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讓我把由我的上一篇文章引起的小小爭吵扼殺在萌芽狀態。所以也許——僅僅是也許——我在引導讀者訪問 Jezebel.com 網站以說明育齡女性的社交攻擊性方面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我必須承認,這有點像是對那個網站的揶揄,起因是他們網站上對我之前的一篇文章發表了一篇相當惡毒的評論,這篇文章是關於我早期的一篇文章。但我沒有預料到一群毫無幽默感的“Jezebelers”會憤怒地評論,以捍衛他們自己緊密的線上社群。好吧,也許我稍微預料到了這種反應;我對病毒式營銷活動並非完全一無所知。
不過,我想指出的是,對於一個希望將自己描繪成成熟、世故、敏感、性平等和支援女性的環境的部落格網站(許多評論員都確信如此),Jezebel 作為一個名字的選擇很有意思。《劍橋詞典》將 “jezebel” 定義為 “為了達到目的而欺騙他人的不道德女性。” 為了不忘記其歷史意義,《伊斯頓聖經》提醒我們,“耶洗別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作為所有陰險、狡猾、惡毒、報復心強和殘酷事物的代表。”
直到現在,我對 Jezebel 的唯一體驗都準確地反映了這種惡意和殘酷——這要歸功於那位特別尖酸刻薄、口蜜腹劍的編輯,她寫了上述關於我的文章。然而,在閱讀了一些 Jezebel.com 上的評論帖子後,我確實感受到了一種滲透在那裡的智慧和聰明的感性,這讓我對它產生了新的尊重。我為對 Jezebel 的女性(和男性)的以偏概全表示歉意。我欽佩該網站尖銳的自由主義傾向;作為一名有自己這方面偏見的科學作家,並且對偏執幾乎沒有耐心的人,我懷疑我們志同道合。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Bering in Mind 是一個基於我認為引人入勝的研究發現的專欄——我的文章不應與 ScientificAmerican.com 其他版塊上那種冷靜客觀的新聞文章混淆。我是科學的聲音,但帶有批判性。我也是一名專業的科學家,而不是記者,我經常在午休時間撰寫這些專欄。
然而,我確實注意像新聞報道那樣準確地報告研究結果——換句話說,我不會為我寫過的關於男性和女性以及我們潛在心理差異的文章道歉。為了真正相信兩性之間唯一的差異源於人類從文化和社會中學到的東西,你必須非常天真或對進化、生物學和心理學一無所知。我和任何人一樣崇拜西蒙娜·德·波伏娃這樣的女權主義傳奇人物(事實上,她是一位特別貼近我內心的存在主義者),但忽視我們已經瞭解到的兩性之間基於生物學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影響社會行為,在今天看來,簡直是愚蠢至極。
除了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討論過的 Hess 和 Hagen 的工作之外,例如,您可能會發現杜倫大學心理學家 Anne Campbell 正在進行的關於性別差異和攻擊性的研究特別有趣。在她關於女性暴力的進化理論中,她一直在仔細梳理文化傳播和激素介質的許多複雜線索。坎貝爾認為,攻擊性方面的許多性別差異可能可以用 “親代投資理論” 來理解。“親代投資理論” 是生物學家 Robert Trivers 在 1970 年代初期提出的。它的基本含義之一是,由於人類母親對後代生存的貢獻(和身體投入)比人類父親大得多,因此女性在擇偶策略上通常比男性更矜持。坎貝爾認為,典型的男性肢體暴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男性之間為了獲得與最理想女性的繁殖機會而進行的炫耀性性競爭的一種形式。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描述的女性之間的社交攻擊性似乎也是一種針對最理想男性的性內競爭形式,但它避免了對女性身體造成物理傷害的相對更高的代價。
現在,關於那些似乎偏離這種邏輯的案例。實驗心理科學是一門基於比較組之間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總體差異的學科。在目前的情況下,觀察到兩性之間偏好的攻擊性-報復性風格存在差異——即使在控制社會規範之後,這些差異仍然存在。我要重申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說過的話,肯定有男性 “潑婦”——我認識不少,而且這種傾向對我來說並不完全陌生,正如您可能已經注意到的那樣——也有在那裡進行肢體暴力的女性。當然,每個人在他的或她的心理構成中都帶有一些雌雄同體的成分。但我們在這裡談論的是一般傾向——與一般模式的例外並不會絲毫威脅到進化模型的理論完整性。作為一名同性戀進化心理學家,請相信我,我比大多數人更欣賞個體差異的事實。它是自然選擇的素材。然而,我也理解,今天人格、生理和性行為方面的可遺傳個體差異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們物種大腦中經過數十萬年選擇壓力而紮根的更普遍的進化生物學適應無關。
在遠古時期,不那麼尖酸刻薄的少女和年輕女性在進化方面可能確實處於不利地位,類似於身體虛弱的男性。在社會政治意義上的 “好” 事物和在適應性意義上的 “好” 事物並非同一事物,我懷疑對我的上一篇文章的許多反應是將這兩個類別混淆的結果。
但是,如果您仍然像波伏娃那樣,認為 “人不是天生為女人,而是變成女人的”,透過不公平的社會歸因和期望,那就繼續這樣認為吧。只是不要求助於科學來支援這種胡說八道;您會發現很少有證據支援這些型別的生物學、後現代主義觀點。
在 大眾科學 Mind 雜誌的這個專欄中,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研究心理學家 Jesse Bering 思考了日常人類行為中一些更晦澀的方面。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打哈欠會傳染,為什麼我們用食指而不是拇指指點,或者嬰兒時期接受母乳餵養是否會影響您成年後的性偏好?仔細看看最新資料,《Bering in Mind》會探討這些以及其他關於人性的古怪問題。註冊 RSS feed 或在 Facebook 上加 Dr. Bering 為好友,永遠不會錯過任何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