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2005年,斯科特·彼得森被判犯有謀殺妻子萊西和她未出生的孩子的罪行。在死囚牢房的第一個小時裡,他收到了求婚,不到一天,典獄長辦公室就收到了30多個來自女性的電話,要求提供他的郵寄地址,以及來自女性表達愛意的信件。
這並非個例,甚至有一個臨床術語來描述它:迷戀惡人。在PrisonPenPals.com、WriteaPrisioner.com、ConvinctMailbag.com 和 Meet-an-Inmate.com等網站上,有數千個來自“正在等待您來信的囚犯!”的交友廣告。紐約的Kyon 寫道:“請寄一張您的照片,以便我能看到您友誼花園中美麗的玫瑰。”威斯康星州的喬爾寫道:“我最喜歡的科目是修正主義歷史。”來自俄勒岡州的尤金——被判處終身監禁——寫道:“我很有幽默感。”並且有很多女性回應。
對危險人物的吸引力來自哪裡?推測不一,從想感覺像個叛逆者,到想成為名人或增加自己的人氣,到想過更刺激和冒險的生活,到通常由過去的虐待造成的自尊問題,到想成為照顧者,到想控制和擁有對一個人的權力,這可能是因為和比你更需要你的人約會造成的。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是關於這個話題的實際科學說了什麼呢?雖然精神病患者通常被認為是罪犯和商業領袖,但精神病實際上存在於一個連續體中,我們每個人都位於構成精神病的各個維度上的某個位置。換句話說,精神病患者的差異在於程度而不是種類,與那些具有這些特徵水平較低的人不同。在一般人群中最廣泛使用的精神病測試——精神病態人格量表——測量了兩個主要的特徵群組。*
精神病的第一個群組或因素是無畏支配,其特徵是社交和身體上的大膽、冒險精神和對壓力的免疫力。精神病的第二個因素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衝動,其特徵是自戀、冷酷和衝動的生活方式,以及願意利用他人而不感到內疚。請注意,在精神病方面得分高的人往往在這兩個因素上都得分高。事實上,如果您只是在無畏支配方面得分高,這可能表明您擁有健康的個性!正是這些特質在一個包裡的組合使其成為精神病。
雖然已經有研究測量了一般人群中的精神病,但令人驚訝的是,對精神病特徵的吸引力的系統性分析非常少。已經進行的研究存在一些重大侷限性,例如主要由本科生組成,主要關注女性,或者特別關注精神病特徵而忽略了更廣泛的整體人格障礙。
在一項新研究中,阿什利·沃茨及其同事克服了以前的一些侷限性,以調查人們是否特別受精神病特徵的吸引,以及這種吸引力是否存在個體差異。研究人員讓本科生樣本以及男性和女性的社群樣本報告他們自己的人格,然後讓他們從一個由70個特徵組成的列表中構建他們理想的伴侶,這些特徵來自精神病的經過充分驗證的標準和各種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他們發現了什麼?
人們普遍會被精神病吸引嗎?
總的來說,人們並沒有發現精神病特徵對任何形式的關係特別有吸引力——無論是約會、短期關係還是長期關係。總的來說,對精神病特徵的偏好很低,平均而言不超過1到10分的4分。話雖如此,一些精神病特徵被認為比其他特徵相對更有吸引力。平均而言,人們發現與無畏支配相關的特徵相比,與以自我為中心的衝動相關的特徵特別不受歡迎。我懷疑這些發現反映了自戀者中的發現,即對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看法常常被(至少一開始)對大膽和自信的看法所覆蓋。
在對精神病的偏好方面是否存在性別差異?
雖然關於對精神病患者的吸引力的普遍說法都集中在女性身上,但沒有證據表明在對精神病特徵的吸引力方面存在性別差異。平均而言,男性和女性都對潛在浪漫伴侶的精神病特徵不感興趣。
特別是誰最受精神病特徵的吸引?
研究結果支援了精神病特徵的“物以類聚”假設。對於女性本科生以及社群中的男性和女性,具有較高水平精神病特徵的人更受具有精神病特徵的人的吸引。那些具有較高水平與以自我為中心的衝動相關的特質的人,尤其容易在伴侶中發現精神病特質具有吸引力,正是這種特殊的精神病因素在預測浪漫偏好方面具有獨特的差異。
對精神病的吸引力是否僅限於精神病?
