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很想聲稱影像從我的相機中直接湧現出來,完美而美麗,無需任何後期修正。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即使是我拍得最好的照片,稍加調整也會有所改進。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解釋如何處理原始照片,以製作出野外指南型別的照片。
為了簡潔起見,我將省略原始曝光*的細節。 在拍攝過程中,我拍攝了這隻螞蟻的15張照片,刪除了相機上最差的照片,並將以下檔案匯入到Adobe Lightroom。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根據對焦和美觀度選擇了一張可接受的影像後,我注意到了以下問題:
螞蟻太偏左,這是拍攝移動物體的常見問題。
放大倍率不夠強,留下了太多的空白空間,螞蟻顯得太小。
白色太灰。
基質上有分散注意力的汙點。
仍然在Lightroom中,我進行了以下調整以糾正問題1-3:
Lightroom是一個強大的程式,但對於那些沒有它的人來說,也可以在Photoshop、Photoshop Elements和其他常見的影像處理軟體中進行類似的操作。
在裁剪掉影像中未使用的右側部分以使螞蟻在影像中更突出之後,我透過將這個經過色階調整的檔案匯出到Adobe Photoshop來處理問題#4 - 汙點。
為什麼選擇Photoshop? 我更喜歡用它來處理像感測器灰塵和基質汙點這樣的小瑕疵,因為它可以進行更精細的調整,而Lightroom在處理這些方面雖然也能去除汙點,但Photoshop提供了更多的控制。
去除汙點後,我準備進行最後的調整。 從佳能MP-E微距鏡頭拍攝的照片自然偏柔和,所以我使用了Photoshop的“USM銳化”來使影像更清晰。
整個過程大約需要5分鐘,另外還需要幾分鐘用於為元資料新增關鍵詞。 這隻微型顎蟻現在可以用於我的商業畫廊、我的Facebook頁面和我的Google+ 資訊流了!
*如果您想知道:佳能 7D 數碼單反相機,配備 MP-E 65mm 1-5x 微距鏡頭(4倍放大倍率),使用漫射雙閃光燈照明,螞蟻在白色塑膠上爬行。
[感謝Ted MacRae,他最近的虎甲蟲帖子啟發了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