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預示著 NBA 的成功?

“對於 1978 年 11 月觀看波普·海林在北卡羅來納州威爾明頓市蘭尼高中籃球試訓的外人來說,他們不會明顯看出,這座體育館裡有一位註定要成為宇宙中最偉大球員的人。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對於 1978 年 11 月觀看波普·海林在北卡羅來納州威爾明頓市蘭尼高中籃球試訓的外人來說,他們不會明顯看出,這座體育館裡有一位註定要成為宇宙中最偉大球員的人。那時他還是邁克·喬丹,而不是邁克爾·喬丹,只是 50 名渴望加入校隊和預備隊的二年級後衛中的一員。毫無疑問,邁克·喬丹可以運球,但他的投籃僅僅是良好,防守平平。邁克·喬丹比未來的邁克爾·喬丹矮七八英寸,15 歲時只有 5 英尺 10 英寸,至少一位助理教練在那天之前從未聽說過他。如果說喬丹在試訓中有什麼突出的地方,那就是他極度的努力。他是體能訓練隊伍中的第一個,他像任何人一樣努力地跑,當訓練結束後,他還想再跑一些。”(摘自“這個人真的裁掉了邁克爾·喬丹嗎?”)

區分 NBA 傳奇人物與其餘球員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這不僅是球員和球迷非常感興趣的,顯然也是球隊經理、教練和球探非常感興趣的。

在考察人才時,球探主要關注兩件事。首先,他們尋找出色的過往表現——在高中、大學、半職業或其他職業聯賽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球員。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是球探不僅僅對過往表現感興趣。他們也對“未開發的潛力”感興趣——即兩個技能相當的個體與他們天賦的極限距離不同。“上升空間”一詞通常用來描述這個上限。例如,克利夫蘭騎士隊教練邁克·布朗為安東尼·本內特作為 2013 年選秀狀元辯護說:“他的站立摸高比聯盟中許多打大前鋒的人都高,包括凱文·樂福。他有很長的手臂……他有很多上升空間。”

為了幫助球隊經理、球探、教練和醫生評估球員的未開發潛力,每次 NBA 選秀前都會有一個“選秀聯合試訓”。在這些活動中,球員參加許多體能訓練、身體測量和麵試。這些資訊在決定選秀順位時佔有很高的權重。人們假設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是未開發潛力的標誌,因此將繼續預示著在 NBA 中的成功。但這種假設正確嗎?

令人驚訝的是,關於這個主題的研究非常少。一個複雜之處在於,當觀察某個時間點的表現時,很難將未開發的潛力與各種環境影響區分開來。正如我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的那樣,透過技能發展過程,多種因素始終以複雜的方式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任何個人目前的技能水平總是部分反映了機會、指導、培養和其他促進技能發展的環境因素。

那麼,確定什麼預示著 NBA 的成功還有希望嗎?一項新的研究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些新的啟示。在迄今為止關於該主題的最大規模的研究中,心理學家傑拉德·莫克斯利和泰勒·湯恩研究了 NBA 的表現是否可以透過身體構成和運動能力來預測,同時考慮到之前的籃球表現

最後一部分至關重要。

研究人員並沒有認為身體構成和運動能力對於 NBA 表現不重要。那將是荒謬的。這是一個精英樣本:超過 300 名有資格被 NBA 考慮作為 2001-2006 年選秀前景的個人。顯然,某些身體和運動特徵促進了他們的技能發展。相反,問題是,這些變數——被概念化為“未開發潛力”——是否繼續預測 NBA 的成功,還是已經透過過往表現體現出來。


研究人員考察了許多變數,包括球員位置(後衛、前鋒、中鋒)、下一個 NBA 賽季開始時的年齡、大學表現(勝場貢獻值)*、大學質量、身高、敏捷性、無步垂直跳躍、臂展和體重。使用這些變數,他們試圖預測 NBA 表現的前三年(從 2007 年到 2010 年),這是一個關鍵時期,NBA 球隊會決定是否提供合同續約。**

什麼預示著 NBA 的成功?

毫不奇怪,身體構成和運動能力指標(例如,臂展和敏捷性)確實可以預測選秀順位。這些變數顯然會影響選秀的入選。但至關重要的是,在考慮到過往表現之後,身體構成和運動能力並沒有區分出高效的 NBA 球員和低效的球員。

事實上,唯一能預測 NBA 成功的變數是年輕、大學表現和大學質量。這些變數比選秀順位更能預測 NBA 表現。更重要的是,雖然年輕球員在 NBA 中比年長球員更有效率(與這項研究一致),但年輕球員在大學中平均而言並不比年長球員更好。

