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將工程學院變成超級英雄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喬治·華盛頓大學工程學院的 Pinhas Ben-Tzvi 飾演 機器人俠

英特爾的一項近期調查發現,只有 28% 的青少年曾經考慮成為工程師,只有 5% 的人將工程與“酷”這個詞聯絡起來。考慮到工程在青少年熟悉的職業中排名後半部分,低於教師、醫生、護士、警察、廚師、律師、音樂家、職業運動員、科學家和程式設計師,這並不令人驚訝。(但令人驚訝的是,高於記者、政治家和股票經紀人)。

好訊息是,即使給青少年少量關於工程師做什麼的資訊,也有助於顯著提高他們的興趣。根據調查,在閱讀了“工程師因拯救被困在礦井 69 天的智利礦工而受到感謝”後,52% 的人表示他們會更可能或在某種程度上更可能考慮從事工程職業。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就是 喬治·華盛頓大學 新推出的系列漫畫的由來。它的 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 最近啟動了一項旨在提高學生入學率的計劃。在這個過程中,它找到了一種極好的方式,將工程師所做的工作轉化為公眾和青少年都能理解的內容,並使這個職業看起來非常令人興奮:它將學院的教員變成了超級英雄,並在一系列線上漫畫中賦予他們主角的角色。

在首部漫畫 "機器人俠的冒險" 中,一位機械工程學教授被從課堂上叫走,去幫助營救地震災民。“這聽起來像是機器人俠的工作,”他說,然後變身成披著斗篷的另一個自我,飛往目的地。“如果我趕不回 12:25 的課……有人替我頂一下。” 一旦到達現場,機器人俠釋放出一群微型機器人,幫助定位受害者並抬起沉重的瓦礫以解救他們。

這個漫畫系列不是我見過的第一個對科學家進行“酷炫職業”處理的例子(這是我從去年的世界科學節上看到的 最喜歡的嘗試 之一),但我認為它非常富有想象力。

Anna Kuchment is a contributing editor at 大眾科學 and a staff science reporter at the Dallas Morning News. She is also co-author of a forthcoming book about earthquakes triggered by energy production.

More by Anna Kuchme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