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業毅力至關重要

對於學業成就而言,能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克服障礙、保持專注、以及長期學習和成長的思維模式和策略。根據格雷戈裡·沃爾頓及其同事的說法,學業毅力不是關於聰明,而是關於聰明地學習。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對於學業成就而言,能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克服障礙、保持專注、以及長期學習和成長的思維模式和策略。根據格雷戈裡·沃爾頓及其同事的說法,學業毅力不是關於聰明,而是聰明地學習。

學業毅力強的學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1. 感覺自己在學校裡有歸屬感,包括學業上和社交上。
  2. 看到教育對於實現他們個人未來目標的 relevance。
  3. 重視努力。
  4. 尋求有助於他們學習的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而不是堅持沒有成長機會的簡單任務。
  5. 將挫折視為學習的機會,而不是他們天生能力或價值低下的跡象。
  6. 擁有許多自我調節策略,可以在短期和長期內保持動力並避免分心。
  7. 相信自己學習和表現的能力。
  8. 進入教室的目標是掌握材料,而不是勝過其他學生。
  9. 有目標感,並覺得他們的學習將為自身以外的世界貢獻價值。
  10. 與老師和同齡人建立積極的、支援性的關係。

毅力干預措施

“一項適時、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可以改善學生在關鍵階段的關係、體驗和表現,從而改善他們在學業生涯中的軌跡。”——大衛·耶格爾、格雷戈裡·沃爾頓和傑弗裡·科恩

關於學業毅力的好訊息是,它可以被培養,並且存在許多幹預措施。雖然這些干預措施不是魔法,但在課堂上進行如此簡短的調整就能產生如此持久的效果,這令人感到有希望。正如沃爾頓及其同事指出的那樣,心理干預可以“觸發學生感知他們正在進行的學校經歷的方式的持久變化。”更重要的是,這些干預措施可以與其他旨在更多關注課程和教學的改革協同工作。實際上,當學業毅力干預措施利用學生的能力和課堂資源促進成長時,它們有效。

以下是一些經過實證驗證的干預措施列表,旨在提高學業毅力

  • 改變思維模式。 改變孩子們對智力可塑性的看法可以改變學生應對挫折和處理課堂挑戰的方式。那些被明確告知大腦在進行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時會生長新的連線並“變得更聰明”的學生,表現出更多的努力、毅力、州級成績測試分數,以及對掌握的態度的改變。思維模式干預措施也被證明可以消除數學成績測試分數中的性別差距。

參見

麗莎·布萊克威爾、卡莉·特熱斯涅夫斯基和卡羅爾·德韋克:智力的內隱理論預測青少年過渡期的成就:一項縱向研究和一項干預措施

凱瑟琳·古德、約書亞·阿倫森和邁克爾·英茲利希特:提高青少年標準化考試成績:一項減少刻板印象威脅影響的干預措施

約書亞·阿倫森、凱莉·弗裡德和凱瑟琳·古德:透過塑造智力理論來減少刻板印象威脅對非裔美國大學生的影響

  • 增強社會歸屬感。 加強學生對他們在學習環境中歸屬感的認識,可以減輕他們對錶現的擔憂,尤其是在高危少數族裔學生中。在一項干預措施中,大學一年級新生從高年級學生那裡得到保證,即無論種族如何,在大學開始時擔心他們的社會歸屬感是正常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感到賓至如歸。然後,學生們寫文章反思他們從高年級學生那裡聽到的內容,以及這與他們自己的個人經歷有何關係。他們被告知他們的文章將在隨後的幾年中與新生分享。雖然論文寫作任務對白人學生沒有太大影響,但撰寫論文的非裔美國學生在接下來的 3 年裡獲得了更好的成績,黑人與白人之間的成績差距縮小了 52%。接受干預的非裔美國學生也更多地利用了學習機會。

參見

格雷戈裡·沃爾頓和傑弗裡·科恩:歸屬感問題:種族、社會適應和成就

格雷戈裡·沃爾頓和傑弗裡·科恩:一項簡短的社會歸屬感干預措施改善了少數族裔學生的學業和健康結果

傑弗裡·科恩和胡里奧·加西亞:身份、歸屬感和成就:模型、干預措施、影響

  • 增強學校認同感。 在一項針對種族多元化中學 7 年級學生的“價值觀肯定”干預措施中,學生被要求列出個人價值觀清單,並按重要性順序排列。然後,學生們寫了大約 15 分鐘,解釋為什麼他們排名最高的價值觀對他們很重要。參與這項干預的學生在本學期課程中的成績有所提高,並且被分配到較少的補習班和更多的高階數學班。這些效果在有不良表現歷史的非裔美國學生中尤為明顯,他們通常被認為是最難觸及的。在另一項針對城市貧困地區低收入黑人和西班牙裔 8 年級學生的干預措施中,學生參加了一個為期十節課的研討會,在研討會中,他們被要求想象一個未來的“可能的自我”,列出他們可能遇到的實現自我的障礙,以及他們將用來克服障礙的策略。參加研討會的學生表現出更強的學業主動性,提高了 9 年級的標準化考試分數和學校成績,課堂缺勤和不當行為減少,抑鬱評分較低,並且重讀 8 年級的可能性降低了 60%。這些效果持續了 2 年的後續跟蹤,並且被發現是直接由學生對其可能的自我的看法的改變引起的。

