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永遠熱愛《神奇的收費亭》

當兒童文學認為年輕讀者能夠接受挑戰時,它能提供很多東西

阿曼達·貝克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 20 世紀 60 年代初,一位作家正在努力出版一本被許多人拒絕的書,因為它對兒童來說太難了。詞彙量很大,並且涉及抽象推理和無窮大等概念。當時的出版商認為,兒童讀物應該明確地為兒童而寫,成人讀物應該明確地為成人而寫。介於兩者之間的任何東西都會阻止年輕人閱讀。這本書現在被認為是經典之作。然而,它不是馬德琳·蘭格的《時間的皺紋》。我想談論的是諾頓·賈斯特早一年出版的《神奇的收費亭》。

我真正想做的是用“我愛神奇的收費亭”作為標題,幷包含 20-30 個引言,但我會剋制自己。我還可以提供各種聽起來很學術的理由來說明為什麼這本書值得談論,但老實說,原因是我深深地、毫無保留地愛著我小時候讀的第一本認為我很聰明的書。這本書也是一封對英語的毫不掩飾的情書。公平地說,任何在其前幾章中引入了一個囉嗦但最終無用的“天氣先生”和一個字面意義上的、帶著時鐘的“看門狗”的書都會以純粹的機智征服我。書中有一個結論之島,角色必須跳到那裡才能到達,還有一個宴會,主角必須真的吃掉他的話。這樣一本書很容易滿足於噱頭。但是賈斯特將原本抽象的概念變成了可以參觀的地方,變成了有自己聲音的角色,突然之間,一個孩子有機會深入參與生活中成年人可能認為對她來說太先進的概念。

許多人們認為必須限制在課堂上的課程都有機會在敘事頁面上發揮作用。不要僅僅問孩子們什麼是十二面體;讓他們想象一下與十二面體對話會是什麼樣子。當你遇到來自普通家庭的部分孩子時,平均數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如果將某物比作“從木頭上掉下來”意味著你真的從木頭上掉下來了,你可能會更多地考慮使用常用表達。作為故事的一部分,這些對我來說意義重大,而不是在黑板上。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最基本的層面上,這個故事是一個探險。但與許多探險不同,被要求承擔探險的孩子並不是因為他高貴、勇敢、秘密地擁有魔法或超越年齡的智慧而被選中。這個探險之所以放在他面前,是因為他缺乏專注或方向。而且他開始他的探險不是因為高尚的目的;他甚至不知道這是一場探險。一個神秘的收費亭出現在他的房間裡,米洛進去的原因只是因為無聊。

一旦穿過收費亭,米洛發現自己身處智慧王國,被安置在期望之路。為什麼?因為期望是“你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必須總是去的地方”。他穿過詞語之都和數字之都,因為缺乏思考而被困在慵懶之國,並面臨著無知山脈的危險。像任何好的探險一樣,這片土地上也有不和諧。但這種不和諧不是來自某種宏大的邪惡或有偉大野心的惡棍,而是歸結為字母和數字。有一位公主被鎖在塔裡——事實上是兩位——但這些公主根本不是傳統的皇室成員。她們是韻律公主和理性公主,她們是整個王國的理性中心。她們為什麼被放逐?因為她們不受歡迎的統治是字母和數字同等重要。我的童心啊,安靜下來。

作者不僅僅享受他的世界所創造的潛力;他沉浸其中,津津有味地慢慢享受。結果可能對年輕讀者具有挑戰性,但它也是一本幾乎不可能被動閱讀的書。雙關語如此之快,文字遊戲如此犀利,你必須努力才能抓住它們。雖然有插圖,但朱爾斯·費弗的作品只是幫助激發你的想象力,而不是限制它。我後來瞭解到,作者和插畫家最終進行了一場有趣的挑戰,賈斯特試圖寫出不可能畫出來的東西,而費弗則找到了一種方法。我不禁想知道,這種競爭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諸如來自普通家庭的 0.58 男孩或妥協的三重魔鬼之類的寶石:“一個是矮胖,一個是高瘦,一個和另一個一樣。”

米洛在智慧王國遇到了許多成年角色,但他們都沒有擔任探險中經常出現的指導導師的角色。而缺乏明確的導師意味著我們沒有聽到“宇宙依賴你面對逆境時堅強勇敢/我們相信你”的演講。恰恰相反。在米洛完成他的探險後,他被突然告知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們當時告訴你,你可能就不會去了——而且,正如你所發現的,只要你不知道它們是不可能的,很多事情都是可能的。”米洛沒有後悔自己的錯誤,而是被告知要接受它們。“‘你絕不能為犯錯誤而感到難過,’理性平靜地解釋道,‘只要你努力從錯誤中學習。因為你常常因為正確的原因而犯錯,比你因為錯誤的原因而正確學到的東西更多。’”一個年輕的讀者可能需要在那個句子結構中挖掘一番,才能真正理解它,但這本身就是一種令人欣慰的努力。

《神奇的收費亭》也缺乏大多數探險所具有的乾淨的結局。米洛離開時可以看到新仇恨的萌芽,很明顯,他的工作只是暫時恢復了秩序。他想再回去一次,但發現收費亭不見了,上面留下了一張紙條:“給現在知道路的米洛”。是的,米洛完成了一次探險,但王國可能又變回了沒有他的樣子。也許改變米洛本身就是一次值得的探險。將學習置於某些更大的使命或改變世界的需要的背景下是如此誘人,但是,如果孩子們相信學習本身的學習價值,那麼他們就會獲得很多收穫。很難做到嗎?當然。但我們可以試著記住,“……這很像你試圖達到無限。你知道它在那裡,你只是不知道在哪裡——但僅僅因為你永遠無法達到它,並不意味著它不值得去尋找。”

Amanda Baker is a science communicator and outreach advocate. She has a geoscience PhD from Cornell University and has managed open-access, academic journals as well as the outreach journal 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 She is currently writing and editing science content for kids, from curriculum materials to magazines like Smore. She has served as a Science Olympiad national event supervisor and taught a first-year writing seminar on sustainable earth systems while at Cornell.

More by Amanda Bak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