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說自由意志可能不存在,但呼籲:“不要停止相信!”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上,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請暫時拋開懷疑,想象一下,你作為某個機密軍事行動的秘密特工,同意回到 1894 年。令你驚訝的是,成功了!現在——擦去你眼中的神奇時空旅行灰塵後——你發現自己身處巴伐利亞某個村莊的邊緣,隱藏在城鎮邊緣的偽裝灌木叢中,遠處,19 世紀德國人若有若無的聲音與教堂鐘聲清晰地交織在一起,營造出一種氛圍。

你迅速環顧四周:你似乎正處在一排舊排屋的後面;白色的亞麻布被晾曬在外面;一條小溪在你身後叮咚作響;窗戶已經開啟,讓溫暖的春風吹進來。多麼古樸啊。似乎沒有其他人在附近,儘管你偶爾會看到行人穿梭在房屋之間的狹窄縫隙中。然後你注意到了他。附近有一個安靜、神情嚴肅的男孩,正在安靜地玩泥土裡的玩具。他看起來大約六歲——在現代,只是一個幼兒園的孩子。這時你才想起自己的任務:這裡是德國南部的帕紹鎮。那不是一個普通的男孩。他不是別人,正是年輕的阿道夫·希特勒(上圖)。

接下來你會怎麼做?

對於我們來說,這個場景不幸地屬於科幻小說範疇。但是你對這個假設性問題——以及其他類似問題的回答——是心理科學家的研究內容,因為它在其他方面暴露了你對希特勒以及他後來的生活所做決定的潛在假設,即他的決定僅僅是他所處環境作用於他基因的結果,還是他可以透過行使自己的“自由意志”而做出不同的行為。這個領域的大多數科學家並不太關心自由意志是否存在,而是關心人們對自由意志的日常推理,特別是在道德領域,如何影響他們的社會行為和態度。(事實上,坦普爾頓基金會剛剛啟動了一項大規模的資助計劃,旨在支援對自由意志主題的科學研究。)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領域的主要研究者之一,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在最近發表在《心理科學展望》上的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

自由意志問題的核心是關於行為心理原因的辯論。也就是說,人是一個自主的實體,真正地從多種可能的選擇中選擇如何行動嗎?還是人本質上只是因果鏈中的一環,因此人的行為僅僅是先前事件造成的必然結果,而且沒有任何人可以以不同於他或她實際行動的方式行事?……
因此,從科學心理學的角度討論自由意志,就必須援引自我調節、受控過程、行為可塑性和有意識的決策等概念。

因此,理解了心理學家在關注人們對自由意志的信念時所研究的內容,讓我們回到上面的希特勒例子。作為來自二十一世紀的時空旅行秘密特工,你已經掌握了以下資訊。首先,時空旅行技術仍處於起步階段,研究人員懷疑它是否還能再次成功。其次,你只有十分鐘的時間就會被送回 2010 年(自從你到達以來,其中兩分鐘已經過去了)。第三,你被告知七分鐘的時間剛好足夠用你的雙手扼殺一個六歲的孩子,並毫無疑問地確認孩子已經死亡。這意味著你只剩下一分鐘來決定是否暗殺這個小男孩。

但你還有其他選擇。你的顧問告訴你,七分鐘的時間也足夠你走進希特勒的住所,將一份關於大屠殺的特別準備的歷史檔案,包括他們兒子留著小鬍子的元首的清晰照片,以及四十年後第三帝國的詳細情況,親手交給阿道夫冷酷的父親阿洛伊斯和慈愛隱居的母親克拉拉。沒有人確切地知道這會產生什麼影響,但大多數現代學者認為,這種對二戰的可怕預覽會大大改變阿道夫的童年。或許克拉拉最終會離開她專橫、虐待成性的丈夫;阿洛伊斯不希望自己的姓氏成為邪惡的代名詞,可能會改變他的行為,成為一個更善良的父母;或者他們可能會和年輕的阿道夫坐在一起,與他分享來自大屠殺倖存者的令人震驚和恐懼的死亡營地影像和證詞,以至於連阿道夫本人都會鄙視他自己所憎恨的成年人形象。但是阿道夫真的能改變他的人生軌跡嗎?他有自由意志嗎?我們任何人有嗎?

最近在自由意志科學領域出現的最引人注目的發現之一是,當人們相信——或者被引導相信——自由意志只是一種幻覺時,他們往往會變得更加反社會。我們稍後會回到小阿道夫(你認為這裡反社會的決定是什麼,是殺死還是不殺死希特勒男孩?)。但是在你做出決定之前,先看看科學是怎麼說的。第一個直接證明決定論信念的反社會後果的研究是由明尼蘇達大學的凱瑟琳·沃斯和她的同事,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喬納森·施庫勒進行的。在這份 2008 年發表在《心理科學》上的報告 [pdf] 中,沃斯和施庫勒邀請了 30 名本科生到他們的實驗室參加一項表面上關於心算的實驗,他們被要求在腦海中計算 20 道數學題的答案(例如,1 + 8 + 18 – 12 +19 – 7 + 17 – 2 + 8 – 4 = ?)。但是,正如社會心理學實驗經常發生的那樣,測試學生數學技能這樣微不足道的事情並不是這項研究的真正目的。

