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慾望:情人節的告白和迷戀的心理學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作者注:以下內容最初在《心理學家》網站上作為其“罪周”的一部分發布。在您閱讀完我關於慾望之罪的告白後,請務必檢視我的同事們關於他們各自暴食懶惰驕傲憤怒嫉妒貪婪的羞恥告白,盡在英國心理學會研究摘要

在這個情人節,我被愉快地賦予了撰寫關於慾望之罪的任務。但在我淨化我淫蕩的靈魂之前,讓我們先弄清楚慾望的概念——我應該警告你,這將是我告白中唯一坦誠的部分。

慾望不是一個容易操作的心理結構。雖然它可以用在非性術語中,但它的性含義是主要的,也是將其診斷為致命之罪的神學動機。《牛津英語詞典》將神學上的變體定義為“被視為罪惡的感官慾望:肉體的”。正是在這個肉慾的意義上,我犯下了滔天大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2004年的研究中,心理學家威廉·庫帕奇和布萊恩·斯皮茨伯格承認,“一個有慾望的人擁有與另一個人發生性結合的願望。”但他們也指出,僅僅性喚起並不能完全捕捉到整個現象

 

[欲]望可以有效地與性喚起(例如,陰莖勃起,陰蒂腫脹)和性行為(例如,性交,口交)區分開來。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刺激不一定意味著渴望性結合,儘管喚起可以是慾望的前兆或結果。一個人可以在沒有伴隨身體喚起的情況下體驗慾望。同樣,性活動可以在有或沒有慾望的情況下發生。慾望的體驗可能會激發性活動,或者性活動可能會滋生慾望,從而導致進一步的性活動。[但是]有時慾望的物件並不希望與有慾望的人發生性活動,性結合受阻。”

正是這種“單相思”最能描述我特殊罪孽的性質,實際上這更像是一個慾望的時代,而不是一個單獨的淫穢行為。我可能在其他人的敘述中扮演過較弱版本的另一個角色。但在故事中,我是有慾望的一方,而我青春期過去的某個特定的人,為了保護無辜的人,將不被提及姓名,是我慾望的物件。他很容易被描述,因為我曾有意地將他的面容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甚至在當時就意識到我未來的自己會不斷地回顧這個形象,因此需要永恆的準確性。直到今天,我仍然可以認出他指甲上方的閃亮半月形或他青銅色雙腿後面的膝蓋彎曲處。

我會勾勒出一幅肖像,但當然,與這個男孩的鬼魂在我腦海中燃燒的活力相比,它只是蒼白的。橄欖色的皮膚,明亮的眼睛,金色的頭髮,一個完美的殘酷的唐納泰羅·大衛。他真的只是一個熟人,但我確實以自己朦朧、幼稚的方式,在我所受到的道德約束下,試圖吸收他的精髓。而這些並非微不足道,因為我們唯一的常規互動場所是20世紀90年代初俄亥俄州一個相當保守地區的一所郊區高中。我們患有同一種疾病——都是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而我們發現彼此內分泌功能失調是少數幾次我曾想過相信上帝的時候。透過我們彼此功能失調的胰腺的幸運,我們在象徵意義上如同被命運捆綁在一起。更重要的是,這與我最終在學校網球隊與他交朋友一起,給了我一個鐵證如山的藉口,如果有人突然將談話轉到我好奇地頻繁提及他的話題上。

根據已故心理學家多蘿西·坦諾夫的說法,我正在遭受一個典型的迷戀案例——一個意味著對渴望的浪漫伴侶產生強烈的感情和性吸引力的新詞。以下是它的主要症狀:對該人的侵入性思考;渴望對方回報感情;無法對其他任何人產生這種感情;害怕被拒絕;對對方表現出的興趣跡象高度敏感;以及傾向於沉迷於該人的積極特徵並避免消極特徵。坦諾夫認為,幾乎所有青少年在他們萌芽的性生活中都會在某個時候遭受一次令人蹣跚的迷戀發作。事實上,經驗證據表明,迷戀——也被稱為“激情”和“迷戀”——非常普遍。在《人際關係》雜誌1997年的一項研究中,心理學家克雷格·希爾和他的同事發現,這種經歷主要集中在16至20歲之間。儘管兩性在相互迷戀方面沒有差異,但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建立有意義的單相思關係。

