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擔心:絕經前婦女、生殖狀態和夜間盜汗的喜悅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圖 1. 來自格雷氏解剖學第 18 版的汗腺影像

我往往上床睡覺時會感到寒冷,尤其是在冬天,所以我會在我安頓下來睡覺時,在我身上堆上法蘭絨床單、毯子和羽絨被。每個月經週期有幾次,聚集在排卵和月經之間的黃體期,我從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完全浸泡在自己的汗水中——這不是一種令人愉快的情景或體驗。通常我會起床,換上睡衣,並試圖在床上找到一個乾燥的地方繼續睡覺(我保證床單最終會被清洗,但我不會在凌晨 3 點叫醒我的丈夫——有時是女兒——來換床單)。

這些夜間盜汗開始於我仍在密集母乳餵養女兒並且正在進行馬拉松訓練的時候,當時她還不到一歲。起初,我認為這是因為我們同睡,而且我們睡在一起。但在那之前,我從未在丈夫旁邊經歷過這種情況,而他是一個身高六英尺四的熱量產生機器。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當馬拉松結束後,我恢復了不那麼劇烈的活動時,母乳餵養的頻率也開始下降。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再出現夜間盜汗。

然後是輪滑德比。

起初,輪滑德比只是一種消遣,一種娛樂活動,我在其中學習了全新的東西,並與我尊敬的女性一起玩。但當然,由於我是一個有競爭心的人,它變成了一種痴迷,除了輪滑德比練習外,我還在自己的時間裡做了大量的鍛鍊。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做出了額外的營養調整,以進一步提高我的表現,並且我增加了非滑冰鍛鍊的強度。我每週至少鍛鍊五個小時,但在賽季中期,通常每週至少九個小時。

大約在身體活動和營養改善增加以及身體成分發生變化的同時,夜間盜汗又回來了。來勢洶洶。

我的導師曾經開玩笑說,人類學是一門相當內省的學科,但生殖生態學,我們的子領域,是性腺凝視。有很多時候,我因為自己、我的家人或朋友身上發生的生理現象而被驅使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出問題。我對生殖功能和免疫功能之間關係的興趣源於我和我的姐姐大約六年前都被診斷出患有麩質不耐症。我對青春期和青少年期的興趣源於我展望我的學齡前女兒在未來十年將要面對的事情。我認識許多對他們的研究有個人興趣的人,如果有人沒有說“我想了解為什麼這發生在我或我愛的人身上”,這些研究可能就不會發生。這為科學家隊伍多樣性的重要性提供了真實的案例。

因為,你猜怎麼著?關於健康絕經前婦女夜間盜汗患病率的文獻幾乎一片空白。而這位愛出汗的女士想要弄清真相。

這不是我媽媽的熱潮紅

關於夜間盜汗的大部分文獻都與更年期相關的血管舒縮症狀的總體研究有關——即潮熱和夜間盜汗。血管舒縮症狀似乎具有非常相似的機制,並且是對身體感知到過熱的反應。皮膚表面的血管擴張,也可能隨之出汗,以使其再次冷卻下來。

有人記得《考斯比一家》談論更年期嗎?那是我對潮熱的初次瞭解。

(嵌入對您不起作用?影片此處

據說這些型別的症狀在絕經早期會增加頻率。幾項研究表明,潮熱與雌二醇濃度之間存在負相關關係,這意味著隨著雌二醇下降,潮熱會上升(Deecher 和 Dorries 2007;Miller 和 Duckles 2008)。雌二醇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自然下降,直到她達到更年期,然後在餘生中保持相當低的水平,並且來自卵巢以外的地方。在更年期婦女中,黃體酮和血管舒縮症狀之間也發現了類似的關係(Hitchcock 和 Prior 2012;Spark 和 Willis 2012)。血管舒縮症狀也與抑鬱症、驚恐發作和睡眠障礙有關(Mold 等人 2002)。這很可能是因為血管舒縮症狀可能預示著自主神經系統中的某種失調,自主神經系統是您神經系統中調節心率等內臟功能的部分,您猜對了,還有出汗。

