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得性希望:積極的力量戰勝抑鬱症》書評

透過重新關注內在的積極潛力,你將重拾比你想象中更強烈的希望感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 20 世紀 50 年代後期,心理學家埃利斯·保羅·託蘭斯在明尼阿波利斯的兩所小學進行了一項實驗,以尋找創造性成就的秘訣。在大量的測試之間,他問孩子們一個看似無傷大雅的問題:你愛什麼?然後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他跟蹤調查了這些孩子,看看他的哪些測試可以預測成人的創造力。

託蘭斯驚訝地發現,孩子們對自己熱愛的未來形象的程度,比他任何關於學業前途和學校成就的測試,都能更好地預測成年後的創造性成就。他寫道

“人生中最充滿活力和激動人心的時刻,發生在那些轉瞬即逝的瞬間,那時我們的掙扎和探索突然轉變為耀眼的光環,那是對未來的深刻而全新的景象……創造效能量、傑出成就和自我實現的強大源泉之一,似乎是愛上某件事——你的夢想,你對未來的憧憬。”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對未來的積極憧憬會推動我們走向命運,儘管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曲折。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一個最佳的未來。然而,我們卻不斷地妨礙自己,看不到那個未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失去了希望。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認為,人類存在著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在“匱乏領域”中,我們受我們所缺乏的東西驅動。我們試圖強迫世界屈服,彷彿我們在尖叫“愛我!”“接受我!”“尊重我!”

進入“存在領域”就像用清晰的鏡片替換模糊的鏡片。突然之間,我們看到了世界和人的本來面目——不是作為達到我們自身目的的手段,而是作為目的本身。我們欽佩每個人的神聖性,並認識到他們都在自己的自我實現之旅中。

我們也對成長機會敞開胸懷。當我們不再主要受匱乏驅動時,我們就可以以好奇心和接納之心探索生活的全部豐富性——既有歡樂,也有悲傷。放下戒備,我們終於清楚地看到了世界的美麗,以及我們生活中美好的可能性。

近年來,心理學家們開始繪製想象力、希望和可能性背後的心理學。越來越清楚的是,我們不必成為過去的奴隸;我們可以駕馭未來。這裡有一個希望的工具箱,你可以學習一些習慣,這些習慣將幫助你將指南針指向你的積極命運。雖然已經有很多關於積極心理學工具箱的著作,但從未存在過統一的希望理論。直到現在。

在他的新書《習得性希望:積極的力量戰勝抑鬱症》中,臨床心理學家丹·托馬蘇洛彙集了一部珍貴的資源,一次千載難逢的閱讀體驗。你將學會如何在視角上做出深刻的轉變,並將自己從思想的枷鎖中解放出來。我想不出更好的嚮導了;托馬蘇洛是我認識的最體貼、最富有同情心的人之一——更不用說他還是一個非常敏感和有洞察力的臨床積極心理學家。

這本書不是樂天派式的,而是充滿智慧的。托馬蘇洛並沒有讓你忽視你所遭受痛苦的現實;他教你如何透過提高意識和重塑你未來可能的樣子來恢復平衡。這本書將幫助你利用你想象力的天賦,比你以前可能更深入地接觸到你生活中最強大的優勢和最高的可能性。

用馬斯洛的框架來說,這本書將幫助你超越匱乏領域,用托馬蘇洛的話來說,調到“希望頻道”。你可能一生都在用模糊不清的畫面看待你的未來,直到現在。雖然更清晰的畫面不會神奇地將所有消極的可能性從你的生活中掃除,但你將學會以正確的眼光看待它們。透過重新關注內在已經存在的積極潛力,你將重拾比你想象中更強烈的希望感。

