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發現,神經質外向者比任何人都更困惑於自己的個性。” — 人格神經科學家科林·德揚
我有一個小性格測試給你
你是否經常先行動,然後立即擔心行動的後果?
你是否會被各種可能性激動,然後立即哭泣,因為你感到不知所措?
你是否喜歡掌控一切,但又擔心在通往頂峰的路上踩到了別人的腳趾?
危險是否讓你興奮但也讓你害怕——同時?
你是否喜歡加入社交場合,但又擔心別人對你的看法?
你是否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但又立即後悔自己說過的話?
你是否經常不太確定自己是真的快樂還是真的存在生存危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別擔心:你可能只是一個神經質外向者。
我一生都對自己的性格感到非常困惑。我感覺自己不太符合人們不斷丟擲的任何預設標籤。當我讀到蘇珊·凱恩的精彩著作《安靜》時,我對她對內向者的許多描述(例如,深思熟慮、理性、敏感、富有想象力、尋求獨處)感同身受,但對其他的描述(例如,害羞、規避風險、嚴肅、含蓄、冷靜)則不然。* 一方面,我確實熱愛思想和想象的世界,並且確實經常需要充電,因為環境會很快耗盡我的能量。另一方面,我也確實對生活充滿熱情和活力,興趣廣泛,並且喜歡在外面與世界接觸。那麼我到底是什麼?!!
在閱讀了多年的科學論文並對性格科學進行了自己的研究之後,我想我終於弄明白了。我想我已經準備好出櫃了。我是一個神經質外向者。
讓我們明確一點:這種型別的人是少數。這就是為什麼像我們這樣的人會覺得生活非常令人困惑。研究一遍又一遍地表明,在一般人群中(即,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內向與神經質呈正相關關係(通常在0.30左右的水平)。這意味著,在大多數人中,性格更內向的人也往往更神經質。但科學只捕捉趨勢、潮流和模式。這個世界上存在各種各樣性格的人,包括神經質外向者和情緒穩定的內向者,這有很大的迴旋餘地。
我決定寫這篇非常私人的帖子,希望能為符合這種型別的神經質外向者提供見解和同情。雖然我們可能是少數,但我希望你們知道,我們中有很多人。
***
從科學角度來看,成為一個神經質外向者意味著什麼?為了弄清真相,讓我們看看我們對性格的這兩個基本維度(我們也與其他動物共有)的瞭解,使用最新的性格科學工具。
首先,讓我們考慮外向性。外向者是外向、善於交際、喜歡冒險、尋求刺激、自信、熱情、富有表現力、自我表露、快樂、活潑、健談、精力充沛和活躍的。這裡的共同主題是行為探索。嗯,是一種特殊的行為探索。外向者更有動力與外部世界互動,更多地參與社互動動和社交活動,並且通常更活躍(例如,運動、跳舞、四處奔跑、策劃派對、鍛鍊等)。外向性是由多巴胺驅動的,特別是透過大腦的獎勵迴路,這使我們對環境中獎勵的可能性感到興奮(但這並不能保證我們會真正享受我們得到的東西)。
關於性格的外向-內向維度,存在許多流行的誤解。外向的對立面不是害羞、社交抑制、敏感,甚至不是想象力增強。這些都是錯誤的二分法。外向的對立面僅僅是內向/安靜/深思熟慮。僅此而已。平均而言,內向者更喜歡安靜的環境,而不是一直外出活動,並且喜歡花更多時間來回應外部輸入。當然,這些都不是絕對的,而僅僅是趨勢。偶爾,內向者可能會喜歡去城裡狂歡,而有時外向者可能會非常享受獨處。性格差異更多地與行為傾向和愛好有關,而不是絕對的行為。對於任何處於這個譜系中的人來說,不時走出舒適區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與流行的神話相反,內向者和外向者都可以富有想象力、內省、理性和深思熟慮。僅僅因為你強烈渴望與外部世界互動,或尋求新的冒險,並不意味著你不能也強烈渴望與你的內心世界互動。最好將對認知探索的驅動力視為性格的一個獨立維度,它可以與外向-內向維度相互作用(並且可能在人的性格結構中產生更大的張力)。
成為外向者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外向者往往有更多的伴侶和社交盟友,但他們也更容易發生身體意外和創傷性損傷,並且關係穩定性較低,因為他們高度的行為探索往往會讓他們惹上麻煩。外向者在尋求刺激方面也得分很高,這反映了一種“為了刺激或新奇體驗而願意冒險”的態度。有趣的是,雖然在尋求刺激方面得分高的人會為了樂趣而尋求風險(例如,飲酒、過山車、賭博),但他們事後通常不會後悔自己的決定,並且他們的行為很少導致嚴重的問題,除非他們也在其他形式的衝動性方面得分很高。因此,外向性與尋求刺激之間的聯絡不一定是外向者的問題。
現在,讓我們看一下神經質。神經質的人焦慮、緊張、憂慮、反芻、過度思考、情緒化、喜怒無常、自覺和自我批評。這裡的共同主題是對威脅/危險的敏感性——不僅是對他們直接感知到的威脅,而且神經質的人的神經系統被設計成不斷向他們傳遞惱人的擔憂。這些擔憂可能來自過去的經驗記憶,但也可能來自過度活躍的神經質想象力,這種想象力不斷計算未來可能出錯的所有方式。就好像神經質的大腦是由一位猶太母親設計的。