然而,血管舒縮症狀和運動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雖然我發現一些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改善更年期婦女的血管舒縮症狀(Elavsky 和 McAuley 2005),但也有些研究發現運動與血管舒縮症狀之間沒有關係(Sternfeld 等人 1999),還有一些研究發現運動加劇了症狀(Aiello 等人 2004)。Sternfeld 等人 (1999) 的文章甚至發現,體重指數與血管舒縮症狀呈負相關,因此女性越重,她經歷的潮熱就越少

在血管舒縮症狀方面,運動的效果是相互矛盾的。雖然運動可以改善血液迴圈,對您的總體健康有益,但持續的運動通常會導致至少輕微的生殖抑制,因此如果不是雌二醇,黃體酮也會減少。絕經後婦女獲得內源性雌激素的主要途徑是來自她的脂肪細胞,當然運動會減少脂肪量。最後,運動會提高核心體溫,因此在某些女性中,這實際上可能會引發血管舒縮症狀。

因此,如果迴圈健康具有保護作用,但黃體酮和雌二醇也具有保護作用,那麼運動與血管舒縮症狀的關係在每個女性身上都不會相同。

夜間盜汗在生殖期婦女和圍絕經期婦女中一樣常見

接下來是更有趣的事情。潮熱在更年期婦女中發生的頻率略高(32% 對 19%,Mold 等人 2002),這解釋了為什麼研究傾向於將它們作為更年期現象來關注。但夜間盜汗在更年期婦女和絕經前婦女中發生的頻率更相似(29% 對 22%,Mold 等人 2002)。看看我根據 Mold 等人 (2002) 表 1 製作的這張圖

這裡的頻率在統計學上存在顯著差異(p < 0.001)。但實際差異非常小——我的意思是,在這個樣本中,幾乎有四分之一的絕經前婦女正在經歷夜間盜汗!對我來說,這表明夜間盜汗是一系列幾乎完全在更年期出現的血管舒縮症狀的一部分的觀點很可能是錯誤的。問題是,在更年期婦女中驅動所有血管舒縮症狀(尤其是潮熱)的因素是否也是在絕經前婦女中驅動夜間盜汗的因素。

絕經前婦女並非都一樣

我上面提到的關於運動和血管舒縮症狀的證據當然與我的夜間盜汗在改變飲食並增加鍛鍊的持續時間和強度後恢復的經歷相符。雌二醇和黃體酮的變化影響更年期血管舒縮症狀的方式是否與絕經前婦女相似?

為了弄清楚這一點,我求助於一種計劃生育方法。生育意識方法結合使用基礎體溫和宮頸粘液稠度來確定排卵。它也傾向於很好地劃分卵泡期(月經到排卵)和黃體期(排卵到月經),因為許多(但並非所有)排卵週期都具有雙相體溫模式,黃體期體溫較高。

雖然很難找到將激素濃度與體溫聯絡起來的證據,但一項研究似乎確實表明存在劑量反應關係,體溫越高與黃體酮呈正相關(Biller 等人 1999)。還有一些跡象表明,這種變化是由排卵時的促黃體生成素驅動的,這當然與雌二醇和黃體酮相關。

除了許多女性在黃體期體溫較高的事實外,此時的皮膚電導率也可能更高。皮膚電導率測量電阻抗,這可以讓人瞭解皮膚的溼度,從而瞭解汗腺的活動(Little 和 Zahn 1974)。黃體期的褪黑激素和體溫晝夜節律都略有不同:黃體期女性的褪黑激素夜間升高和隨之而來的體溫升高會延遲 90 分鐘(Cagnacci 等人 1996)。褪黑激素和體溫時間安排的這些變化可能會影響睡眠週期和夜間血管舒縮症狀。

