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最近我變得越來越懷舊:懷念我的大學時代、老朋友,以及那些沒有那麼多責任和義務的更加無憂無慮的日子。
令人欣慰的是,這種懷舊可能具有一些適應性功能。研究表明,懷舊可以發揮重要的存在主義、意義構建功能,使人們能夠應對不可避免的死亡的認知。透過增強懷舊感,並挖掘有意義的人生經歷的深厚儲備,人們可能會覺得生活更有意義。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懷舊也可能促進創造性思維。在 1987 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哈維·卡普蘭得出結論,懷舊是一種“快樂”的體驗,有助於“開闊的心態”和“欣快感”。在一項更近期的研究中,葉勝權和同事要求香港 280 名大學生寫下一次懷舊的經歷。他們發現,在描述中包含更多細節的學生,能夠為常見物品(例如,報紙)想象出更多用途。有趣的是,與懷舊相關的積極情緒的增加並沒有預測創造力的提高,這表明這種影響更多地是由認知因素而非情感因素驅動的。
為了解釋這些發現,研究人員討論了丹尼爾·沙克特和唐娜·艾迪斯的“建設性情景模擬假設”。根據這一假設,我們儲存的深刻的個人記憶可以作為想象未來事件的細節來源。也許在懷舊研究中,當學生們被引導思考懷舊的經歷時,他們被啟用的情景記憶被用作產生更多新穎想法的基礎。
這個假設與當前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一致。羅伯託·卡貝扎和同事發現,當參與者觀看他們自己的個人照片時,大腦區域的一個廣泛網路被啟用。這個網路包括與自我參照加工(內側前額葉皮層)、視覺空間記憶(視覺和海馬旁區域)和記憶回憶(海馬體)相關的區域。
有趣的是,這些相同的大腦區域對於想象未來也至關重要。換句話說,思考過去似乎激活了與想象未來相同的心理機制。在海馬體失憶症患者的案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他們無法想象新的體驗。
所以,也許變老,並且對我的過去變得更加懷舊實際上是一件好事,它為我的創造性想象、白日夢和對意義的探索提供了更豐富的素材。
© 2013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版權所有
圖片來源:istock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