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大眾科學》幕後的技術專家們一直在解決我們新網路中的問題,其中一些問題與影像大小和儲存有關。因此,這是一篇關於部落格檔案大小的快速帖子。
在我開始之前,讓我先獲取一張測試圖片
相機直接拍攝的原始檔案非常大:19,000 KB。按照美國寬頻速度中位數,使用者需要等待一分鐘以上才能下載。對於博文來說太慢了。而且影像也太大了。在全解析度下,它比大多數電腦顯示器寬三到四倍。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顯然,我需要縮小影像。
縮小影像比看起來更復雜,因為影像可以透過多種方式縮小。
首先,可以改變物理尺寸。改變多少呢?作為上限,考慮部落格的工作寬度。每個博主都應該知道他們的列寬,以畫素為單位。 這個部落格是 600 畫素寬,所以當我想以完整尺寸釋出影像時,我會調整到這個寬度。有時會更小,如果影像是垂直構圖,或者我想將其嵌入文字中。任何大於列寬的影像,要麼會超出側邊欄,要麼會被自動壓縮成我無法控制的方式,具體取決於部落格軟體。
僅僅減小尺寸還遠遠不夠。一篇包含 10 張 600 畫素寬影像的帖子,按照美國下載速度中位數計算,需要 10 秒鐘,這仍然相當慢。
我們可以透過壓縮檔案內的資訊來進一步縮小影像。壓縮基本上是消除冗餘資料的快捷方式。例如,我們的測試影像包含許多黃色畫素。壓縮演算法可能不是簡單地列出每個畫素及其顏色,而是識別共享相似黃色值的畫素位置並將它們編碼在一起,從而節省重複寫入“黃色”(或其數字等效物)的操作。因此,底層資料矩陣可以變得更小,而輸出影像大致保持不變。
影像壓縮有許多方法,但大多數系統都選擇了 JPG 格式,因為它在檔案大小發生巨大變化時,仍能很好地保持影像的視覺質量。事實上,JPG 壓縮影像可以減少 80-90% 的底層資料,而影像的美觀度才開始嚴重下降。這是我們的測試影像在更嚴重的壓縮級別下的效果
從低壓縮到中等壓縮的跳躍——在 Photoshop 中,質量從高 (12) 到中 (6)——在下載時間上提供了顯著的 4 倍提升,同時僅略微影響了影像質量。但看看之後會發生什麼。與中等質量相比,最低質量/最高壓縮設定僅節省了一點下載時間,而且影像看起來非常糟糕。
為了回答標題中的問題——部落格圖片應該壓縮多少?——我認為答案是,適量壓縮,但不要過度壓縮。 最好選擇一箇中間設定。
因此,為了準備用於部落格的影像,我執行以下操作
調整大小,使其不大於部落格列寬。
儲存為中等壓縮 (Photoshop 中質量級別為 6-8) 的 JPG 格式。
舉個假設的例子,假設我的網路主機僅允許 10MB 的影像空間。這非常小,但我們言歸正傳。使用 10MB 空間,在釋出 30 張未壓縮的 600 畫素寬影像後,我的空間就會耗盡。如果我使用中等壓縮,我可以使用四倍的空間——120 張圖片——而對視覺質量幾乎沒有影響。
最後,還有一種對撥號上網讀者友好的方法是將影像分為 100 畫素的縮圖和更大的檔案。首頁載入速度很快,使用者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檢視可能需要幾分鐘才能下載的大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