黃體期婦女在運動期間也可能出汗更多(Garcia 等人 2006)。在這項研究中,參與者在運動期間被允許喝水,這可能是她們出汗更多的原因,而在其他限制飲水的研究中,黃體期婦女的核心體溫反而升高。研究作者未在血清黃體酮濃度可能較低的婦女中發現黃體期出汗增加。

因此,在某些絕經前婦女中,黃體期基礎體溫升高可能會導致夜間盜汗,特別是如果還有其他因素增加了她們的機會。我幾乎偶然發現的一個因素是,抗組胺藥的使用會增加夜間盜汗的發生率——我幾乎每天服用氯雷他定來抑制我的過敏性哮喘。

我們何時才能更多地關注生殖狀態?

我的領域非常努力地衡量全球生殖功能的變化,但一個研究不足的群體是哺乳期婦女。有一些關於斷奶和補充餵養後卵巢活動恢復變化的優秀論文——但哺乳期間持續的卵巢或子宮內膜活動呢?由於母乳餵養通常是我們排除標準的一部分,我們對哺乳對生殖功能的影響知之甚少,除了最基本的方式,甚至更少關於血管舒縮症狀。我確實在美國家庭醫師雜誌上找到了一位醫生的來信,他說他發現他的許多母乳餵養患者報告有夜間盜汗(Taylor 2003)。

哺乳期婦女的生殖功能恢復受兩個因素驅動:催乳素水平和能量平衡(Valeggia 和 Ellison 2001)。每次哺乳都會導致催乳素激增,從而抑制卵巢功能。哺乳間隔過近可能會影響卵巢功能。然而,似乎放大了催乳素作用的因素是哺乳期婦女是否也處於任何型別的能量不足狀態——要麼是因為她正在鍛鍊或從事體力勞動,要麼是因為她沒有獲得足夠的食物來補充她的工作和她每天製造乳汁燃燒的 400-600 卡路里。然後,催乳素是我接下來想要關注的地方。

催乳素濃度在排卵月經週期中會發生變化,從晚卵泡期到黃體中期會降低(Bäckström 等人 2008),這意味著黃體期催乳素較低。高催乳素濃度或高催乳素血癥是不孕的訊號。高催乳素血癥最常由垂體上的小腫塊引起,並且有治療干預措施可以輕鬆解決它。但僅透過進行大量體力活動就可能在正常範圍內具有較高的催乳素濃度(Rojas Vega 等人 2012)。與哺乳期類似,催乳素會隨著體力活動的增加而增加,在恢復期間保持較高水平一小段時間,然後再次下降。

我工作日的輪滑德比練習很晚,其中一次要到晚上 10:30 才結束。此外,正常體溫在運動後會設定得稍高一些(Haight 和 Keatinge 1973)。當我在睡覺時發生的運動後催乳素下降,以及我在所有毯子下蜷縮時升高的運動和黃體期基礎體溫,可能會引發夜間盜汗。

結論

深夜運動引起的體溫和催乳素變化,加上黃體期基礎體溫升高和抗組胺藥給藥,都可能導致導致我夜間盜汗的混亂狀況。我對這種公然的內省/性腺/汗腺凝視的喜愛之處在於,它讓我開始思考月經週期影響自主神經系統的方式,並且我最終學到了比以前更多的關於催乳素的知識。既然我知道了影響其變化及其下游效應的因素,我可能需要在未來的研究專案中測量催乳素和基礎體溫。

瞭解可能導致我夜間盜汗的因素並不一定意味著我可以預防它們,因為我不會很快放棄輪滑德比夜間練習或過敏藥物。但我可以嘗試一些方法來降低我在最有可能發生的夜晚的體溫——這可能意味著放棄我心愛的羽絨被。

