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由於我的大部分研究專案是調查開放性體驗的重要性,我經常被問到:開放性可以提高嗎?我總是對這個問題含糊其辭,僅僅是因為缺乏針對這個主題的研究。
我的意思是,我們知道相關性。而且有很多相關性。對經驗的開放性——可以定義為對內在經驗進行認知探索的驅動力——與許多令人敬畏的東西呈正相關,包括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因此,很明顯,開放性與生活中許多重要的結果相關。但這只是意味著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更開放的人往往在生活中具有更高水平的這些結果。令人驚訝的是,我們幾乎不知道我們是否可以做任何事情來增加開放性的特質水平,以及如果更多的人有意地在日常生活中參與開放性,結果會是什麼樣子。
作為回答這些研究不足的問題的重要的第一步,扎卡里·範·艾倫和約翰·澤倫斯基研究了更大程度的開放參與的短期影響。雖然在 5 天內從根本上改變一個人的整個性格結構可能很困難,但他們很好奇在短期內參與更大的開放性是否至少可以改善我們知道與開放性特質相關的重要結果。
研究人員隨機將 210 名參加心理學入門課程的本科生分配到“開放性”實驗條件或“對照”條件。所有參與者在干預前完成了一系列測試,然後在連續五天內參與活動。
在對照條件下,參與者被要求“儘可能詳細地記錄過去 24 小時內的生活事件”。對照參與者還參與了一項被認為幾乎沒有或根本沒有好奇心的智力問答任務。相比之下,開放條件下的活動包括一系列 15 分鐘的寫作任務,這些任務鼓勵內省和對美學、想法和情感的認知探索,以及一項智力問答任務,其中的問題旨在引發好奇心。*
在參與者參與活動的幾天裡,他們完成了一系列問卷,評估了情緒、創造性思維、真實性以及完成任務時所感受到的努力。五天後,所有參與者都參加了後測評估,其中包括對情緒、個人成長、一週的真實性和創造性思維的衡量。他們發現了什麼?
開放參與的影響
首先是創造力。我們知道對經驗的開放性是創造力最強的相關因素。但是,指示人們參與與開放性相關的活動 5 天是否會提高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即使是在短期內?
看起來不是這樣。雖然在實驗前已經更加開放的人為日常物品產生了更多替代用途(一種傳統的創造性思維衡量標準),但在創造性思維得分方面,對照條件和開放條件之間沒有差異。事實上,對照條件下的那些人在他們的創造性反應中更詳盡。
有趣的是,然而,那些在日常日誌中寫了比平均水平更多單詞的人(無論處於何種條件)確實表現出更高的創造性思維得分(特別是在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中增加了靈活性)。這可能說明了表達性寫作對創造力的力量——更不用說表達性寫作對心理健康和福祉的影響——與具體內容無關。
在真實性和個人成長方面,雖然先前的開放性水平與真實性和個人成長相關,但兩種條件之間在提高真實性和個人成長水平方面沒有絲毫差異。然而,存在一些重要的細微差別。對於真實性和個人成長,參與與開放性相關的活動對於那些已經開放性得分較高的人是有影響的。此外,無論處於何種條件,那些在日常寫作任務中寫得更多的人都報告說個人成長量表的得分越來越高,這可能再次說明了表達性寫作的普遍力量。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參與者在開放條件活動後立即報告說比對照條件活動感受到更積極的情緒,但那些已經在開放性方面得分較高的人在參與開放性條件時表現出特別高的積極情緒,而那些已經在開放性方面得分較高的人在對照條件下表現出較低的積極情緒。
這一切意味著什麼?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強迫人們做出與其自然傾向相反的行為可能是有害的。例如,雖然我們知道總體而言(平均每個人),外向性與幸福感和快樂感呈強烈的正相關,但要求內向的人反覆參與外向行為會導致隨著時間的推移,焦慮和疲倦感增加,真實感下降。
同樣,目前研究的結果表明,相同的效應也適用於開放性領域。要求人們在多天內參與與開放性相關的活動對那些已經具有較高開放性的人產生最強烈的影響。那些開放性得分較低的人可能將這些活動視為麻煩,而那些開放性得分較高的人可能會被這些活動所激勵。
雖然我經常吹噓開放性對創造性思維、求知慾、想象力以及深刻的情感和審美體驗的好處,但所有這些研究都提醒我,並非每個人都同樣關心這些結果。 雖然我個人認為我在本文開頭提出的開放性的相關因素列表是在社會中培養的重要結果(尤其是在當今社會中),但似乎要求人們反覆表現出與自身性格不符的行為並不是改變他們行為的最佳方法,除非他們想要改變。
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警告,我鼓勵那些對這個主題進行進一步研究的研究人員衡量那些在某些人格特質方面得分較低的人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動力來提高這些水平。布倫特·羅伯茨和他的同事發現,大多數人確實希望對新體驗更加開放,但這肯定不是所有人。我將有興趣瞭解與開放性相關的活動是否對那些確實希望改變自己性格的開放性較低的人產生影響。我也很想看看超過五天的時間段的影響!
我們確實知道人格改變是可能的,但你必須想要改變,並且願意付出艱苦的努力來反覆改變你的行為和習慣。然而,好訊息是,最新的人格科學表明,透過對你的長期模式進行足夠的調整,你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你是什麼樣的人。
--
* 例如,在“情感”每日日誌中,參與者寫下了他們關於兩個有意義的人生事件的最深層的想法和情感,而在“內省”每日日誌中,參與者被指示按個人相關性的順序對 11 個價值觀/特徵進行排名,並解釋他們為什麼做出這些選擇以及這些價值觀/特徵對他們來說何時特別重要。有關他們所有活動的完整描述,我建議閱讀他們的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