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納德·特朗普的真正野心

特朗普的驅動力只有一個,那就是:對榮耀的追求

圖片來源:Gage Skidmore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通常會避免對公眾人物進行心理分析。但是,當字跡如此清晰地寫在牆上,當風險如此之高,並且當資料如此一致時,我傾向於發表評論。對於特朗普,我看到的很明顯是一個隱喻的計算機程式失控的教科書案例,我覺得有必要揭示其原始碼。希望透過將特朗普的野心開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走向,並且我們可以在程式達到最終結論之前採取行動阻止它。

這個程式是什麼?有很多方法可以對其進行描述。一些治療師更喜歡用“自戀”來解釋。“看看那個特朗普,他真是個誇大的自戀者!”但我認為這不是一個有用的描述,原因有幾個。首先,它會使我們陷入“我們與他們”的心態。畢竟,我們所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戀。特朗普執行的計算機程式是該程式的誇張版本,但它仍然是我們所有人內心深處存在的一種潛能的變體。另一個原因是不令人滿意,因為它實際上沒有解釋任何事情。特朗普顯然具有極端的自戀傾向(高度的優越感和權利感)。說他是“自戀者”僅僅是說他一貫表現出大量的自戀行為:這並不是很有啟發性。

不,我認為我們需要更深入地研究特朗普所做的一切的潛在動機,從他選擇的隊友到他的推文,再到他的私人和公開宣告。據我估計,特朗普的驅動力只有一個,那就是:對榮耀的追求。一切都源於這個簡單的事實,一旦我們完全理解這種基本的人類驅動的運作方式,一切都會以可預測的方式就位。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

在1950年具有開創性的著作《神經症與人的成長》中,有影響力的德國精神分析學家卡倫·霍尼自我實現自我理想化做出了關鍵區分。在有利條件下成長的人,往往會發展出自我實現的動力,或朝向成長的動力。有利條件包括溫暖、切實的讚揚、同情和鼓勵成熟的異議。

然而,一個孩子可能無法發展真正的自信,也無法發展真正的歸屬感的原因有很多。這可能是父母虐待或社會經濟環境造成的,這會使一個人感到不安全和不被重視。“在內心深處感到孤立和敵對,他只能發展出一種需要將自己提升到他人之上的衝動。”

隨著“與自我的疏遠”的加劇,他真實的觀點和感受退居幕後,他穩定的自我意識開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他將真實的自我換成了理想化的自我,理想化的自我賦予他“無限的力量和崇高的能力;他變成了英雄、天才、至高無上的情人、聖人、神”。如果他找不到滿足童年時期深深未被滿足的需求的方法,他就有完全將自己的自我意識與這種理想化形象融合的風險,“這種理想化的自我對他來說變得比他真實的自我更真實,這主要不是因為它更具吸引力,而是因為它滿足了他所有嚴格的需求……它成為他審視自己的視角,以及衡量自己的標準。”

由於這似乎是對他難以忍受的焦慮、不安全和疏離感的良好解決方案,他會不惜一切代價地強迫性地堅持它。但是,他透過避免這種不愉快的情緒所獲得的,會在他成長的機會中失去:“由於主要目標是獲得榮耀,他對學習、做事或逐步進步的過程不再感興趣,甚至會鄙視它。他不想爬山;他想站在山頂。”

追求自我實現和追求自我理想化之間的區別在於自發表達和強迫,承認和否認弱點,關注混亂的過程而不是光榮的結果,以及現實和外表。他的主要關注點不是表達他真實的價值觀和目標,而是向自己和他人表達他理想化的自我:“它滲透了他的抱負、目標、生活方式以及與他人的關係。”

***

對榮耀的追求有三個主要要素:對完美的需要、公開承認的野心以及報復性勝利的需要。追求榮耀的人的目標不亞於成為理想化的自我,並獲得容易衡量的榮譽。這需要在一切方面都表現出色:

“在學校,一個人可能會覺得沒有在班級裡獲得最好的成績是一種無法忍受的恥辱。後來,他可能會同樣強迫性地想和最理想的女孩約會最多。再後來,他可能會痴迷於賺最多的錢,或在政治上最突出。一個人在一個時期可能狂熱地決心成為最偉大的體育英雄或戰爭英雄,在另一個時期可能同樣熱衷於成為最偉大的聖徒。”

這是一個關鍵點:那些陷入榮耀魔爪的人,對他們所做事情的實際內容不太感興趣,而更關心它是否優秀。這就是為什麼那些首要目標是追求榮耀的人通常渴望權力或聲望職位。但是,這種野心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不滿

