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五十億年後,太陽將膨脹成一顆紅巨星,然後又坍縮成一顆白矮星——一顆與地球大小大致相同的垂死恆星。包括地球在內的所有太陽系行星都可能在這顆恆星膨脹期間被汽化。我們早已不在(希望是去了宇宙的另一個地方,而不是真的消失了)。
但是地球本身會發生什麼呢?白矮星會保持這種狀態很長時間。經過最初的快速冷卻階段後,它們冷卻的速度會慢得多,並可能保持穩定數十億年。如果一顆行星倖存下來,並且條件合適,也許甚至足夠長的時間讓生命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再次出現......
它們可能會。我本週在《新科學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內容是關於英國開放大學的盧卡·福薩蒂及其同事的一篇新論文(在arXiv上)。福薩蒂和他的同事們模擬了白矮星的光到達白矮星周圍宜居帶的類地行星後會是什麼樣子,以及這對白矮星系統中生命的可能性有何影響。您需要去閱讀完整文章瞭解詳情……但我很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