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核心的、最終的、不可避免的事實是,充滿靈感的文字在我們體內創造生命,因為它們本身就是活生生的。” -- Cecile Maurice Bowra,《靈感與詩歌》
靈感會傳染嗎?充滿靈感的藝術作品會啟發觀眾嗎?人文科學中有一個悠久的傳統認為答案是肯定的。柏拉圖曾經認為,靈感是透過繆斯女神傳遞給觀眾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只是剛剛得到科學驗證。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在一項最近的研究中,Todd Thrash 和他的同事首次進行了“靈感傳染”的測試,以詩歌為媒介。他們研究了文字的特定品質和讀者的品質。這是一項內容豐富的研究,所有變數之間有 36,020 次互動!以下是主要發現
作傢俬下里表示在寫作時感到越受啟發,普通讀者就表示越受啟發。儘管事實上,讀者和作者之間除了文字本身之外沒有任何實際接觸!正如研究人員指出的那樣,“這一發現證明了文字的力量,它可以作為在時間和地點上分離的個體之間分享人類經驗巔峰的載體。”
作家越受啟發,一個獨立的群體就越會將這些詩歌評價為有見地、令人愉快、新穎和崇高的。然而,只有洞察力和愉悅感對普通讀者的靈感產生了積極影響。事實上,原創性對普通讀者的靈感產生了負面影響。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原創性對靈感的傳播有負面影響,但一種可能性是,原創性會在普通讀者中產生不適感,並可能使讀者有意識地意識到作者和讀者之間的分離。
在對新體驗的開放性方面得分較高的讀者更能容忍新的和崇高的事物。讀者對新體驗越開放,他們就越能體驗到靈感的傳遞,文字的原創性和崇高性就越少阻礙靈感的傳遞。
讀者的靈感並不是作者靈感的唯一結果。作者的靈感也給普通讀者帶來了敬畏和戰慄的感覺。這些著迷的感覺尤其透過文字的洞察力和崇高性傳遞。考慮到洞察力和崇高性都大致對應於真理和美,這很有趣。正如研究人員指出的那樣,“這些發現將讀者深刻的身體反應與作者深刻的動機聯絡起來,表明這是一種由對人類經驗的真實和崇高之處的共同感知驅動的共鳴。”
雖然付出更多努力的作家所寫的詩歌也更能激勵讀者,但努力程度並不能預測讀者其他的情緒,例如敬畏或戰慄。
這些關於靈感傳染的發現具有深遠的影響。首先,它對有抱負的作家有啟示意義。許多作家認為寫作的前景令人生畏,主要是因為人們認為好的寫作需要苦工和完全的原創性。的確,如果這樣想,寫作聽起來確實很可怕!
然而,這些發現表明,好的寫作更像是說話,是一個人內在狀態的表達。對於有抱負的作家來說,看待寫作最有效的方式或許是將其視為捕捉個人見解並表達它們的自然載體。無論這些見解是否也被認為是原創的或來自 интенсивных усилий,它們都可能對讀者有價值和啟發。正如托爾斯泰所說,
“人們被教導如何寫多頁作文,但卻沒有任何他們想說的東西,主題是他們從未想過的……這是在學校裡教的。”
我真的很喜歡研究人員使用的“自我即作者”的比喻:“作者面對一張白紙,不知道該說什麼,而自我則與未書寫的未來作鬥爭……當受到啟發時,兩者都會找到自己的聲音,而作者-自我最終會以權威和真實性說話。”
鼓舞人心的寫作表達了寫作者內心深處的真理,這通常是我們許多人都能產生共鳴的深刻真理。作為一名作家,不要將寫作視為一項獨立的活動,而是將其視為你最深層的自我和存在體驗的表達。
靈感傳染也對靈性和神聖文字、學術傳播以及人際溝通產生影響。我們常常受到那些說出我們一直想說但又沒有語言表達出來的人的啟發。靈感傳染也可能在文化的起源和演變中發揮作用。
顯然,藝術家是無法與藝術分離的。我希望看到更多沿著這些方向的研究。我在這裡把最後的話留給研究人員
受啟發的作家參與到歷史的程序中,創作出的文字不僅有價值,而且還能啟發、激勵和激起未來一代思想家的汗毛。”
© 2016 Scott Barry Kaufman,保留所有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