參考文獻

Aiello EJ, Yasui Y, Tworoger SS, Ulrich CM, Irwin ML, Bowen D, Schwartz RS, Kumai C, Potter JD, and McTiernan A. 2004. 一項為期一年的中等強度運動干預對絕經後婦女更年期症狀的發生和嚴重程度的影響。更年期 11(4):382-388。

Bäckström C, McNeilly A, Leask R, and Baird D. 2008. 人類月經週期中 LH、FSH、催乳素、雌二醇和黃體酮的脈衝式分泌。臨床內分泌學 17(1):29-42。

Biller B, Luciano A, Crosignani P, Molitch M, Olive D, Rebar R, Sanfilippo J, Webster J, and Zacur H. 1999. 高催乳素血癥的診斷和治療指南。《生殖醫學雜誌》 44(12 增刊):1075。

Cagnacci A, Soldani R, Laughlin GA, and Yen S. 1996. 黃體月經週期期間晝夜體溫節律的改變:褪黑激素的作用。《應用生理學雜誌》 80(1):25-29。

Deecher D, and Dorries K. 2007. 瞭解圍絕經期、更年期和絕經後生命階段發生的血管舒縮症狀(潮熱和夜間盜汗)的病理生理學。《婦女心理健康檔案》 10(6):247-257。

Elavsky S, and McAuley E. 2005. 更年期期間的身體活動、症狀、自尊和生活滿意度。《更年期》 52(3–4):374-385。

Garcia A, Lacerda M, Fonseca I, Reis F, Rodrigues L, and Silami-Garcia E. 2006. 月經週期的黃體期增加運動期間的出汗率。《巴西醫學和生物學研究雜誌》 39:1255-1261。

Haight JSJ, and Keatinge WR. 1973. 延長運動後體溫調節設定點的升高。《生理學雜誌》 229(1):77-85。

Hitchcock CL, and Prior JC. 2012. 口服微粒化黃體酮治療血管舒縮症狀——一項針對健康絕經後婦女的安慰劑對照隨機試驗。《更年期》 19(8):886-893。

Little BC, and Zahn TP. 1974. 月經週期期間情緒和自主神經功能的變化。《心理生理學》 11(5):579-590。

Miller VM, and Duckles SP. 2008. 雌激素的血管作用:功能意義。《藥理學評論》 60(2):210-241。

Mold JW, Mathew MK, Belgore S, and Dehaven M. 2002. 初級保健患者夜間盜汗的患病率。《家庭實踐雜誌》 51:452-456。

Rojas Vega S, Hollmann W, and Strüder HK. 2012. 運動和訓練對人類迴圈催乳素濃度的影響。《神經內分泌學雜誌》 24(3):395-402。

Spark MJ, and Willis J. 2012. 中年和更年期婦女使用黃體酮的系統評價。《更年期》 72(3):192-202。

Sternfeld B, Quesenberry Jr CP, and Husson G. 1999. 習慣性身體活動和更年期症狀:一項病例對照研究。《婦女健康雜誌》 8(1):115-123。

Taylor RD. 2003. 不同人群夜間盜汗的常見原因。《美國家庭醫師》 68(7):1264。

Valeggia CR, and Ellison PT. 2001. 哺乳、能量學和產後生育力。在:Ellison PT,編輯。《生殖生態學與人類進化》。紐約:Aldine de Gruyter。第 85-106 頁。

I am Dr. Kate Clancy, Assistant Professor of Anthrop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On top of being an academic, I am a mother, a wife, an athlete, a labor activist, a sister, and a daughter. My beautiful blog banner was made by Jacqueline Dillard. Context and variation together help us understand humans (and any other species) as complicated. But they also help to show us that biology is not immutable, that it does not define us from the moment of our birth. Rather, our environment pushes and pulls our genes into different reaction norms that help us predict behavior and physiology. But, as humans make our environments, we have the ability to change the very things that change us. We often have more control over our biology than we may think.

More by Kate Clanc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