“關注未來可以做什麼,而不是過去發生了什麼,是理解希望如何發揮作用的關鍵”,托馬蘇洛指出。為此,他提出了從希望文獻中得出的三個有用的發現:*

  1.  重新校準目標。隨著長期目標變得更加不確定,抑鬱症的風險也大大增加。微目標可以重新校準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能夠重新投入。這相當於在你的筆記型電腦上放一個散熱墊。想想你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目標。一些你可以在 20-30 分鐘,甚至幾個小時內計劃、期望可以做到並完成的事情,將喚醒你的希望迴路。產生希望的是你相信你可以控制你未來的某些方面。計劃一頓飯、散步、回覆三封電子郵件、整理床鋪、清理衣櫃,這些都具有巨大的價值,可以幫助你重新投入並對你當下的人生感覺更好。當我們能夠發現並期望在未來擁有控制權時,希望就會產生。微目標設定可以幫助我們實現這一目標。

  2. 表達感激、友善和同情。希望不是我們要麼擁有要麼沒有的東西。相反,它是透過參與少量積極情緒來培養和調節的。積極和消極思想之間的平衡就像鵝卵石和羽毛之間的平衡。消極的想法更強大,因為存在消極偏見——它們就像天平上的鵝卵石。擔憂幫助我們生存下來,但如果我們過度擔憂,這些鵝卵石可能會使天平傾斜,並將我們困在下降的螺旋中。積極的想法就像羽毛。它們可以勝過鵝卵石——但你需要很多。有意識地積極可以恢復必要的平衡。正是在這些微小但真誠的方式中,積累的積極情緒可以幫助希望獲得達到臨界點的動力。定期感謝他人,並有意識地努力保持友善,可以為你和他人新增所需的羽毛,並幫助天平向另一個方向傾斜。它們並非無關緊要。

  3. 珍惜人際關係。英國皇家藝術學會與食品基金會在 4 月初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一旦 COVID-19 危機結束,絕大多數英國人(85%)希望他們從封鎖體驗中獲得的一些個人或社會變化能夠繼續下去。只有 9% 的英國人希望回到他們“正常”的生活。更好的人際關係是這一發現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調查中 40%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當地社群的歸屬感更強,並且有類似比例的人更多地與家人和朋友互動。這就是你如何大量新增羽毛。透過現在發展更好的人際關係,他們正在為邁爾和塞利格曼所說的最重要的事情奠定基礎:“……對更美好未來的期望……”

我們最寶貴的人類能力是我們最容易獲得和可再生的資源——而且永遠離我們最近的想法不遠。

個人說明

這篇文章將是我《美麗心靈》部落格的最後一篇文章,我有幸在過去 12 年裡撰寫這個部落格。我的部落格最初在今日心理學上開始,當時我還在讀研究生,然後在 2013 年搬到了大眾科學,當時正值大眾科學部落格網路的開端(我非常感謝博拉·日夫科維奇給了我這個機會)。我期待著新的前景,並在我的個人網站 scottbarrykaufman.com/blog 上更頻繁地寫作。如果您想關注我的作品,可以在那裡關注我。感謝所有從一開始就支援這個部落格的人。對我來說,這真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我希望這只是我人生新篇章的開始。

* 這些關於應用希望科學的建議來自《習得性希望》,並已在托馬蘇洛博士的《雙河時報》健康與保健專欄中發表。

:本文的部分內容改編自我為《習得性希望》所作的序言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是一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探索人類潛能的深度。他曾在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其他地方教授關於智力、創造力和幸福感的課程。他主持《心理學播客》,並且是九本書的作者和/或編輯,包括《超越:自我實現的新科學》、《天生創造:解開創造性思維之謎》(與卡羅琳·格雷瓜爾合著)和《天賦不足:重新定義智力》。在 http://ScottBarryKaufman.com 上了解更多資訊。2015 年,他被《商業內幕》評為“50 位正在改變我們看待世界方式的開創性科學家”之一。他為《大眾科學》撰寫了非常受歡迎的《美麗心靈》部落格近十年。在 X 上關注他。

更多作者:斯科特·巴里·考夫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