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掃描如何幫助天文學家瞭解恆星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它們可能來自完全不同的研究領域,但腦部掃描和超新星的共同點比您想象的要多。

在新的TED演講中,米歇爾·博爾金解釋了為醫院開發的軟體如何幫助天文學家研究超新星的結構。

博爾金在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一位天文學家同事擁有來自超新星遺蹟仙后座A的八年資料。她想利用這些資料來了解遺蹟的結構,以便弄清楚恆星是如何爆炸的。但有一個問題:她沒有好的方法來檢視資料。幸運的是,博爾金有,並建議這位天文學家嘗試使用3D slicer軟體,該軟體最初是在波士頓的一家醫院開發的,用於檢視腦部掃描。它效果非常好。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不僅這兩個領域的資料分析使用了相同的工具。從腦部掃描和射電望遠鏡收集資料的方式也很相似。甚至醫學和天文學領域的影像也很相似:人眼角膜的共聚焦顯微鏡影像看起來很像恆星形成區NGC1333的射電望遠鏡影像,儘管尺度不同。

天文學和醫學之間的這種合作並非科學領域跨學科聯絡的唯一例子——許多有趣的科學現在都發生在兩個或多個研究領域的交界處。所有領域的科學家都在自己的實驗室之外尋找新的想法和方法,更多人可以從加入他們中受益。

影片來源:TED

更多關於天文醫學專案的資訊。

Kelly Oakes has a master's degree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 and a degree in physics, both from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She started this blog so she could share some amazing stories about space, astrophysics, particle physics and more with other people, and partly so she could explore those stories herself.

More by Kelly Oak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