在進行數學測試之前,一半的人(15 名參與者)被要求閱讀弗朗西斯·克里克的書 《驚人的假說》(斯克里布納)中的以下段落:

“你”,你的快樂和悲傷,你的記憶和抱負,你的個人身份感和自由意志,實際上不過是一大群神經細胞及其相關分子的行為。你是誰只不過是一堆神經元……儘管我們似乎有自由意志,但事實上,我們的選擇已經為我們預先決定好了,我們無法改變這一點。

相比之下,另外 15 名參與者閱讀了同一本書中的另一段,但克里克沒有提到自由意志。而且,令人驚訝的是,當有機會時,第二組人在數學測試中作弊的次數明顯少於那些閱讀了克里克上面關於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的段落的人。(這項研究巧妙地進行了作弊測量:參與者被引導相信計算機程式中存在“故障”,如果答案在他們完成問題之前出現在螢幕上,他們應該點選空格鍵並誠實地完成測試。因此,整個任務中空格鍵的點選次數表明了他們的誠實程度。)這些總體效應在第二個實驗中得到了重複,該實驗使用了不同的資金分配任務,在實驗中,隨機分配到決定論狀態並被要求閱讀諸如“相信自由意志與宇宙受科學法則支配的事實相矛盾”的陳述的參與者,本質上比那些被隨機分配到閱讀來自自由意志狀態(例如,“避免誘惑需要我行使我的自由意志”)或帶有控制性陳述的中性狀態(例如,“甘蔗和甜菜在 112 個國家種植”)的人偷了更多的錢。

沃斯和施庫勒的發現揭示了社會科學家面臨的一個相當奇怪的困境:如果對人類行為的決定論理解鼓勵反社會行為,那麼我們科學家如何才能證明我們傳播決定論研究結果的合理性?事實上,在《心理科學》這篇文章中,有一句話相當令人震驚,我第一次讀時幾乎忽略了。沃斯和施庫勒寫道:

如果接觸決定論資訊會增加不道德行為的可能性,那麼確定保護公眾免受這種危險的方法就變得勢在必行。

也許你第一次讀的時候也錯過了,但作者提出了一個非同尋常的建議。他們似乎在聲稱公眾“無法接受真相”,我們應該以某種方式保護他們(對他們撒謊?),讓他們不知道人類社會行為的真正原因。也許他們是對的。考慮以下示例。

一箇中年男子僱了一個妓女,明知故犯地讓他的妻子感染了性傳播疾病,併為了自己的快樂而剝削一個年輕的吸毒者。這個男人應該因他的過錯而受到某種懲罰嗎?我們應該追究他的責任嗎?我敢打賭,大多數人都會毫不猶豫地對這兩個問題都說“是”。

但是,如果用稍微不同的科學術語來思考這個問題會怎樣呢?這個人決定與這個女人發生性行為,是符合他當時生理狀況的,而他的生理狀況是其獨特的發育經歷的結果,這些經歷發生在一個特定的文化環境中,並與他從父母那裡繼承的特定基因型相互作用,而他的父母又從他們自己的父母那裡繼承了類似特徵的基因變異,如此無限迴圈。甚至他抑制或“推翻”這些力量,或者理解自己行為的能力,本身也是這些力量的產物!更重要的是,這個人的大腦在沒有事先徵求他自我意識的情況下就採取了行動;相反,他的神經認知系統執行了進化而來的行為演算法,這些演算法以正常或錯誤的方式做出反應,這些方式在遠古時期有利於基因的成功。

考慮到這些決定性因素的組合,這個人對所面臨的刺激還能做出其他反應嗎?將個人責任歸咎於這個傢伙,僅僅變成了一種社會習俗,這種習俗僅僅反映了對他的行為原因的幼稚理解。就像我們評判他一樣,這個人的自我僅僅在他的身體性事務中扮演了旁觀者的角色。只有一個人體現了他無法以任何與其特定本質相反的方式行動,而他的特定本質是更普遍本質的衍生物。自我只是一個被迷惑的生物,它認為自己是在參與一場道德遊戲,而實際上它只是一個情感投入的觀眾。

如果對這個人的行為的這種決定論式的理解,讓你對他產生了一絲一毫的同情,那麼這種反應恰恰是沃斯和斯科勒警告我們的。我們怎麼能指責這個“神經元集合”——更不用說懲罰他了——讓他按照他的本性行事,即使我們自己的本性會引導我們採取其他方式?更重要的是,我們不應該對我們自己的道德缺陷更寬容一些嗎?畢竟,我們也無法選擇我們是誰。對吧?