參見

傑弗裡·科恩、胡里奧·加西亞、南希·阿普菲爾和艾莉森·馬斯特:縮小種族成就差距:一項社會心理干預措施

傑弗裡·科恩、胡里奧·加西亞、瓦萊裡婭·普爾迪-沃恩斯、南希·阿普菲爾和帕特里夏·布熱斯托斯基:自我肯定的遞迴過程:干預以縮小少數族裔成就差距

達夫納·奧伊瑟曼、凱西·特里和黛博拉·拜比:一項旨在增強學校參與度的可能的自我干預措施。

達夫納·奧伊瑟曼、黛博拉·拜比和凱西·特里:可能的自我和學業成果:可能的自我如何以及何時推動行動

多米尼克·莫里薩諾、雅各布·赫希、喬丹·彼得森、羅伯特·皮爾和布魯斯·肖爾:設定、闡述和反思個人目標可以提高學業表現

安吉拉·達克沃斯、海蒂·格蘭特、本傑明·勒夫、加布裡埃萊·奧廷根和彼得·戈爾維策:自我調節策略提高青少年自律能力:心理對比和執行意圖的好處

  • 增強自我調節能力。 學生成功技能計劃是一個極好的學校諮詢計劃示例,該計劃透過培養目標設定和自我管理策略來提高學業毅力。該 K-12 計劃以人本主義理論為基礎,旨在“增強學生作為學習者和學校環境中意義創造實體的能動性和個人能力”。每週,學生(其中大多數人在閱讀或數學方面有困難)選擇一個個人目標並制定一個幫助他們實現目標的計劃。他們與夥伴宣佈他們的意圖,然後在接下來的一週,他們向夥伴更新他們的進展,如果失敗,他們會集思廣益調整他們的策略。每週都會使用故事和活動來加強學業毅力。例如,為了增強壓力管理能力,學生被告知在壓力情況下想象一個“ [你] 感到受到保護和控制的安全場所……一個充滿關懷、支援和鼓勵的學習場所”。然後,學生練習深呼吸並想象他們的安全場所。這些活動有助於消除在學校中常見的消極想法和焦慮情緒的“惡性迴圈”。在一項研究中,參加該計劃的兒童(包括學業上有風險的少數族裔學生)在州級數學和閱讀測試中的得分高於對照組的學生。這些考試分數收益在該計劃完成兩年後仍然存在。

參見

伊麗莎白·維拉雷斯、馬修·倫伯格、格雷格·布里格曼和琳達·韋伯:學生成功技能:一項以人本主義理論為基礎的循證學校諮詢計劃。

格雷格·布里格曼和琳達·韋伯:學生成功技能:透過大型和小型團隊合作影響成就

馬修·倫伯格和伊莉西亞·克萊門斯:關聯性和自我調節性是城市貧困地區非裔美國小學生學生成功技能計劃的構成要素。

 

這只是旨在提高學業毅力的成功干預措施的一個抽樣,但它們說明了學生髮生改變的潛力。有時,需要的只是傳達這樣一個資訊:所有學生都屬於這裡,並且只要有正確的思維模式、努力和成功策略,就能夠取得偉大的成就。

© 2014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保留所有權利。

有關提高學業毅力的干預措施以及將這些干預措施與正在進行的課程相結合的方法的更多資訊,請參閱:學業毅力:促進長期學習的思維模式和技能

圖片來源:istockphoto

Scott Barry Kaufman is a humanistic psychologist exploring the depths of human potential. He has taught courses on intelligence, creativity and well-being at Columbia University, N.Y.U.,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and elsewhere. He hosts the Psychology Podcast and is author and/or editor of nine books, including Transcend: The New Science of Self-Actualization, Wired to Create: Unraveling the Mysteries of the Creative Mind (with Carolyn Gregoire), and Ungifted: Intelligence Redefined. Find out more at http://ScottBarryKaufman.com. In 2015 he was named one of "50 groundbreaking scientists who are changing the way we see the world" by Business Insider. He wrote the extremely popular Beautiful Minds blog for 大眾科學 for close to a decade. Follow him on X.

More by Scott Barry Kaufm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