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思考大聲思考

一款紙牌遊戲能讓跨學科綜合和批判性思維變得有趣嗎?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大約15年前,我家在舊貨甩賣中花了幾美元買了一款紙牌遊戲。它的名字平淡無奇,盒子也佈滿了黑白照片,我們並沒有特別興奮。這個前提對於孩子們來說似乎有點難接受:時間順序——這是一個將歷史事件按順序排列的遊戲……耶?但在我玩這個遊戲之後的幾年裡,我開始希望我能為當地的學校購買副本,不僅在他們的歷史課堂上使用,而且在科學課堂上也可以使用。

根據描述,時間順序甚至聽起來不像一個遊戲。每個人都從一張事件卡開始——卡片上有一個簡短的描述和相關的年份——正面朝上放在他們面前的桌子上。玩家輪流從牌堆中抽出事件卡,並向小組大聲朗讀描述。他們左邊的玩家必須猜測新事件在他們的時間軸上的哪個位置。如果他們猜對了,這張卡片就會正面朝上新增到他們的時間軸中。如果猜錯了,其他玩家輪流有機會猜測這張卡片在他們自己的時間軸上的位置。如果沒有人猜對,則讀出日期,卡片被丟棄。遊戲繼續進行,直到有人能夠建立一個包含十張卡片的時間軸。

這聽起來很簡單,而且早期的遊戲通常也很簡單。弄清楚萊特兄弟是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之前還是之後飛行的,希望是送分的。但是隨著時間軸的填滿,差距變得越來越小,聽人們用邏輯推理來猜測更復雜的事情變得很有趣。如果你有內戰結束(1865年)、鋪設金釘完成橫貫大陸鐵路(1869年)、朝鮮戰爭開始(1950年6月25日)和阿拉斯加成為州(1959年1月3日)的卡片,你會猜測人造黃油是在什麼時候發明的?還是尼龍搭扣?是否有人會為了應對戰爭短缺而發明人造黃油?尼龍搭扣呢?你的祖父母有尼龍搭扣嗎?(你可以在這篇文章的末尾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人們用來推理猜測的方法可能如此不同,最終成為一個富有洞察力的綜合練習。瑪麗·安託瓦內特是在哪一年結婚的?據一位表親說,這在簡·奧斯汀的小禮服(她認為是1700年代後期)之前,但在城堡/宮廷/十字軍時代之後。(瑪麗·安託瓦內特於1770年結婚,《傲慢與偏見》於1813年出版,“十字軍東征”實際上是指跨越幾個世紀的一系列廣泛事件。)在討論百威啤酒的創造時,似乎有理由認為它可能是在T型車發明之前,因為,你知道,在廣告中它是被馬匹拉著的,如果汽車更普及的話,他們可能會使用汽車。不完美的邏輯,當然,但做出這種猜測會讓玩家進行心理鍛鍊,不得不證明他們最好的猜測是合理的。然後他們有機會獲得即時反饋。(百威啤酒於1876年推出,T型車於1908年首次生產)。

與不同年齡段的人一起玩遊戲,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在低風險和非正式的環境中互相學習。但在遊戲背景下,人們更有動力去傾聽和吸收其他玩家的一些知識,而不是僅僅聽別人談論“嗯,在76年的時候……”等等。與孩子和成人一起玩遊戲也讓年輕玩家有機會看到他們生活中的成年人盡最大努力去弄清楚一些事情,但仍然會犯錯。將正確性的假設從年齡或聽起來合理的論據中解脫出來,對於任何玩家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教訓。

一些事件卡片上有科學發現,但它們與歷史、藝術、體育和文學混合在一起這一事實是其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和考試要求長期以來一直迫使學校科目進入孤立的領域,這是教育工作者多年來一直在英勇地與之鬥爭的事情。但是,如果沒有任何真正的原因,很難讓年輕人將一個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另一個課堂上討論的知識聯絡起來思考。也許遊戲可以幫助學生涉足一些低風險的跨學科思考。歷史事件和文化力量不會在科學實驗室之外停止,而邏輯、假設和批判性推理的使用絕不僅限於科學世界。

如果我們不把歷史看作是記憶日期,不把科學看作是記憶事實,我們都會更快樂一些。萊特兄弟在首次有人駕駛的滑翔機實驗僅11年後,戰爭飛機首次被用作轟炸機。瞭解飛機存在的時間甚至不如駕駛它們計程車兵長,這很有力量。當玩家意識到美國奴隸制的結束是在硫化橡膠、基於底片的現代攝影和電動機之後時,他們會感到沮喪,這很有力量。當桌上的所有孩子都知道民權運動在人造衛星之後繼續進行,因為電影《隱藏人物》時,認識到藝術的重要性很有價值。就舊貨甩賣的商品而言,我認為這幾美元花的非常值得。

答案

  • 人造黃油於1869年發明。它是作為武裝部隊和下層階級的黃油替代品而創造的,但它是為了回應拿破崙三世皇帝的挑戰,而不是為了應對更現代的衝突。

  • 尼龍搭扣是由瑞士電氣工程師喬治·德·梅斯特拉發明的。與其說它是一項偉大的科學追求的一部分,不如說他是因為在樹林裡散步後處理粘在他和他的狗身上的毛刺而產生了想法。直到1955年,他才為合成設計申請了專利。

Amanda Baker is a science communicator and outreach advocate. She has a geoscience PhD from Cornell University and has managed open-access, academic journals as well as the outreach journal 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 She is currently writing and editing science content for kids, from curriculum materials to magazines like Smore. She has served as a Science Olympiad national event supervisor and taught a first-year writing seminar on sustainable earth systems while at Cornell.

More by Amanda Bak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