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彩虹:蟬、科學與創造論

如同成群結隊的工蜂,一場“蟲群之戰”正在東海岸上演。“第二批”蟬群,一群沉睡的蟬,最近從地下湧出,數量達數十億,在其行進路線上的人類數量是它們的 1/600(但如果您沒有看到任何蟬,也不要感到驚訝)。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如同成群結隊的工蜂,一場“蟲群之戰”正在東海岸上演。“第二批”蟬群,一群沉睡的蟬,最近從地下湧出,數量達數十億,在其行進路線上的人類數量是它們的 1/600(但如果您沒有看到任何蟬,也不要感到驚訝)。比它們的數量更令人驚奇的是蟬等待出現的時間有多長。每 13 年或 17 年——取決於蟬群,共有 15 個蟬群——它們都會用震耳欲聾的求偶鳴叫聲淹沒樹木、灌木叢和街道。蟬為了幾周的繁殖期等待了將近二十年。

蟬是過去 350 年來一直存在的進化謎團的核心:為什麼蟬在素數時間而不是其他時間出現?科學家們仍在努力研究這個問題。一些研究人員認為,蟬的漫長週期減少了蟬群之間的競爭,另一些人認為這有助於它們避開捕食者。還有更多人認為蟬的週期有助於控制鳥類種群——它們的一些主要捕食者。從進化角度來看,蟬真正意義上來說是令人驚歎的。

不太令人驚歎的是在這裡結束對話,將剩餘的歸因於超自然現象。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創造研究所 (ICR) 的科學作家布萊恩·托馬斯於 5 月下旬發表的文章中,他也注意到了這種大眼昆蟲的許多驚人適應性。但對於托馬斯來說,謎團已經解開了。就像天文學家接收到一個指向我們的素數訊號會想到外星智慧一樣,托馬斯知道蟬的素數生命週期象徵著神聖的智慧。他寫道

週期蟬群在地下生活 17 年或 13 年,這兩個數字都是素數……不得不將這些昆蟲的“驚人成就”歸因於僅僅是自然過程,這肯定會讓原本非常聰明的世俗科學家感到沮喪。滿足感,而不是挫敗感,等待著那些將昆蟲天才般的數學歸因於一位真實存在的數學家的人。“因為萬物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歌羅西書 1:16。)

創造論的觀點認為,蟬是一道彩虹——我們暫且就此打住。

的確,蟬奇特的生命週期是一道科學家想要解開的彩虹,但不是為了簡化它。相反,我們想發現更多的美。透過科學的稜鏡,關於這種神秘昆蟲的許多理論,就像不同色調的光,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工作臺上閃耀。所有這些都屬於現實範疇,不需要任何超自然力量。

蟬不是我們所知的唯一數學奇蹟。花卉、仙人掌和松果都展現出驚人的複雜性和數學美。向日葵的花蕾,例如,根據著名的斐波那契數列從中心向外輻射。這使得花朵能夠在狹小的空間內儘可能多地容納花蕾,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繁殖機會。

托馬斯歸因於上帝的蟬的內部溫度計的“天才”(我猜是《聖經》中的上帝,而不是其他神祇)也並非那麼神聖。例如,鱷魚胚胎跨越兩度的細微界限,決定了幼小爬行動物的性別。

托馬斯引用的“天才”暗示著一個有思想的動物和一個傑出的創造者。但這恰好是談論我們研究的生物體的簡略方式,儘管它們中的大多數並不像人類那樣有知覺。就像我們所有人一樣,擬人化地,托馬斯文章中引用的一位科學家將蟬描述為“天才”,托馬斯抓住了這一點。然而,我們知道,蟬和動物王國中的其他數學奇蹟並不是我們用來形容愛因斯坦或萊布尼茨意義上的天才。當科學家們這樣說時,他們是在讚美大自然的聰明才智:世界選擇的壓力如何將基因粘土塑造成值得複製的藝術品。

用進化生物學家萊斯利·奧格爾的話來說,“進化比你聰明。”如果一個過程或適應性對於自然來說顯得過於聰明,那是你想象力的失敗,而不是上帝之手。我可以這樣說,因為我們有一個關於生命變形和塑造的工作模型,而不需要它。有大量的證據表明生命是如何透過緩慢的攀登而不是巨大的、超凡脫俗的飛躍來攀登不可能之山的。

相比之下,托馬斯有一段《聖經》經文和一次祈禱。創造論(或“智慧設計”)試圖重塑科學解開的彩虹。科學中任何正在進行的謎團都應該重新捆綁在神秘主義的纖維中,用被動的想象力來凝視。創造“研究”已經有了答案,而不是深入挖掘蟬生命週期的難題。顯然,世俗科學家們正在做一件徒勞的事情。

這就像大自然是一首美妙的交響曲,科學對其敬畏不已。它仔細觀察每一位演奏者,大號如何調音,琴絃如何拉緊。創造論對這種興奮發出響亮的“噓”聲。盡情欣賞演出,停止提問。

彩虹非常複雜。光線照亮連續的水滴簾幕,每個簾幕將 ROYGBIV 光譜的不同部分 направляет 向您的眼睛。解開彩虹會產生比顏色和形狀本身更多的美。幾何學、物理學、光學和一點運氣可能會解開彩虹,但思想封閉和教條會將其重新組合起來。

我渴望閱讀未來的昆蟲學家如何找出蟬漫長而奇怪的生命週期的原因。我們甚至可能幾十年都無法找到答案。畢竟,很難研究一種可能在科學家職業生涯中只出現兩次的東西。無論答案是什麼,它都可能比我能想象的更聰明。但在所有經驗主義結束後,答案無疑將與創造論追溯聲稱的那樣聰明。

這篇文章最初發表於 Randi.org (現已編輯)

圖片來源:

破土而出的蟬,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凱爾·希爾是一位科學傳播者,專門研究您最喜歡的粉絲群中的秘密科學。他擁有馬凱特大學環境工程學士學位和傳播研究碩士學位(專注於科學、健康和環境),該大學位於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市。
除了共同主持半島電視臺美國頻道的科學節目 TechKnow 之外,希爾還是一位自由撰稿人,曾為 Wired、Nature Education、Popular Science、Slate、io9、Nautilus 撰稿,並且是 Skeptical Inquirer 的專欄作家。他管理著 Nature Education 的 Student Voices 部落格,並且是 詹姆斯·蘭迪教育基金會的研究員。電子郵件:sciencebasedlife@gmail.com

更多作者:凱爾·希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