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的一點看法

數字教育就像激流漂流。或者像音樂領域的納普斯特時代。昨天,在《大眾科學》和麥克米倫科學與教育公司在谷歌紐約總部舉行的關於“數字時代的學習”峰會上,當專家們考慮教育技術未來時,出現了這兩種類比以及其他許多類比。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大眾科學》主編瑪麗埃特·迪克里斯蒂娜在昨天的峰會上採訪了艾倫·阿爾達。他因在向公眾傳播科學方面的領導作用而獲得了終身成就獎。

數字教育就像激流漂流。或者像音樂領域的納普斯特時代。昨天,在《大眾科學》和麥克米倫科學與教育公司在谷歌紐約總部舉行的關於“數字時代的學習”峰會上,當專家們考慮教育技術未來時,出現了這兩種類比以及其他許多類比。

正如SA當前一期中的一個特刊所闡述的那樣,技術正在以多種不同的方式改變學校。它允許任何有網際網路連線的人在哈佛和麻省理工學院學習課程;它使教學適應學生的個人學習風格,並提供資料流來幫助研究人員跟蹤學生的進步。許多大學教授也在嘗試使用動畫和互動式計算機練習來打破講座的節奏,並幫助學生專注於關鍵點。當然,懷疑論者擔心這些發展的陰暗面,包括對學生隱私和教師自主權的威脅。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副教授、smartPhysics學習系統的共同建立者蒂姆·斯特爾澤將教育的變革比作激流,因為“原地不動不是一個選擇,但如果我們允許水流決定我們的道路,結果將是災難性的。”

許多專家一致認為,教育正處於轉折點。“技術尚未徹底變革教育,”麥克米倫新創投公司(《大眾科學》的姊妹公司)的戰略舉措主管邁克·柏林說。“投資和技術已經到位,但我們正在與200年的慣性作鬥爭,而且沒有人確切知道它將如何發展。”他補充說,關鍵是要儘量避免像音樂行業在走向iTunes的道路上所犯的錯誤。“這對教育來說是一個納普斯特時刻,”他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機遇,也是一個生存威脅。”

後慕課時代

好訊息是,一些商業和學術界最聰明的人正在努力為教育規劃新的道路。哈佛大學線上課程入口網站HarvardX的主任、分子和細胞生物學實踐教授羅伯特·盧分享了他和同事們的許多舉措。首先,他說,慕課(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已經過時了。課程不需要大規模,也不需要開放,甚至不需要是課程。相反,哈佛大學的教員一直在開發線上學習活動,盧稱之為OLA。這些可以整合到任何課程中,他想象著未來學生可以來到HarvardX,“從公共衛生部門提取一個OLA,從法學院提取一個,從商學院提取一個,從基礎科學中提取一個,並創造出完全滿足學生需求的學習體驗。我們考慮個性化醫療。這是個性化學習,可以像我們以前從未見過的那樣統一校園。”在演講的後面,他稱之為“選擇你自己的冒險”模式。“一門課程代表一系列探索性的房間。學生從同一點開始和結束,但他們選擇的路徑完全不同。”

講師是瀕危物種嗎?

作為峰會的主題演講人,盧還考慮了數字學習是否會對教師構成威脅的問題。“這會消除對教師的需求嗎?”他問道。“如果我們在課堂上所做的事情可以被線上課程所取代,我們就應該被淘汰。但我相信情況並非如此。這是一個重新思考課堂中有效學習的驅動因素的機會。”

有關數字教育的更多資訊,請參閱SA和我們的姊妹出版物《自然》的特別聯合報道,此處

亮點包括:羅伯特·盧關於數字化如何改善校園體驗,美國教育部長阿恩·鄧肯關於測試的未來,以及關於發展中國家的慕課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在使其入門數學課程計算機化方面的宏大實驗的長篇報道。

 

Anna Kuchment is a contributing editor at 大眾科學 and a staff science reporter at the Dallas Morning News. She is also co-author of a forthcoming book about earthquakes triggered by energy production.

More by Anna Kuchme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