當慾望程度由於身體吸引力的差異或擁有不同性取向的更強大的障礙而不匹配時,迷戀可能會相當痛苦。到目前為止,據我所知,關於同性戀迷戀的研究很少,但我懷疑我的案例在男同性戀者中並不罕見,他們可能會發現自己渴望那些完全天真、因他們的追求而感到不安甚至敵視的人。同性戀男性在恐同社會中求愛時需要模糊性,再加上迷戀狀態固有的感知偏差,其中一個人對慾望物件潛在的興趣跡象高度警惕,這使問題變得非常複雜。我清楚地記得,當我和他說話時,他會偷看我的嘴唇,他會要求在擁擠的後座上坐在我旁邊,我們赤裸的腿在汗水中粘在一起,他天真地分享一罐蘇打水(這罐蘇打水,以及一堆有用的、具有奇特同性戀色彩的《男士健身》雜誌,我保留了至少一個月放在我的床邊,用於野獸般的快感,因為他的精髓已經焊接在上面了)。所有這些事情,在我扭曲和渴望的頭腦中,都是微妙的折磨,未能反駁他異性戀的統計機率零假設。

鑑於當時嚴酷的道德氛圍,我的敏感和對被排斥的恐懼,我的慾望多年來都在醞釀,經常在我的夢中爆發。我還沒有出櫃,直到二十歲出頭才出櫃。我畢業後搬走了,可悲地像一個戀愛中的女學生一樣在遙遠的大學筆記本上潦草地寫著他的名字;他留了下來,完全沒有意識到他純粹的存在所產生的深刻影響。我知道我對他的慾望是一種在宇宙中無關緊要的渴望,永遠無法得到緩解,所以我投入到其他事物和其他人身上。

許多年後,我的胰腺再次介入,使他重新進入我的視野。在我二十多歲的時候,我在亞特蘭大一家酒店房間裡參加會議時出現低血糖休克;幸運的是,一位朋友發現我昏迷不醒,叫了急救人員,三十分鐘後,一串葡萄糖被輸送到我的靜脈中。當然,我之前在理性上已經知道這一點,並且已經寫了很多關於來世幻覺的文章,但這次與我自己死亡的親密調情讓我明白,存在真的相當於一個開/關燈開關。而且,如果我把剩下的荒謬天賦浪費在擔心讓人們感到不舒服上,那真是太可惜了。是時候過上誠實的生活了——如果你願意,你可以稱之為罪惡的生活。這沒關係;你反正都會滅亡。

所以,在我最後一次見到他十一年後,我偉大的陰燃之罪,我的迷戀慾望,終於重見天日。我從傳聞中聽說我吸引的物件已經變成他昔日輝煌的相當蒼白的陰影,一個普通的已婚男人和父親過著傳統的生活——但我還是給他寫了一封信。我向他傾訴了我對他的感情,同情他作為那些錯位的熱情的目標所必須感受到的陌生感,並解釋說這封信更多是為了我自己而不是為了他,這只是一種驅魔。我試圖表達,儘管如此,重要的是讓他知道我曾經愛過他。

我只能想象那封信對他來說是多麼的奇怪,多麼的突兀,甚至可能是令人不安的(特別是如果信是被他妻子開啟的話)。為此我深感抱歉。但是,我不會為我的感受道歉。它們就是它們的樣子,而且所有事實都是神聖的。這封信是我徹底打破魔咒的唯一方法,透過面對他的拒絕,只有這樣我才能真正地自由地去其他人。

他的拒絕確實來了,以一種震耳欲聾的沉默的形式。他到底是受寵若驚、驚慌失措還是感到厭惡,我永遠不會知道。但是他的迴避是可以接受的。羅伊·鮑邁斯特在人際關係方面的研究中強調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與豐富的文化指南教人如何透過堅持不懈地讓某人愛上你形成對比,對於人們應該如何處理不想要的愛慕者的關注,並沒有明確的文化指令碼。“從某種意義上說,”鮑邁斯特和他的同事寫道,“拒絕者和求愛者最終都感覺自己是受害者——一方是受到侵入性的追求和不想要的關注,另一方則是心碎和被拒絕。”

但這都沒關係,自從五年前寄出那封信後,再也沒有模稜兩可,沒有揮之不去的遺憾了。把信投進郵箱後不久,情慾的惡魔阿斯莫德(如上圖所示)就善意地將我的注意力轉移到一個更合適的物件身上,她現在正躺在我身邊的床上,我可以自由地、無愧地、肉慾地愛慕她。

Jesse Bering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Otago in New Zealand. He is the author of The Belief Instinct (2011), Why Is the Penis Shaped Like That? (2012) and Perv (2013). To learn more about Jesse's work, visit www.jessebering.com or add him on Facebook (https://#/jesse.bering).

More by Jesse Ber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