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狗仔隊:龍之眼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很少有機會拍攝蜻蜓,因為它們總是飢腸轆轆地巡邏著自己的領空,從不停下來休息。

但有時它們會停下來,當它們停下來時,我就在那裡,手裡拿著相機。這只是一隻藍麗蜻,學名是 Pachydiplax longipennis。而且,不,這個物種名 longipennis,實際上意思是“長翅膀”。抱歉。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注意到,當蜻蜓被我的接近打擾時,它們往往會回到完全相同的棲息處。它們會飛走,繞一圈,然後回到同一個地方。所以,如果我有耐心,並且慢慢地移動,我可以逐漸靠近,一邊走一邊拍。直到我儘可能接近我的鏡頭可以對焦的地方,大約是 3.5 英寸。

我總是想知道為什麼它們相信我——或者,無論如何,允許我——如此接近。難道我不可能是捕食者嗎?很明顯,它們可以用那隻永不眨動的大眼睛看到我。為什麼它們不飛走呢?

在這第三張圖片中,這個極端的特寫鏡頭,你可以看到小眼——構成包括蜻蜓在內的一些昆蟲複眼的單個單元。每個小眼就像構成蜻蜓視覺世界的單個畫素,而有些蜻蜓有將近 30,000 個小眼。

In addition to performing and giving science communication talks for NSF, AAAS, NASA, NIST, ACS and other acronyms, Brian Malow has produced science videos for Time magazine and audio pieces for Neil deGrasse Tyson's StarTalk radio show. He has blogged for 大眾科學 and worked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s at the North Carolina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s. He can be found as @sciencecomedianScienceComedian.com.

More by Brian Malo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