜晚更暗的條件,而這正是光學糾纏實驗的禍根。其次,很容易購買到糾纏伽馬射線光子的源。一小塊放射性鈉-22圓片售價 80 美元,而糾纏光學光子源則為 1,400 美元。當鈉原子衰變時,它們會釋放出反電子或正電子,而正電子又會與附近的電子湮滅,從而產生糾纏的伽馬射線光子對。(作為一個在《星際迷航》中長大的人,在網際網路上訂購反物質讓我感到非常興奮。)該圓片被評為可以安全處理,儘管您不會想把它放在口袋裡隨身攜帶。在約一英尺的距離處,其輻射量與我地下室的背景水平相當。伽馬射線向各個方向均勻噴射。該圓片的設計還允許正電子從一側逸出,以防您需要一些。我使用一個短木銷來阻擋這些逸出的粒子,並將圓片固定在塑膠管內。理論認為,一對糾纏的伽馬射線會沿完全相反的方向飛出,所以我透過在樣品兩側放置一個蓋革計數器來尋找它們。成對的光子應該導致兩個蓋革計數器同時發出咔噠聲。為了計數這些同時命中的次數,我將蓋革計數器連線到 Aware 的巧合計數箱(只不過是一個與非門,一個標準的電子元件),使用簡單的介面將 c-box 輸出插入 iPad 的麥克風插孔,並執行一個名為 Geiger Bot 的應用程式。在 iOS 時代之前,《大眾科學》的業餘科學家專欄作家肖恩·卡爾森改裝了一個計步器來完成大致相同的事情。在尋找糾纏光子之前,我透過測量背景輻射(特別是宇宙射線)來測試蓋革計數器和 c-box。當來自深空的能量粒子撞擊地球大氣層時,它會分裂成一連串的粒子,特別是繆子,這些粒子像雨點般落在地面上。繆子會穿透兩個蓋革計數器並記錄為巧合。您可以判斷您檢測到的是宇宙射線,而不是其他形式的輻射,因為巧合率取決於蓋革計數器的位置。裝置上下堆疊在一起,記錄垂直向下傳播的粒子,Geiger Bot 每分鐘計數約 3 次巧合。這個值與這種設定的宇宙射線通量的估計值相符。蓋革計數器水平並排排列,對來自高處的繆子變得不敏感,巧合率下降了 100 倍。(如果您是宇宙射線極客,或者只是無聊,您可以在 Cosm 資料記錄網站上觀看我的讀數。如果您將自己的宇宙射線探測器上線,請告訴我。)偶爾,系統也會拾取到虛假的巧合:兩個不相關的粒子恰好幾乎同時擊中兩個蓋革計數器。對於宇宙射線檢測,這不是問題;在沒有任何放射性材料的情況下,每個蓋革計數器平均每分鐘只發出 20 次咔噠聲,因此可能要過一天,兩個計數器才會偶然同時發出咔噠聲。但是,當您使用放射性樣品時,這種影響變得顯著,因為蓋革計數器每分鐘發出數百甚至數千次咔噠聲。偶然巧合的發生率與 蓋革計數器讀數的平方成正比,並且在布勒和布拉特的實驗中,與真實巧合的發生率相當。不幸的是,這兩種速率相似——這意味著對糾纏的任何檢測都充其量是邊緣性的。但是,當使用蓋革計數器時,這種誤差來源是不可避免的。更昂貴的探測器具有更銳利的時間解析度,並拾取更少的偶然重疊。在測試了電子裝置後,我準備開始實驗了。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將描述我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