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社交性:傾向於與他人交往或與他人相處。
內省:觀察或審視自己的精神和情感狀態、精神過程等;向內審視自己的行為。
人類對聯絡和反思的基本需求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併為之注入了意義和成長。然而,我們經常把這兩者看作是蹺蹺板上的兩端:你在生活中擁有的越多,就越少擁有另一種。例如,我們經常說,一個人越是善於反思,就越不善於社交,或者越是善於社交,就越少進行內省。
但這些真的是截然相反的存在方式嗎?或者說,它們各自獨立地存在於各自的蹺蹺板上,彼此和諧相處?通常,不同形式的孤獨和社交性會被混為一談。因此,作為我這樣一個超級書呆子,我深入研究並分析了我電腦上現有的一個數據集。它來自尤金-斯普林菲爾德社群樣本,該樣本由來自俄勒岡州尤金和斯普林菲爾德的 500 多名參與者組成。參與者的年齡從 20 歲到 85 歲不等,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的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來支援我們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個資料集很棒,因為它包含了很多性格變數。我最感興趣的是——也是我以前沒有看到分析過的——是對與“社交性”相關的所有專案和與“內省”相關的所有專案進行的分析。我把所有的專案都放進一個大鍋裡,透過各種“因子分析”技術,我提出了一個合理且我認為有意義的四因子集合
1. 偏好獨處
喜歡獨處,想獨自一人,尋求安靜,不喜歡擁擠的場合
2. 享受獨處
喜歡獨自一人消磨時光,很容易自娛自樂
3. 內省
花時間反思事情,喜歡沉思,喜歡思考事情
4. 不墨守成規
有自己的觀點,走自己的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按照自己的節奏做事
你在這四個因素中處於什麼位置?你是在某些方面高,而在另一些方面低嗎?在所有方面都高嗎?在所有方面都低嗎?雖然這四個因素彼此之間呈正相關,但我發現它們彼此之間也存在部分差異。最值得注意的是,偏好獨處與享受獨處(+.48)和不墨守成規(+.47)的相關性遠高於內省(+.17)。這意味著,僅僅因為你喜歡深入地反思自己和這個世界,並不意味著你一定喜歡獨處。反過來說,僅僅因為你喜歡獨處,並不意味著你在獨處時會特別善於反思。
這四個因素如何與性格的其他方面相關?我做了一大堆分析,但我將在此報告主要發現(括號中的數字是相關性,範圍從-1到+1,所有報告的相關性都具有統計學意義)。
社交性
來源:Flickr
偏好獨處與外向性(-.72)、熱情(-.42)、鎮定(-.39)、積極情緒(-.32)、尋求刺激(-.31)、領導力(-.25)、自信(-.23)和活力(-.22)水平的降低相關。然而,享受獨處只與外向性(-.33)和尋求刺激(-.14)水平的降低有關,並且與鎮定(+.11)呈正相關。請注意,相關性遠小於偏好獨處。這些發現表明,有很多人喜歡獨處,但仍然非常外向、快樂、積極、熱情和自信。 內省也與外向性水平的降低有關,但相關性非常小(-.14)。令人驚訝的是,內省與領導力(+.20)和自信(+.11)水平的提高相關。不墨守成規僅與外向性(-.42)、熱情(-0.15)和鎮定(-.10)水平的降低相關。
負面情緒
偏好獨處與較高的自我意識(+.20)、抑鬱(+.12)和敵意(+.10)水平相關。相反,享受獨處與降低對壓力(-.23)、焦慮(-.22)、抑鬱(-.21)、敵意(-.17)、自我意識(-.14)的脆弱性以及提高平靜(+.12)和冷靜(+.12)水平相關。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發現:享受獨處似乎具有很強的適應性!這似乎證明了英國精神分析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的觀點,他認為獨處能力可以成為心理健康的最佳標誌之一,尤其是當你在獨處時對自己的身份感到舒適時。內省和不墨守成規都與較低的平靜水平相關(分別為-.24和-.11)。不出所料,不墨守成規還與較高的敵意水平相關(+.18)。
宜人性
偏好獨處與同情心(-.28)、利他主義(-.24)、信任(-.20)、溫柔(-.14)和同理心(-.12)水平的降低相關,而享受獨處與提高同理心(+.19)、信任(+.14)、禮貌(+.14)、直率(+.11)和順從(+.10)水平相關。內省與直率(-.12)水平的降低相關,但與同理心(+.42)和同情心(+.20)水平的提高相關。不出所料,不墨守成規與順從(-.20)、禮貌(-.19)、直率(-.14)、利他主義(-.12)和信任(-.10)水平的降低相關,但與同理心呈小的正相關(+.12)。
盡責性
偏好獨處與能力(-.10)、成就動機(-.10)和自律(-.10)水平的降低相關,而享受獨處與能力(+.13)和深思熟慮(+.11)水平的提高相關。內省和不墨守成規都與成就動機(分別為+.10和+.09)水平的提高相關。
內在生活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大腦的活動:智力和想象力。對於這個分析,我使用了更廣泛的性格特徵,因為我認為智力和想象力對於區分這四個變數至關重要。
首先,所有四個變數都與智商呈正相關。智商與內省之間的相關性最強(+.26),而智商與偏好獨處之間的相關性最弱(+.10)。然而,這些相關性都相當小,而且可能彼此之間沒有顯著差異。當我們檢視智力和想象力的其他指標時,可以看到真正的差異。
享受獨處與思維敏捷(+.26)、獨創性(+.19)、智力能力(+.19)、創造力(+.18)、反思(+.17)、幻想(+.16)和對美的欣賞(+.16)相關。這一發現與傑羅姆·辛格發現的一群“快樂的白日夢者”一致:他們喜歡生動的意象和幻想,並利用白日夢來規劃自己的未來。有趣的是,與偏好獨處相關的唯一與智力和想象力相關的變數是對自己全部情感和感受的開放程度較低(-.17),以及難以描述(+.25)和識別(+.14)自己的感受。
內省與這些變數的相關性更強。內省與創造力(+.49)、幻想(+.46)、反思(+.41)、敏捷性(+.41)、對美的欣賞(+.40)、獨創性(+.36)和智力能力(+.31)水平的提高相關。此外,內省與智力深度(+.56)和對個人全部情感和感受的開放程度(+.31)水平的提高相關。最後,不墨守成規與智力深度(+.39)、創造力(+.32)、幻想(+.30)、獨創性(+.25)、敏捷性(+.23)、智力能力(+.20)、對個人全部情感和感受的開放程度(+.19)、對美的欣賞(+.16)和反思(+.13)相關。
總結
正如你所看到的,社交性和內省並不是對立的;它們實際上可以彼此和諧相處。這個分析表明,有必要區分(a)偏好獨處,(b)享受獨處,(c)享受內省和反思,以及(d)不墨守成規/特立獨行。這四個變數往往彼此呈正相關,但在一個變數上得分高並不一定預示著你在其他變數上也會得分高。事實上,在沒有任何其他背景的情況下,僅僅是偏好獨處(而不是與他人相處)似乎是不適應的,而接受獨處時間似乎與心理健康和活躍的幻想生活有關。很明顯:孤獨和內省可以帶來充滿聯絡、創造力和意義的生活。
© 2016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