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毅和真誠

當堅毅由你真實的靈魂和親社會的目標驅動時,你就是一位不可阻擋的英雄!

來源:Flickr

加入我們熱愛科學的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要成功實現目標,需要堅毅:在漫長的時間內保持激情和毅力。堅毅需要不斷地朝著你的北極星——你註定要成為的人——前進,儘管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考驗和磨難。這需要有忽略干擾的能力,並保持一個人的持久目標

但生活不僅僅是實現人生目標。一個人可能擁有充分的激情和韌性,但在到達山頂後仍然會感到深深的空虛。我認為,在英雄的旅程中必須與堅毅相結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質是真誠

根據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的觀點,我們天生就有動力朝著真實的自我前進。在羅傑斯看來,“功能健全的人”可以深入地接觸他或她的經歷和情感,以有意義的目標和專案為導向,並堅持親社會價值觀。羅傑斯還主張保持我們自我概念(我們關於自我的信念)的穩定性、連貫性和真實性的重要性。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發現和塑造我們世界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事實上,羅傑斯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基本需求,我們自身的直接個人經歷與我們的有意識的自我概念之間的差異越大,內在衝突越大,尋求心理治療的願望就越強烈。根據羅傑斯的說法,心理治療的一個主要目標是發展對我們自己和他人的無條件積極尊重,從而培養我們的真誠。

最近的研究表明,真誠對於過上充實、心理健康的生活確實很重要。真誠與更高水平的積極情緒、生活滿意度、自主性、環境掌控、與他人的積極關係、個人成長、自我接納以及壓力和焦慮的減輕有關。真誠還與一種更安全的自尊形式有關,這種自尊形式不取決於他人的評價。

當我們真誠時,感覺會怎麼樣?人們傾向於將他們生活中最有意義的時刻描述為他們感到與自己和他人聯絡的時刻。一個人的真實自我概念越容易被他或她自己接觸到,他們報告的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意義和滿足感就越多。此外,當人們描述他們最真實的經歷時,他們報告感到滿足、平靜、愛意和熱情有能力、樂於接受新體驗,並且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處

堅毅和真誠

但與堅毅有什麼關係呢?在一項新研究中,兩位瑞典研究員——米婭·瓦尼奧和達伊瓦·道坎泰特——基於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的開創性工作,研究了堅毅、真誠和幸福感之間細微的關係。他們管理的真誠衡量標準要求人們對以下三個因素進行自我評估:真實生活(“我按照我的價值觀和信仰生活”)、自我疏遠(“我感覺與‘真實的自己’脫節”),以及接受外部影響(“我總是覺得我需要做別人期望我做的事情”)。

事實上,德國精神分析學家卡倫·霍妮認為,與自身疏遠是適應不良的主要根源,並指出,一個人的真實自我是“我們自己活潑的、獨特的、個人的中心;唯一可以並且想要成長的部分”。她甚至進一步認為,與真實自我的疏遠就像與魔鬼達成協議:“放棄自我等同於出賣靈魂!”

那麼瑞典研究人員發現了什麼?首先,堅毅與他們所有的幸福感衡量標準呈正相關,包括生活中的和諧感和連貫感。他們透過提出諸如“我的生活方式讓我能夠與和諧相處”之類的問題來衡量生活中的和諧感。他們透過詢問人們他們的世界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可管理的和有意義的來衡量連貫感。堅毅與這些結果之間的正相關關係表明,堅毅的人確實可以追求自己的激情,並且仍然與他們的環境保持和諧的聯絡。事實上,羅傑斯指出,當我們積極參與自身成長時,我們正在遠離僵化、固定的行為模式。

話雖如此,與堅毅最強的關係是在幸福感衡量標準中發現的——自主性、環境掌控、自我接納、個人成長、生活目標以及與他人的積極關係。堅毅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較弱。這與先前的研究一致,這些研究表明,堅毅更多地與生活的意義感有關,而不僅僅是感覺良好。

這也與積極心理學中越來越多的文獻一致,這些文獻顯示了意義和幸福之間的差異。幸福感與你對生活的滿意程度、你感到積極情緒的頻率以及你感到消極情緒的頻率有關。相反,意義更多地與自我探索、不斷尋求個人成長和培養你最高的優點有關。意義和幸福感往往是並存的,但它們並不總是相同的。兩者都獨立地對美好生活做出貢獻。

最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堅毅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取決於一個人的真誠程度和連貫感水平。* 這表明,堅毅可能會給你意義,但可能不足以讓你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與卡爾·羅傑斯和其他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一致,在你最有意義的追求中保持真誠,並在你的生活中保持連貫感是這個謎題中至關重要的缺失部分。事實上,當研究人員考慮到真誠和連貫感時,堅毅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完全消失了

這些發現與其他研究一致,這些研究表明,採納並堅持你的自我和諧目標——與你的身份、基本需求、個性和才能一致的目標——與更高的生活滿意度有關。因此,不僅堅持你的目標,而且在你的目標中保持真誠並保持一致的身份,對於獲得最佳的幸福感也很重要。正如研究人員指出的那樣,

“堅毅,與其說是反映了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目標的剛性決心,不如說是反映了只要這些目標與一個人的內在價值觀一致,就決心追求這些目標。”

真正的堅毅可能需要與一個人的真實自我建立穩定的聯絡,一種內在的穩定性,來應對一個不可避免地混亂、充滿不確定性、逆境和波動的世界。但是,雖然“存在的勇氣”對於從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壓力源中恢復過來當然很重要,但這本身不足以讓你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當堅毅由你真實的靈魂和親社會的目標驅動時,朋友,你就是一位不可阻擋的英雄!

© 2016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保留所有權利

* 有趣的是,這些發現在樣本中的女性中更為一致。未來的研究應調查真誠對堅毅、幸福感和生活和諧的潛在性別差異影響。

Scott Barry Kaufman is a humanistic psychologist exploring the depths of human potential. He has taught courses on intelligence, creativity and well-being at Columbia University, N.Y.U.,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and elsewhere. He hosts the Psychology Podcast and is author and/or editor of nine books, including Transcend: The New Science of Self-Actualization, Wired to Create: Unraveling the Mysteries of the Creative Mind (with Carolyn Gregoire), and Ungifted: Intelligence Redefined. Find out more at http://ScottBarryKaufman.com. In 2015 he was named one of "50 groundbreaking scientists who are changing the way we see the world" by Business Insider. He wrote the extremely popular Beautiful Minds blog for 大眾科學 for close to a decade. Follow him on X.

More by Scott Barry Kaufm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