神經質的對立面是冷靜/鎮定。那些在神經質方面得分低的人情緒穩定,不會為每件小事反芻。他們不會為小事煩惱。神經質受到血清素的影響,血清素是一種神經化學物質,當供應不足時,會導致神經質的人更快地啟用他們的戰鬥或逃跑反應並進入恐慌模式。
認識到神經質的人和內向者之間社會退縮的生物學原因不同,這一點非常重要。內向者喜歡安靜勝過興奮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們不太容易被環境刺激所激發(因為他們的多巴胺能獎勵系統平均而言不太活躍)。然而,對於神經質的人來說,他們經常需要充電,因為他們很容易感到疲憊不堪,並且被環境壓倒。如此情緒敏感並且深受世界影響可能是一種非常耗費精力的體驗。
成為神經質的人既有好處也有壞處。人類思想史上一些最偉大的思想家都是高度神經質的人。想想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達爾文。神經質可能有助於深入思考、周到思考和富有洞察力的思考。事實上,最近的研究表明,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結合可能最有利於創造力。神經質的人也對危險更加警惕,並且通常更瞭解潛在的威脅和危險。
另一方面,神經質也與冒名頂替綜合徵、壓力、焦慮、抑鬱和身體健康受損有關。在衝動性方面,神經質與緊迫感有關,反映了“在負面情緒條件下經常體驗到強烈衝動的傾向”,這通常會導致“為了減輕負面情緒而採取衝動行為,儘管這些行為會產生長期的有害後果。”
因此,神經質比外向性更強烈地與傳統意義上的衝動性聯絡在一起。外向者傾向於冒險,因為他們想要這樣做,而神經質的人傾向於做衝動的事情來幫助減輕他們的焦慮,但很快就會後悔他們的行為。
***
雖然外向性和神經質是性格的兩個獨立維度,但少數人確實在這兩個方面都得分很高。* 那麼,成為一個神經質外向者是什麼感覺呢?我將完全誠實地在這裡說(並且肯定會在以後後悔)。感覺我不斷地被拉向兩個方向,好像我的一部分不斷地說“沖沖衝”,而另一部分不斷地說“小心小心小心”。這絕對是令人發瘋的!
我對一切事物都充滿熱情和興奮,我對遇到的每個人微笑,與陌生人開玩笑,跳進任何看起來有趣和令人興奮的情況,並且幾乎說出我腦海中想到的一切。然後,我會花一天剩下的時間來糾結於我的表現如何,是否傷害了任何人的感情,這是否是我時間的最佳利用,我是否表現得很愚蠢,等等等等——閉嘴!!!!!
雖然我已經後悔寫這篇文章了(因為我是一個神經質外向者),但我希望它能為長期以來覺得自己是性格異常的人們提供更深入的見解。我想讓你知道,你和任何人都一樣可愛。所以,對我的神經質外向者同胞們,我留下一個擁抱我們座右銘的呼籲:
先行動,後擔心!
(C)2015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保留所有權利
* 我想澄清一點:我絕對支援蘇珊·凱恩的使命,即提高社會對許多安靜優勢的讚賞(例如,獨處、想象力、創造力、敏感性、謙遜等)。在本文中,我決定明確區分各種性格特徵(1)以突出性格的多維度性,(2)為了在特徵之間進行比較,以及(3)為了呈現最新的科學。當我聽到蘇珊使用“內向”這個詞時,我立即在腦海中將其翻譯為“比外向更內向的特徵集合”。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都可以利用更多這些安靜的力量。
** 為了簡單起見,我在本文中主要關注性格的兩個維度(外向性和神經質)。實際上,現代性格心理學家已經確定了人類性格的五個主要維度。我們可以新增其他三個維度,以進一步拓寬我們對性格多維度性的理解
在經驗開放性方面得分高的人富有想象力、好奇心強、理性、邏輯性強、原創性強、有洞察力、有藝術性、聰明且有創造力。
在宜人性方面得分高的人富有同情心、善良、深情、心軟、熱情、慷慨、值得信賴、樂於助人、寬容、脾氣好、友善、合作、溫柔、無私、讚揚和敏感。
在盡責性方面得分高的人有條理、徹底、有計劃、高效、負責任、可靠、精確、務實、深思熟慮且一絲不苟。
一旦我們考慮了性格的其他維度,我們就會發現,人們彼此之間實際上有很多細微的差異方式,甚至有更多真正獨特的性格出現的可能性。事實上,如果我們假設你可以在性格的任何單個維度上獲得高、中或低分,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有243 (3^5) 種人!而這僅僅是關注五大人格特質。如果我們看一下科林·德揚的性格的10個方面模型,我們得到59,049 (3^10) 種性格型別。或者,如果我們想變得真正瘋狂,我們可以使用AB5C性格模型來評估自己,該模型共有45個性格方面。這給了我們2,954,312,706,550,833,698,643 種性格型別。有點讓MBTI相形見絀!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現代性格心理學家使用每個維度上的分數概況來描述性格,而不是試圖將人們分配到不同的型別。
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