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本月PS3上的最終“傑作”遊戲——《最後生還者》中,Overthinking It發現了一位倖存者的來信。這封信是用鉛筆寫的。它解釋了一個被寄生真菌摧毀的世界中資訊是如何運作的。用鉛筆儲存網際網路需要多長時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盧德分子是對的。當我們意識到發生了什麼的時候,一切都消失了。我們所有的書都被燒燬了,我們的網際網路也斷開了。我們太過於依賴線上資訊。當我們最終重組時,只剩下一個可用的硬碟。它包含了整個維基百科,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科技產品。
我們不得不滿足於維基百科。據估計,網際網路崩潰之前,整個網際網路的大小為7500太位元組。根本沒有足夠的技術來收集所有資料。在我們擁有的資料壓縮後,英文維基百科的所有文章佔用了14GB。它足夠填滿1772卷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
我們珍惜每一個2,363,144,808個單詞。
這場數字亞歷山大圖書館的焚燬意味著這個孤獨的硬碟是人類的記錄。我們需要把它裡面的資訊轉移出來,重新回到倖存的社會中。我們從廢墟中搜尋,用為數不多的剩餘計算機之一打開了硬碟。然後轉錄就開始了。與我們古老的祖先不同,我們無法口頭傳播資訊。僅僅念出所有20億個單詞就需要超過75年的時間。沒有印表機或錄音機,我們決定把所有內容都寫下來。但我們需要鉛筆。
你會驚訝於一支鉛筆能寫多遠。許多人曾經說過,一支鉛筆在石墨用完之前可以寫45,000個單詞。沒有人可以驗證這一點。但有人做得更棒。2007年,一群志願者聚集在一起,看看他們是否能僅用一支鉛筆寫完《殺死一隻知更鳥》的全部內容。在超過60個小時的過程中,該小組寫下了這本書的所有10萬個單詞,而沒有更換2號鉛筆。這項壯舉給了我們希望。所以我們開始寫作。
我們搜查了每個沒有被佔領的城市,尋找鉛筆。如果我們要保持那些堅定的志願者所建立的標準,我們需要大約24,000支鉛筆。值得慶幸的是,在真菌末日之前,鉛筆的年產量約為100億支,所以為了保持士氣高昂,我們告訴搜尋者,他們只需要找到可能仍然存在的0.0002%。然而,這項至關重要的轉錄工作不能僅限於我們。我們估計,如果每個國家的倖存者都需要1000份副本,那麼我們現在需要世界上年產鉛筆的50%——50億支。(我們避免使用鋼筆,因為它們的墨水用完得更快。)
當然,一旦我們有了鉛筆,時間就對我們不利了。對於《殺死一隻知更鳥》,五名志願者花了60多個小時才寫完10萬個單詞。用相同數量的志願者抄寫英文維基百科,將需要162年,或者大約是你張開嘴躺在地上等著鳥隨機在裡面拉屎的時間。所以我們招募了一群抄寫員,不知疲倦地抄寫從角動量到《鋼鐵俠3》的各種文章。除了食物、水和住所,我們都知道儲存我們剩餘的知識是當務之急。所以我們寫著,我們塗鴉著,我們按摩著手和太陽穴。
要在60個小時內抄寫完整個維基百科,我們需要12萬名抄寫員。我們甚至不知道是否還剩下那麼多人活著。現在有200名倖存者正在不斷地寫作,以便在四年內完成這項工作。讓我們希望我們能堅持四個星期。
當末日來臨時,它給了我們沉重的打擊。我們失去了一切,幾乎是在最宏大的意義上。我們不知道這次襲擊來自哪裡,每個人是如何被感染的,或者為什麼。有些人責怪上帝。有些人責怪我們自己。大多數人責怪生物學。隨著我們將越來越多的知識放到網上,這樣的事情註定會發生,他們是這麼說的。無論發生了什麼,在知識末日中,鉛筆是新的貨幣。當石墨用完時,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
更多影片遊戲科學:《最後生還者》中的寄生真菌是如何運作的?
末日保護:一個包含所有英文維基百科的手持螢幕
圖片來源:
《最後生還者》截圖:The Last of Us(TM)/(C)2013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America LLC. 由頑皮狗公司建立和開發
透過維基百科獲得的實體英文維基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