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好奇心的歡快放縱

巨大的落葉堆,“流言終結者”以及回憶成為一個好奇的孩子的感覺

銳角攝影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兒子所在幼兒園裡有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喜歡翻袋子。或者盒子。或者任何新鮮的東西。另一位家長開玩笑地稱她為“愛管閒事”,很明顯,這沒有惡意。但後來他們的老師選擇了一個不同的詞。“好奇,”老師說。“她很好奇。”從那以後,不止一次,我感到有必要用自己的措辭進行自我糾正。當一個孩子被一大盆泥土、新鮮的鳥糞或一堆腐爛的樹葉所吸引時,這並不是什麼能製造最大混亂的宇宙吸引力。至少其中一部分是出於好奇。我不斷地被提醒,年幼的孩子是多麼的善於識別模式,我兒子一到家就立即走過去拿起低架子上唯一的新罐子。作為一個關心培養年輕人天生好奇心,以幫助他們跨過中學門檻的人,因為那時科學會從有趣變成困難,我不得不提醒自己更仔細地觀察年輕人的好奇心,並意識到它可能與成年人的感覺有多麼不同。

成年人好奇心的形象似乎有很多托腮和沉思的目光。圖片庫搜尋有很多嚴肅的表情和歪著的頭,儘管孩子們的版本有更多的微笑。作為成年人,很容易想象年輕時的好奇心看起來很像成年時的好奇心,只不過用詞更時髦,感嘆號更多。但是花點時間想象一下一個孩子拿著一個彈簧玩具、一個巨大的泳池麵條或氣泡膜。他們會眯起眼睛,歪著頭,但也會咯咯地笑。不知何故,那種期待感——無論是對於完全未知的事物還是新近期待的事物——都與幾乎無法抑制的喜悅交織在一起。

作為一名學者,我只在同行中經歷過一次那種不受約束的熱情。在前往土星的七年旅程之後,“卡西尼-惠更斯”號宇宙飛船終於開始發回圖片。儘管沒有太多時間進行科學解釋,但地質學會議舉辦了一場會議,只不過是一個來自新世界的榮耀幻燈片。房間裡擠滿了人。當新的影像出現在螢幕上時,會爆發出一陣興奮。有笑聲和集體驚呼。那是再次發現的無恥快樂。還有其他一些時刻,情感能夠突破專業性和客觀性——比如著陸器安全到達地面那一刻的地面控制影片。快樂是存在的,但成年人似乎需要付出更多才能挖掘出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是,試圖捕捉我生活中年輕人的調查風格,需要使用許多複合短語:有針對性的魯莽、無恥的堅持或歡快的放縱。無論我們使用多少感嘆號,或者多少次宣稱某件事很酷,缺乏魯莽(或存在羞恥感,或缺乏放縱)都可能在成人世界和年輕的好奇心之間形成一道屏障。能夠彌合這種鴻溝的人往往會脫穎而出。

試圖想象真正的、歡快的放縱在成年人身上會是什麼樣子,我的腦海中並沒有出現偉大的創新者或偉大的冒險家。我想到的是“流言終結者”。對於關於科學嚴謹性的表現的各種批評——這些批評是公平的並且值得承認——“流言終結者”似乎與通常與兒童時期發現相關的期待性喜悅有著直接的聯絡。亞當·薩維奇站在一堆香蕉皮前面等待著奔跑,幾乎是興奮地顫抖著。即使是傑米·海因曼——他那衣著整潔、扣緊紐扣的形象——也能被一個足夠不祥的新硬體逗得咯咯直笑。在被警告永遠不要在家嘗試主持人即將做的任何事情之後,觀眾可以觀看“流言終結者”做所有他們希望自己能做的事情,如果他們個人的風險/回報評估的尺度略有不同的話。

想想孩子和成年人對一碗麵粉或一堆樹葉所感知的相對風險和回報。一個不需要洗衣服、支付雜貨費或知道脫臼手指是什麼感覺的孩子,自然會認為潛在的回報遠遠超過任何感知的風險。在許多情況下,他們年輕的頭腦會考慮許多可能的場景(其中大多數是輝煌的),然後咯咯笑著衝進去。但是,歡快的放縱和對風險的尊重不必互相抵消。再次,我以“流言終結者”為例。“流言終結者”不僅僅是為了名氣或某種幸災樂禍的娛樂(那些節目對我沒有多大吸引力)而從事危險的活動。他們在提問、諮詢專家、採取安全預防措施,並在調查從體面到荒謬的各種問題時評估風險。

“流言終結者”讓一個盲人駕駛汽車,讓超速行駛的汽車撞上掃雪機的前端,並故意超越熱水箱的安全裝置,這都是有原因的。他們還評估了風險,並且(謝天謝地)決定不讓托里直立地站在一輛超速行駛的皮卡車後部。有時他們是對的——決定不讓亞當從屋頂上掉下去並穿過一系列遮陽篷,很可能避免了災難。有時他們是錯的——我仍然可以想象當他們決定用人而不是假人來測試支撐姿勢的效果時,血淋淋的小腿和緊咬的牙齒。還有一些時刻,當咯咯的笑聲和嬉戲的玩笑消失時,比如當亞當準備測試逃離水下汽車的方法時,觀眾知道風險有多高。但他們在不失去快樂的情況下誠實地談論風險,這恰好符合孩子的喜好。

顯然,我過去是,而且可能永遠都會是粉絲。我和我的丈夫在萬聖節打扮成亞當和傑米,然後去看了他們的告別巡迴演出。我會感嘆我年紀太大了,我兒子太小了(而且在國家的另一邊),無法參加新的“流言終結者少年”系列節目。雖然我不認為我需要在後院裡為了探索而炸燬東西,但我可以嘗試記住,讓年輕的好奇心有機會茁壯成長應該屬於任何風險評估的潛在回報欄。衣服可以洗。樹葉可以再次耙。當有機會擁抱新的、年輕的實驗的咯咯笑聲時,我會盡力自己也擁抱這種快樂。

Amanda Baker is a science communicator and outreach advocate. She has a geoscience PhD from Cornell University and has managed open-access, academic journals as well as the outreach journal 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 She is currently writing and editing science content for kids, from curriculum materials to magazines like Smore. She has served as a Science Olympiad national event supervisor and taught a first-year writing seminar on sustainable earth systems while at Cornell.

More by Amanda Bak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