“當他們獲得更多的金錢、更多的名望、更多的權力時,他們也會感受到他們追逐的徒勞的全部影響。他們沒有獲得更多的內心平靜、內在安全感或生活樂趣。為了彌補的內在痛苦,他們開始追逐榮耀的幻影,這種痛苦仍然像以前一樣強烈。”

這種持續的不滿會導致追求榮耀最具破壞性的要素:報復性的勝利。根據霍尼的說法,“其主要目的是透過自己的成功使他人感到羞愧或擊敗他們;或者透過提高地位來獲得權力,從而給他們施加痛苦——主要是羞辱性的痛苦。”

通常,對報復性勝利的渴望源於一種無意識的衝動,想要報復童年時期所遭受的屈辱。我們常常不知道,我們在成年生活中一遍又一遍上演的戲劇在多大程度上是童年時期未被滿足的需求的結果。“然而,它有時會公開出現,然後它就會成為生活中幾乎沒有掩飾的驅動力。”

霍尼以希特勒為例:他早年屈辱的童年經歷導致了“狂熱地渴望戰勝越來越多的人”。希特勒只能用黑白兩類來思考:勝利/失敗,贏家/輸家。這種思維掩蓋了對不如他理想化自我的深深恐懼

“因此,對失敗的恐懼使得進一步的勝利總是必要的。此外,隨著每次勝利而增加的宏偉感,使得任何人甚至任何國家都不承認他的宏偉感變得越來越難以容忍。”

***

追求榮耀的所有這三個要素——對完美的需要、公開承認的野心和報復性勝利的需要——都有兩個共同的普遍特徵:它們的強迫性和它們的想象力。

強迫性源於追求榮耀永遠是一種臨時解決方案,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目標。“個人必須遵守這些,而不管他真正的願望、感受或興趣如何,以免他產生焦慮、被衝突撕裂、被內疚感淹沒、感到被他人拒絕等等。”

儘管他可能在意識上認為自己想要某些東西,但實際上他被迫獲得它。“對榮耀的需要使他陷入困境。”驅使他的榮耀完全無視他的最大利益或他人的最大利益。他的行為不是由他真正想要的驅動,而是由他為了避免不愉快的情緒而必須做的事情驅動。這種強迫性的一箇中心特徵是它的不加選擇性:

“由於這個人對追求的真正興趣並不重要,他必須成為關注的中心,必須是最有吸引力、最聰明、最有創意的人——無論情況是否需要;無論他是否能以他給定的屬性成為第一名。他必須在任何爭論中都取得勝利,無論真理在哪裡。”

正如霍尼所指出的,這種存在方式與對真理的追求直接矛盾:“神經質的人對不加選擇的至高無上的需求的強迫性使他對他自己、他人或事實的真相漠不關心。”或者,正如蘇格拉底所說,“……因為我們現在肯定不是簡單地為了我的觀點或你的觀點可以獲勝而爭論,但我認為我們應該為了真理而戰。”

這種強迫性還具有不知足的性質。只要沒有對這些模式及其驅動力的自我意識,它必須執行

“對於某些完成的工作、贏得的勝利、任何認可或欽佩的跡象,可能會有一種興高采烈的感覺——但它不會持續……對更多聲望、更多金錢、更多女性、更多勝利和征服的無情追逐一直在進行,幾乎沒有任何滿足感或喘息的機會。”

最後,對榮耀的渴望的強迫性體現在其對失敗的反應中。事實上,權力或聲望的機會越大,反應就越強烈。正如霍尼所說,

“它可能像一種惡魔般的執念,幾乎像一個吞噬了創造它的人的怪物。因此,對挫折的反應必然是嚴重的。它們表現為許多人認為失敗的念頭所造成的厄運和恥辱的恐懼。恐慌、沮喪、絕望、對自己和他人因被認為是“失敗”而產生的憤怒的反應很常見,並且與場合的實際重要性完全不成比例。”

***

追求榮耀的第二個共同特徵是使用神經質的想象力,這對於自我理想化至關重要。可以肯定的是,想象力的能力既是一種祝福,也可能是一種詛咒。健康的想象力可以讓我們為未來做計劃,設想多種可能性,並使世界變得更美好。正如霍妮雄辯地指出的那樣,“想象力可能是富有成效的,也可能是無成效的;它可以使我們更接近真實的自我——就像在夢中經常發生的那樣——或者使我們遠離真實的自我。它可以使我們的實際體驗更豐富或更貧乏。”