事實上,羅伊·鮑邁斯特和他的同事去年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公報》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僅僅讓人們接觸到諸如“像宇宙中的其他一切一樣,所有人類行為都源於先前的事件,最終可以用分子的運動來理解”這樣的決定論陳述,就會讓他們比那些閱讀支援自由意志觀點的陳述,如“我每天在做決定時都展示我的自由意志”或者那些只是閱讀中性陳述,如“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71%”的人表現得更具攻擊性和自私性。例如,被隨機分配到決定論條件下的參與者,比其他兩組的人更不願意給無家可歸者錢,或者允許同學使用他們的手機。在討論這些結果的社會影響時,鮑邁斯特和他的合著者也呼應了沃斯和斯科勒對“保護公眾”免受對人類社會行為原因的詳細理解的擔憂。

一些哲學分析可能得出結論,宿命論的決定論與高度道德的行為是相容的,但目前的結果表明,許多普通人尚未認識到這種可能性。

這些實驗室的發現表明,將個人視為被困在機械系統中的可憐的彈球會產生反社會後果——即使事實上,我們基本上就是如此——這足以讓我暫停我的科學勸導。回到無辜的小阿道夫,我們當然可以永遠玩這個特殊的例子。這是一個令人不快的想法,但是如果奧斯威辛集中營被屠殺的兒童中,有一個長大後會比希特勒更令人憎恨,成年後下令屠殺一千萬人,那該怎麼辦?你做出決定的能力從根本上來說不正是關於你自己的自由意志的問題嗎?等等。但重點不是在某種無限的倒退中玩“如果”希特勒的遊戲,而是要激發你對自由意志的直覺,而不是直接問你是否相信它。正如任何優秀的科學家都知道的那樣,人們所說的他們相信的東西並不總是能捕捉到他們的私人心理。

在這種情況下,研究心理學家感興趣的不是你殺死孩子或把包裹送到他父母家,而是你將如何為你的決定辯解(例如,“我會殺了他,因為[在此處填寫空白]”或“我會送包裹,因為[在此處填寫空白]”),這將闡明你對希特勒的自由意志的看法。從表面上看,勒死一個無辜的六歲兒童似乎相當反社會,因此,也許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聽到決定論的資訊會讓你殺了他(例如,“希特勒是邪惡的,無論如何他長大後都會殺人——他沒有自由意志去做其他事情”)。然而,對某些人來說,不殺害無辜男孩的決定是反社會的,因為它很可能意味著超過六百萬同胞的不可思議的事情。

我個人來說,我會毫不猶豫地在 1894 年的帕紹興高采烈地勒死那個小混蛋。(我最近去過奧斯威辛集中營的事可能與此有關。)我忍不住感覺,希特勒隨時都可以舉起手來,在“猶太人問題的最終解決”開始之前就將其扼殺。這種辯解似乎揭示了我對自由意志的隱藏信念:阿道夫本可以採取不同的行動,但他選擇了不這樣做。也就是說,希特勒上臺之前的因果事件鏈對我來說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相關的,或者至少是無關緊要的。他的惡行會發生,而不論他個人的過去如何變化。這個個體本質上是邪惡的。因此我決定殺死這個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殺死這頭野獸,當它仍然潛伏在一個玩塑膠士兵的小男孩身上時。

但你可能會選擇一種不那麼暴力的方式來與小阿道夫相處。例如,如果你饒了這個蒼白、憂鬱的孩子一命,並決定把包裹送到他父母那裡,因為你說,如果希特勒一家知道他們問題纏身的孩子將來會變成什麼樣,他們就會以其他方式撫養他,而他早期環境的這種變化幾乎肯定會阻止大規模的種族滅絕,這就意味著你更傾向於因果決定論的原則。

無論如何,你的時間到了!那麼,你會怎麼做——為什麼?考慮到數百萬未來的生命岌岌可危,你會為了先發制人而謀殺這個無辜的六歲男孩嗎?你會把包裹送到他父母那裡,希望大屠殺的可怕景象會引導阿道夫——以某種方式——選擇不同的職業道路,甚至因為所有的壓力而導致他自己的成名之路失敗嗎?或者,像那些生活在納粹德國,並且被(虛假的)關於猶太人的決定論資訊轟炸的人一樣,你根本不干預嗎?

 

在本專欄中,由《大眾科學》心理雜誌提出,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研究心理學家傑西·貝林思考了日常人類行為中一些更晦澀的方面。你是否曾經想過為什麼打呵欠會傳染,為什麼我們用食指而不是拇指指點,或者嬰兒時期母乳餵養是否會影響你成年後的性偏好?更深入地瞭解最新的資料,因為“貝林心語”將解決這些以及其他關於人性的古怪問題。註冊RSS 訂閱或在Facebook上加貝林博士為好友,永遠不會錯過任何一期。有關 2009 年 9 月 29 日之前釋出的文章,請點選此處:較早的《貝林心語》專欄

Jesse Bering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Otago in New Zealand. He is the author of The Belief Instinct (2011), Why Is the Penis Shaped Like That? (2012) and Perv (2013). To learn more about Jesse's work, visit www.jessebering.com or add him on Facebook (https://#/jesse.bering).

More by Jesse Ber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