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創意生活充滿了新的可能性、發現、探索、實驗、自我表達和發明。它是一種習慣,一種存在的方式,一種生活的風格。但是,創意生活是否也充滿了幸福感呢?
這取決於你如何定義幸福感。
近年來,心理學家對幸福感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傳統的幸福感方法側重於享樂的快樂和積極的情緒。然而,雖然積極的情緒經常伴隨著幸福,但僅僅體驗積極的情緒並不一定是幸福的指標,而消極情緒的存在也並不一定會降低一個人的幸福感。這種更深入的幸福感方法,通常被稱為“幸福導向的幸福感”,側重於以充實和深刻滿足的方式生活。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幸福導向的幸福感的維度是什麼?心理學家卡羅爾·裡夫提出了不少於六個幸福導向的維度
自主性(“我對自己的觀點有信心,即使它們與普遍共識相反”)
環境掌控(“我非常擅長管理日常生活的許多責任”)
個人成長(“我認為擁有新的體驗來挑戰你對自身和世界的看法非常重要”)
與他人積極的關係(“人們會形容我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願意與他人分享我的時間”)
人生目標(“有些人一生漫無目的,但我不是其中之一”)
自我接納(“我喜歡我生活的大部分方面”)
事實證明,創意生活與幸福導向的幸福感的許多維度相關。
一項更新的研究 由邁克爾·塞西和 V.K. 庫馬爾進行,更深入地探討了創意生活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創造力與整體生活滿意度沒有顯著相關性。然而,他們發現各種創造力風格與內在動機有關——即為了創造本身而熱愛創造,而不是為了外部獎勵。這與特蕾莎·阿瑪比爾關於內在動機對創造力的重要性的大量研究一致。
特別是,以下創意生活的四個方面都與內在動機相關:*
促進創造力的具體策略(“我經常讓我的思緒漫遊以產生新的想法”,“我經常散步以產生新的想法”,“我通常透過結合現有想法來創造新的想法”,“我總是思考(幻想)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做日常的事情”)
對無意識過程的強烈信念(“我相信無意識過程有助於我的創造性工作”,“我能夠利用許多在夢中出現的想法進行創造性工作”)
在創造性工作中使用所有感官(“我傾向於在我的創造性工作中大量使用我的視覺”,“我傾向於在我的創造性工作中大量使用我的嗅覺”,“我傾向於在我的創造性工作中大量使用我的味覺”)
對獨處的高度需求(“我對我的新想法保密”,“當我在進行創造性想法時,我會在身體上將自己與其他人隔離開來”)
此外,那些報告控制他們的環境以自我調節他們的創造性工作(“我每天都安排了時間(或時間段)來進行我的創造性思考”)的人,在“創造力”的多個衡量標準上也往往得分更高。您可能還記得,環境掌控是裡夫的幸福感概念化的一個基本要素。
相比之下,那些報告更有動力開發最終產品(“當我有截止日期時,我的創造力最高”,“如果我沒有具體的(可見的)創造性產品來展示(例如書面作品、藝術品或音樂等),那麼我認為我失敗了”)的人,在整體創造力方面得分較低,而在壓力和外在動機(更有動力為了外部獎勵(例如金錢或成績)完成任務)方面得分較高。
但也許最能說明問題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創造力與積極和消極情緒的總和比單獨衡量積極或消極情緒更相關。這表明體驗強烈情緒的能力——包括積極和消極——可能是創意生活的核心。
創意生活
雖然創意生活與傳統的幸福概念沒有直接聯絡,但創意生活似乎與更深刻、更有意義的生活有關。馬丁·塞利格曼在他的著作《真實的幸福》中區分了“愉悅的生活”和“有意義的生活”。愉悅的生活是人們在想到幸福時傾向於想到的:充滿積極情緒和快樂,並且缺乏挑戰或奮鬥的生活。愉悅的生活主要是關於獲得你想要和需要的東西。它與當下感覺良好有關,並且更多的是索取者而不是給予者。相比之下,有意義的生活與自我表達和為他人做好事有關。當然,有一些因素有助於愉悅的生活和有意義的生活——包括與他人建立聯絡、感到富有成效以及不感到孤獨或無聊——但也存在一些過著愉悅和有意義的生活之間的關鍵差異。
有意義的生活與增加的壓力和焦慮有關,但也與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更好融合、韌性以及應對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難的能力有關。畢竟,正如佛教徒長期以來所指出的那樣,每種生活都有其一萬種喜悅和一萬種悲傷。“人類可能在追求幸福方面與許多其他生物相似,但對意義的追求是我們人類的關鍵組成部分,並且是獨一無二的,”主要作者羅伊·鮑邁斯特指出。
偉大的創造力研究者弗蘭克·X·巴倫很久以前就注意到了創造力與意義之間的深刻聯絡。透過他對他那一代最有創造力的人的一些開創性研究,巴倫意識到,有創造力的人具有與自己親近的非凡能力。心理學家露絲·理查茲認為,他們“敢於審視內心,甚至包括一個人的非理性和不太自覺的材料,包括一個人的“陰影”材料”。理查茲將這種能力稱為“勇敢的開放性”
在她對日常創造力的現有研究的評論中,理查茲總結了更具創造力的生活的許多好處,包括意識到當下的體驗和自己的內在思想、感受、行為、意圖、記憶和想象,維持內部平衡與和諧的生活方式,創造性地應對逆境,整合跨多種感官模式和意識狀態的功能,意識到我們與他人的相互聯絡和統一,與他人合作朝著更廣泛的目標努力,彌合虛假的二分法(例如,敏感/堅定,直覺/邏輯,溫柔/堅強),持續的個人發展,並勇敢地迎接探索未知的風險和擁抱生活奧秘。正如理查茲所說,“創造性的生活方式,應對困難和編織可能性,不僅可以為自己和世界創造有用的成就,而且可以為創造者提供新的韌性、視角、當下的活力、快樂和人生目標。”
創意生活可能並不總是令人愉悅,但堅持下去,因為它最終可以帶來更深刻、更有意義的幸福感。
© 2015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保留所有權利
圖片來源:istockphoto
* 這些專案來自 V.K. 庫馬爾和 E.R. 霍爾曼修訂的創造力風格問卷。參考文獻:Kumar, V. K. & Holman, E. R. (1997). 創造力風格問卷-修訂版。未發表的心理測驗。賓夕法尼亞州西切斯特大學心理學系,西切斯特,PA 19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