但正如霍妮也指出的(並且正如我在其他地方指出的),健康的、富有創造力的想象力與“神經質的想象力”之間存在著關鍵的區別。我們很容易被一個主要動力是追求榮耀的人的想象力所愚弄。

“當想到如此多神經質患者所制定的宏偉計劃,或者他們自我美化和主張的幻想性時,我們可能會認為他們比其他人更富有想象力的天賦……但我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神經質患者本身在本質上比其他人更有想象力。”

對於追求榮耀的人來說,他的想象力完全服務於權力和聲望。這種形式的想象力不可避免地導致對現實的各種扭曲。因為自我理想化需要不斷地、不停地歪曲現實:“他必須把自己的需求變成美德或變成更有道理的解釋……當然,他的想象力必須加班加點地工作,以摒棄所有與此相反的令人不安的證據。”

因此,神經質想象力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它經常進入無限的可能性領域。追求榮耀的人的座右銘是:“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根據霍妮的說法,“他的意志力應該具有神奇的比例,他的推理應該是萬無一失的,他的遠見應該是完美無缺的,他的知識應該是包羅永珍的。”

當然,如此嚴格的標準必然會導致凌駕於通常阻止一個人的想象力過於脫離現實的必要制約之上。用索倫·克爾凱郭爾的話來說,他用“對人類的抽象多愁善感”取代了個人的同情心,並冒著變得“心胸狹窄和卑鄙”、“在可能性中掙扎”的風險。或者正如霍妮所說,

“在追求榮耀的過程中,對想象力的制約功能失靈了……他越是被非理性的想象力所佔據,他就越有可能對任何真實的、確定的、具體的或最終的事物感到恐懼。他往往憎惡時間,因為它是有確定性的;憎惡金錢,因為它是具體的;憎惡死亡,因為它具有終結性。但他也可能憎惡有明確的願望或意見,因此避免做出明確的承諾或決定。”

這些人也往往會排斥證據,特別是當證據與自我幻想不一致時。正如霍妮指出的那樣,有很多方法可以無視證據。

“他忘記了;它不算數;那是偶然的;那是由於環境,或者是因為其他人激怒了他;他沒有辦法,因為那是“自然的”。就像一個欺詐的簿記員一樣,他會不惜一切代價來維持雙重賬目;但不像他,他只將有利的賬目記在自己名下,並聲稱對另一個賬目一無所知。”

***

正如你所看到的,霍妮對追求榮耀的描述與當今的政治一樣相關。現實是,特朗普是人。就像我們其他人一樣,他渴望被欽佩和尊重。然而,我真的擔心他對榮耀的追求是如此極端——透過多年來媒體對他理想化的自我的肯定而加劇和增強——以至於他的總統任期將導致一場徹底的災難。歸根結底,對榮耀的追求不可避免地會導向一個方向:自我理想化。在我看來,這個國家需要的不是進一步的理想化特朗普,而是全國性的成長。我很少寫關於政治的文章,但我希望透過更清楚地說明特朗普的主要動機的運作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看到,如果我們不投票反對它,這將走向何方。我將最後一句留給霍妮。

“我們有理由懷疑,為了榮耀而被犧牲的人類生命——無論是字面意義上的還是比喻意義上的——是否比其他任何原因都多。”

© 2016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版權所有

注:這篇文章無疑深深地感謝了卡倫·霍妮,她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我看來,她應該被譽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在《神經症與人的成長》的前言中,傑弗裡·魯賓對霍妮的生活進行了簡要的概述。卡倫·霍妮出生於 1885 年 9 月 16 日,是醫學院班級中為數不多的女性之一。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迅速在柏林精神分析界嶄露頭角。閱讀她青少年的日記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獨立的精神、求知慾以及她出色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她必然會成為一位領導人物。除了質疑弗洛伊德一些最被接受的假設外,她的作品還包含許多關於女性心理學的分歧。

Scott Barry Kaufman is a humanistic psychologist exploring the depths of human potential. He has taught courses on intelligence, creativity and well-being at Columbia University, N.Y.U.,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and elsewhere. He hosts the Psychology Podcast and is author and/or editor of nine books, including Transcend: The New Science of Self-Actualization, Wired to Create: Unraveling the Mysteries of the Creative Mind (with Carolyn Gregoire), and Ungifted: Intelligence Redefined. Find out more at http://ScottBarryKaufman.com. In 2015 he was named one of "50 groundbreaking scientists who are changing the way we see the world" by Business Insider. He wrote the extremely popular Beautiful Minds blog for 大眾科學 for close to a decade. Follow him on X.

More by Scott Barry Kaufm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