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你像個博學家一樣思考嗎?這是一個快速測試
你更偏向理性思考者還是直覺思考者?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如果你在閱讀這個問題時感到不適,並且心想“我喜歡在兩種思維模式之間不斷切換”,那麼你就走在成為博學家的道路上。
根據心理學家西摩·愛潑斯坦的認知-體驗自我理論,人類有兩種平行但相互作用的資訊處理模式。理性系統是分析性的、邏輯性的、抽象的,需要透過邏輯和證據來證明。相比之下,體驗系統是整體性的、直覺性的、情感性的、具體的、被動體驗的、自動處理資訊的,並且是自證有效的(僅憑經驗就足以相信)。
根據愛潑斯坦的說法,
“這兩種系統既有獨特的缺點,也有優點。因此,理性系統雖然在抽象思維方面優於體驗系統,但在自動和毫不費力地指導日常行為的能力方面較差;而體驗系統雖然在指導日常行為方面優於理性系統,但在抽象思考、理解因果關係、延遲滿足和為遙遠的未來計劃的能力方面較差。由於每個系統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優點和缺點,因此不能認為一個系統優於另一個系統。”
愛潑斯坦和其他研究人員的大量研究支援了利用兩種思維模式對於最佳化智力、推理、創造力和個人發展的重要性。考慮愛潑斯坦和他的同事保羅·諾里斯在2011年進行的一項研究。他們發現,體驗式思維方式(而非理性思維方式)與發散性思維、審美判斷、幽默感和直覺能力等績效指標,以及同理心和社交受歡迎程度的自我報告指標呈正相關。雖然偏好理性思維與一些適應性指標(包括生活意義和自我接納)相關,但理性和體驗式思維方式都與個人成長呈正相關。有趣的是,人們報告的思維方式偏好往往與瞭解他們的人的觀察結果一致。
為了瞭解每種思維模式如何既有優點也有缺點,以下是對多年來的一些發現的總結,這些發現顯示了與每種思維方式相關的積極和消極屬性
多麼棒的積極屬性列表啊!如果能擁有所有積極屬性,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每種屬性的負面影響,那不是很好嗎?正如愛潑斯坦在個人交流中告訴我的那樣:
“在兩種思維方式上都很出色的人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他們擁有科學家的頭腦和詩人的情感。換句話說,他們擁有兩種思維方式的積極特徵,而沒有消極特徵,因為消極特徵受到了另一種思維方式的控制。”
對兩種思維模式都持開放態度不僅有利於創造力,也有利於促進和諧的社會關係。體驗式思維方式與積極關係中的許多重要因素有關,例如同理心和親和力。然而,如果你是一個體驗式思考者,但想與一個主要以分析性思考為主的人建立關係怎麼辦?或者反之亦然,如果你是一個高度分析性的思考者,但希望與一個體驗式思考者建立關係怎麼辦?這並非純粹是理論上的。例如,諾里斯和愛潑斯坦發現,男性平均比女性更多地使用分析性思維方式,而女性平均比男性更多地依賴體驗式思維來做決定。當然,每個性別內部都存在很大差異,但平均而言,這些差異可能導致兩性之間不必要的誤解。
如果每個人,無論性別,都學會利用和欣賞兩種思維方式,我們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們似乎只是在自說自話的情況。多年來的心理學研究已經相當令人信服地表明(至少對我而言),每種思維模式都與其他模式根本不同,當我們處於特定的思維模式時,我們實際上會以不同的方式感知周圍的一切,並使用不同的資訊來做決定。那些願意體驗分析性思維和體驗性思維,並且足夠靈活地根據任務需求在兩者之間切換的人,不僅有最大的機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而且還有機會與他人建立深刻的、有同理心的聯絡。
如今成為博學家並不容易。知識正在以光速產生和傳播。在幾乎任何領域成為專家所需的知識量都非常驚人,幾乎沒有時間再去掌握其他領域。
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就不能像博學家一樣思考,無論你想在哪個領域成為大師。好訊息是,思維方式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與認知能力和天賦是分開的,並且與重要的智力和創造性成果相關。只要你有良好的判斷力、靈活性和開放的心態,知道何時適合使用特定的思維方式,以及何時它可能會妨礙你,那麼掌握更多的思維方式只會對你有利。
所以想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嗎?第一步:開始像那樣思考。
要了解更多關於多種思維模式與藝術和科學領域的創造性成就之間的關係,請檢視我的新書《天賦不足:重新定義智力》。此外,請在Twitter上關注我!
這篇文章最初發表於《今日心理學》,2011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