不僅僅是精神病預測了對精神病的吸引力。許多人格障礙特徵——例如表演型、自戀型、強迫型、分裂型、被動攻擊型、自毀型、反社會型、偏執型、邊緣型、迴避型、依賴型和施虐型特徵——都與對精神病特徵的偏好相關。許多標準的人格特徵,例如對抗、低責任心、放縱和精神病性,也預示著對精神病特徵的偏好。這些發現質疑了精神病的性選擇進化理論,該理論認為精神病可能是男性吸引女性的短期交配策略而進化而來的。首先,如前所述,精神病女性和精神病男性報告對具有精神病特徵的潛在伴侶感興趣的可能性大致相同。**此外,該研究發現,那些被精神病患者吸引的人不僅會被精神病吸引,而且這種吸引力更普遍地擴充套件到人格和人格特質的許多維度。
本科生和成年人之間是否存在差異?
女性本科生和社群樣本之間存在一些重要差異,這說明了年齡(或許還有性別)在解釋這些總體趨勢方面的重要性。首先,女性本科生在約會時顯著偏好具有高水平而不是中等或低水平精神病特徵的男性,並且與社群樣本中的人相比,她們更偏好具有冷酷特徵和缺乏悔恨感的伴侶。然而,對低精神病原型的偏好隨著關係的持續時間而增加,長期關係更偏好低精神病的伴侶。對於社群樣本,對具有精神病特徵的伴侶的平均不感興趣在所有不同型別的關係中是一致的。此外,社群成員中人格障礙特徵與對浪漫伴侶人格障礙的偏好之間的聯絡比女性本科生更為明顯。研究人員對這些發現的含義發表了看法
“鑑於她們的年齡較小,本科生往往比年長的成年人擁有更少的關係經驗,因此可能擁有與和具有明顯精神病特徵的人約會相關的負面經歷的更有限的歷史,例如經歷不忠......親密伴侶暴力......或情感上的不可用......儘管女性可能原則上表達對精神病男性的偏好,但在直接或間接的負面浪漫經歷之後,這種熱情可能會減弱甚至消失。此外,本科生的約會文化可能具有獨特的特徵(例如,緊密的社交網路、兄弟會和姐妹會生活、酒精和藥物使用率增加),這些特徵可能無法推廣到大學以外的約會,因此對精神病男性的吸引力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
事實上,研究表明,女性對黑暗三聯特徵的吸引力往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而對於男性和女性來說,精神病特徵是離婚的有力預測因素。
這些研究的侷限性是什麼?
當然,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侷限性。人們陳述的擇偶偏好可能並不能預測最終的選擇。然而,雖然有一些證據表明在快速約會情境中,擇偶偏好和實際行為之間存在差異,但最近一項針對更廣泛年齡段並在更長時間跨度進行的研究表明,陳述的偏好實際上可以預測伴侶的特徵。 此外,這些發現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表明具有不良適應性特徵的參與者通常會更積極地評價同樣具有不良適應性特徵的人,或者至少更願意在潛在的浪漫伴侶中接受這些特徵。儘管如此,正如研究人員指出的那樣,未來的研究應該考察真實世界的情境,以便更好地理解精神病態特徵在短期和長期關係中是如何展現的。
我也希望看到進一步的研究考慮其他一些被提出用來解釋對精神病態者吸引力的個體差異,例如照顧型人格、對名望的追求或虐待史。
結論
這些結果表明,儘管大多數人並不被精神病態特徵所吸引(而且年齡越大,人們對這種特徵就越警惕),但那些自身具有明顯精神病態特徵,尤其是更普遍的人格障礙特徵的人,比其他人更可能認可對精神病態伴侶的浪漫偏好。這些發現揭示了這一現象的重要意義,表明儘管大眾普遍認為這是一種僅限於女性的現象,或者甚至是一種僅限於精神病態的現象,但總體而言,具有較高人格障礙特徵的男性和女性更有可能發現具有相似特徵的人極具吸引力。
--
* 這些聚類與用於識別臨床人群中精神病態的精神病態檢查表相吻合。
** 有趣的是,Watts等人的研究發現,無論人格如何,男性平均而言比女性更認可對人格障礙特徵的浪漫偏好,這可能表明男性對短期關係中的特徵更加寬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