因此,雖然經理、教練和球探在他們的選秀決策中納入了身體構成和運動能力指標,但這些變數與 NBA 的成功沒有可靠的關聯。這與另一項最近的研究相符,該研究發現,大學表現比選秀順位更能預測表現。正如研究人員指出的那樣,選秀決策“可能不會像選秀捍衛者所希望的那樣,使球隊取得儘可能大的進步……問題不是資料不可用或表現難以預測。不,似乎決策者經常考慮……與未來表現無關的因素。”

這些發現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對於 NBA 選秀,也對於人才培養。《人才培養文獻》中一個眾所周知的發現是,精英表演者幾乎總是很早就被父母或教練認可了他們的感知潛力。但這些早期優勢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成球員之間的技能差異(“馬太效應”)。

例如,音樂體育方面的證據表明,早期訓練會導致在一定年齡後無法獲得的解剖學適應性。早期被選中的球員在幾乎每個發展階段都獲得更多機會,包括更好的指導、更好的休賽期訓練機會和更早的選秀地位。

當然,這項研究並沒有排除其他可能預測 NBA 潛在新秀表現的個體差異。研究人員沒有分析每種可能的技能衡量標準,例如傳球、防守、籃板、投籃和為他人創造投籃機會。這些因素可能對預測 NBA 的成功很重要。此外,許多外部因素也可能發揮作用,例如教練、球隊層面的組織和管理、意外傷害以及球隊的社會動態。

但是,這些因素可能都不如房間裡最大的大象那麼重要。讓我們回到邁克爾·喬丹。


關於喬丹高中二年級時被“裁掉”出校隊籃球隊的事情已經被大肆宣傳。喬丹本人也經常對此大做文章。事實上,喬丹並沒有被裁掉,只是被安排到了其他地方:預備隊。校隊真的需要身高,而在試訓時,喬丹身高 5 英尺 10 英寸(直到第二年他才迎來身高猛增,當時他被安排到了校隊)。更重要的是,在試訓中,喬丹在教練們關注的任何特徵上都沒有真正脫穎而出。

好吧,除了一個

“如果說喬丹在試訓中有什麼突出的地方,那就是他極度的努力。”

如果球探們不是如此過分地關注“未開發的潛力”,而是花同樣多的時間尋找那些眼中充滿火焰的球員,那會怎麼樣?*** 例如,如果在選秀聯合試訓中評估努力程度會怎麼樣?當然,其他特徵也很重要,但我們太頻繁地忽視了一個極其熱情和專注的個體可以開啟所有必要的基因,從而煥發光彩的程度。

真正讓我感到悲哀的是,我們常常對潛力視而不見,這基於對技能如何發展的先入為主的觀念。研究表明,專業人士認為,表現出早期能力跡象的“天生”表演者比表現出早期高動機和毅力的“奮鬥者”更有才華、更可能成功、更值得聘用,即使兩者的成就水平相同。

也許是時候徹底反思整個未開發潛力的概念了。也許我們不應該考慮“未開發的潛力”,而應該將早期能力僅僅視為比其他人更早實現的潛力。僅此而已,不多也不少。

© 2014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保留所有權利。

* 為了衡量表現,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可靠的全能表現指標,稱為“勝場貢獻值”。除了高可靠性外,該指標還具有良好的表面效度。根據該指標,2012 賽季排名前五的球員是勒布朗·詹姆斯、凱文·杜蘭特、克里斯·保羅、詹姆斯·哈登和拉塞爾·威斯布魯克。此外,NBA 歷史上勝場貢獻值排名前 25 的球員都入選了籃球名人堂。

** 為了進行分析,研究人員查看了三組資料。每位球員的身材和運動能力指標是從 NBA 聯合試訓表現資料庫 http://www.draftexpress.com 收集的。大學表現變數是從 http://www.sports-reference.com 收集的,NBA 表現和位置資料是從 http://www.basketball-reference.com 收集的。

*** 再說一遍,如果蘭尼高中的教練在喬丹高中二年級時就將他安排到校隊,他可能就不會那麼有動力去統治比賽並證明所有人都是錯的了!

圖片來源:圖片 1圖片 2圖片 3

Scott Barry Kaufman is a humanistic psychologist exploring the depths of human potential. He has taught courses on intelligence, creativity and well-being at Columbia University, N.Y.U.,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and elsewhere. He hosts the Psychology Podcast and is author and/or editor of nine books, including Transcend: The New Science of Self-Actualization, Wired to Create: Unraveling the Mysteries of the Creative Mind (with Carolyn Gregoire), and Ungifted: Intelligence Redefined. Find out more at http://ScottBarryKaufman.com. In 2015 he was named one of "50 groundbreaking scientists who are changing the way we see the world" by Business Insider. He wrote the extremely popular Beautiful Minds blog for 大眾科學 for close to a decade. Follow him on X.

More by Scott Barry Kaufm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