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女和男同性戀是“天然盟友”嗎?一個進化論的解釋

並非每個男同性戀都有一個女性閨蜜,也並非每個直女都有一個男同性戀作為她最信任的知己。但根據《進化心理學》最近的一篇文章,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朋友。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上,反映的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並非每個男同性戀都有一個女性閨蜜,也並非每個直女都有一個男同性戀作為她最信任的知己。但根據《進化心理學》最近的一篇文章,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朋友。這篇文章的作者,來自德克薩斯基督教大學的心理學家埃裡克·羅素和他的同事們聲稱,男同性戀者和異性戀女性之間由來已久的關係,曾經(而且可能繼續)發揮著生物學上的適應功能。

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古老的聯盟,在人類社會關係中是獨一無二的,原因只有一個:在性行為領域不存在不可告人的動機。“直女可能會更信任她們與男同性戀的關係,”作者解釋說。

……這是因為在她們與直男的關係中(性興趣)和其他直女的關係中(伴侶競爭),常常會摻雜著欺騙性的交配動機。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幫助她們做出最適應的生育決策方面,這是一種單方面的友誼。但作者認為,男同性戀者也能從擁有異性戀女性朋友中獲得間接的性好處。

可能玷汙男同性戀之間友誼的性興趣和競爭動機,在他們與異性戀女性的關係中明顯不存在。

這就是雙方雙贏的地方。

儘管性取向相同(即男性),男同性戀者和異性戀女性既不是潛在的浪漫伴侶,也不是彼此的伴侶競爭對手。因此,他們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為彼此提供與交配相關的建議和支援,而這些建議和支援不會受到同性競爭或競爭產生的不可告人的動機的玷汙。

在前面的分析中,有很多關於“玷汙”的說法。這是一種簡寫,指的是模糊、故意的或尷尬的性緊張,這些緊張可能會破壞直女和直男(或兩個男同性戀之間)之間最好的柏拉圖式友誼。不用說,每段友誼,無論參與雙方的性取向如何,都是不同的。然而,先前的研究確實表明,直女和男同性戀都認為他們彼此之間的友誼比其他友誼更有意義和更深刻。

此前的研究——也發現擁有男同性戀朋友的直女往往有積極的身體形象,感到自己有性吸引力並且有安全感,並且認為自己的人格受到讚賞——使用了調查資料,因此科學家無法得出關於潛在原因的任何結論。相比之下,羅素的研究是第一個揭開這種獨特型別關係之謎的實驗方法,作者明確提出要檢驗他們的假設,即這一切都歸結為獲得公正的伴侶建議。

這些實驗實際上相當簡單。在第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重點關注了 88 名直女大學生的視角。所有這些女性都閱讀了相同的假設情景,如下所示:

想象一下,你最近被朋友邀請參加一個聚會。聚會當晚,你的朋友生病了。但是,他們建議你和他們的一位鄰居一起去參加聚會。你不認識這個人,但你決定在和他們一起去聚會之前在 Facebook 上搜索一下他們。

然後,參與者看到了一個大學年齡鄰居的虛假 Facebook 個人資料,包括一張照片和關於此人的明確資訊,表明此人是:(a)男同性戀;(b)直男;或(c)直女。(作者指出,這張照片描繪了一個具有平均吸引力的人;在兩個男性條件下,影像是同一個人,因此只有目標人物的性取向不同)。然後,女性被問及一系列關於這個目標人物的問題——順便說一句,在所有三種情況下,這個人物都被賦予了中性的名字“喬丹”。更具體地說,當涉及到做出各種與交配相關的決定時,她們會對這個“喬丹”有多信任?例如:

  • 想象一下,你試穿了一些不同的東西,喬丹讚美你的外表。喬丹是真誠的可能性有多大?

  • 你有多大可能信任喬丹在和聚會上的一個有吸引力的男人說話之前告訴你你的牙齒裡有東西?

  • 想象一下,聚會上的這個有吸引力的男人開始和你調情。他看起來人很好,並且對你說的很感興趣。然而,喬丹後來告訴你,“他其實對你沒興趣。”你有多大可能信任喬丹?

  • 諸如此類……

正如羅素和他的同事們所預測的那樣,被隨機分配到“男同性戀喬丹”條件的直女,評價他的可信度明顯高於那些回答關於“直男喬丹”或“直女喬丹”問題的女性。後兩者被認為同樣(不)值得信任,這支援了作者的“不可告人動機”解釋。

但是當角色互換時會發生什麼?男同性戀者是否也認為直女是戀愛和戰爭中同樣值得信賴的盟友?嗯,顯然是的。在第二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複製了聚會/Facebook 實驗,但這次的參與者是男同性戀者而不是直女。在假設的情景中,“直男喬丹”也被“女同性戀喬丹”取代。一方面,女同性戀者和男同性戀者都有同性戀這一共同點,他們的友誼缺乏不可告人的性動機。另一方面,作者認為,由於男同性戀者和女同性戀者對不同性別的人有吸引力,這種共同性興趣的缺乏可能導致男同性戀者認為女同性戀者不如直女值得信賴,至少在戀愛和約會建議方面是這樣。事實上,他們正是發現了這一點。被隨機分配到“直女喬丹”條件的男同性戀者認為,目標人物的可信度明顯高於那些選擇“女同性戀喬丹”或“男同性戀喬丹”的人。

作者承認,他們的研究只是一項探索性調查。因此,它有其侷限性。例如,尚不清楚對目標人物可信度的這些認知是否也會轉化為其他適應性決策領域。例如,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男同性戀者是否也會接受直女而非女同性戀者或男同性戀者的財務建議?我也不完全清楚為什麼女同性戀者和直男不會享受類似的進化動態。但女同性戀者和直男之間的友誼遠不如男同性戀者和直女之間的友誼普遍。

這裡要記住的另一點是,羅素的研究只觸及了對可信度的認知。當涉及到提出交配建議時,男同性戀者是否真的比直男(或其他直女)更值得信任,這是一個非常不同的經驗性問題。最後,儘管我們可能更真誠、更值得信賴,女士們,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是對的。

 

Jesse Bering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Otago in New Zealand. He is the author of The Belief Instinct (2011), Why Is the Penis Shaped Like That? (2012) and Perv (2013). To learn more about Jesse's work, visit www.jessebering.com or add him on Facebook (https://#/jesse.bering).

More by Jesse Ber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