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進入大學需要什麼?高中成績和標準化考試仍然是最常見的衡量標準。雖然這些資訊通常會與其他資訊來源(面試、個人陳述、論文、推薦信)一起考慮,但如果高中成績和標準化考試成績未達到一定門檻,通常不會考慮這些其他大學潛力的指標。
即使標準化考試成績確實能預測學業表現和工作表現(見此處, 此處),過分依賴這些指標是有問題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大學理事會贊助的研究發現,SAT對白人學生的大學表現預測能力優於非洲裔美國人、西班牙裔美國人和亞裔美國學生(見此處, 此處,和 此處)。這一發現是考試可選招生運動的主要推動力。事實上,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更多地權衡多維度預測指標可以增加大學錄取的種族群體數量。
過度依賴標準化考試的另一個問題是,它忽略了其他對人生成功有貢獻的關鍵技能,這裡對“人生成功”的定義比僅僅是學業學習能力更廣泛。新興的“非認知技能”清單,例如積極學習策略、內在動機、成長型思維模式、毅力、社交情感智慧、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有助於終身學習、成長和個人成就感。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考慮到這個世界變化如此之快,創造力和想象力是本世紀尤為重要的技能。也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這樣的人,他們不僅是快速學習者,而且還是反思型學習者和新知識的創造者;那些不僅有能力吸收現狀,而且還有遠見去設想可能的未來的人。
傳統的大學入學程式在多大程度上錯失了這些至關重要的創造性技能?正是這個問題促使伊麗莎白鎮學院的珍·普雷茨和康涅狄格大學尼格教育學院的詹姆斯·C·考夫曼(創造力研究領域的兩位領導者)撰寫了一篇新論文。研究人員考察了多個領域的創造力衡量標準(表現和自我報告)(日常、學術、表演、科學和藝術)。他們還收集了多種傳統招生標準的資料,包括SAT、高中班級排名和麵試。這些傳統招生標準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創造力?
效果不佳。
總體而言,創造力的衡量標準與傳統的大學招生標準只有微弱的關聯。SAT和麵試分數與“我擅長提出新想法”、“我有很多好主意”和“我很有想象力”等測試專案毫無關係。事實上,這些專案甚至與高中班級排名呈負相關。這表明,在高中學業上更成功的學生往往認為自己比其他學生更缺乏創造力。
傳統的大學入學衡量標準也與日常創造力(例如,“為問題選擇最佳解決方案”、“想出幫助人們的新方法”、“能夠以健康的方式解決我的個人問題”、“在工作和個人生活之間保持良好的平衡”)和藝術創造力(“製作雕塑或陶器”、“欣賞美麗的畫作”、“欣賞藝術博物館”、“素描人物或物體”)的自我報告衡量標準完全無關。
可以肯定的是,傳統的大學招生標準並非與創造力完全無關。SAT確實顯著預測了更偏重學術的創造力衡量標準,包括自我報告的學術和科學創造力,一篇要求學生描述他們與學術領域或預期職業道路相關的夢想專案的文章,以及一項要求學生為一張模稜兩可的照片撰寫創意標題的即時測試。面試分數預測了自我報告的學術、科學和表演形式的創造力,以及即時創造性思維。高中排名與論文寫作創造力和學術創造力呈弱相關。
在所有傳統的大學招生衡量標準中,SAT分數比高中排名或面試分數更能預測偏重學術的創造力衡量標準。毫不奇怪,最強的獨特關係(同時考慮所有傳統標準)存在於SAT數學分數和自我報告的科學創造力之間。
那麼,這個分析將我們引向何處?一方面,這與內森·昆澤爾及其同事進行的分析一致,該分析表明,認知能力的標準化衡量標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預測創造力。這些結果也與最近的研究一致,這些研究表明,智商測試中所需的某些認知技能(工作記憶、注意力集中、模式推理)與即時創造性思維測試中所需的技能之間存在一些重疊(見此處)。
另一方面,標準化考試成績與創造力之間存在大量的非重疊,特別是當您超越對一般創造性思維的簡短即時測試,而關注特定領域內的創造力以及在特定知識體系中多年深入浸潤後評估的創造力時(見此處, 此處,和 此處)。此外,令人不安的是,在普雷茨和考夫曼的研究中,高中成績較好的學生報告說,他們對自己創造力的信心較低。
這些結果表明,我們可能正在積極地懲罰我們最具創造力的學生。正如研究人員指出的那樣,
“如果高等教育教職員工和管理者希望培養能夠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並在其中進行創新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考者,我們就必須識別和發展我們學生的創造力。這樣的目標可能意味著改變課程設定或改變大學招生中使用的選拔方法。”
不僅如此,擴大招生標準以納入更多創造力和其他非認知技能(例如,積極學習策略、動機、毅力、社交情感智慧)的衡量標準,也可能擴大學生群體的文化多樣性(見此處, 此處, 此處,和 此處)。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拋棄所有傳統的大學入學標準——事實上,如果您絕對沒有其他資訊可以參考,SAT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可以預測即時創造性思維——但這項分析確實指出了擴大我們的大學招生標準並在權衡各種因素時更加靈活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真的關心預測終身創造力和個人成就感的話。
正如我之前論證過的,我堅信,如果我們擴大大學招生標準,我們會驚喜地發現,在我們周圍已經存在著多麼多的智力和創造潛力。
(C) 2015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版權所有
圖片來源: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