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科學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

自1845年以來,《大眾科學》一直關注科學、商業和政策交匯處的創新。在早期,隨著工業革命席捲美國,我們的頁面充滿了對人類創造力將減輕人類勞動並改善世界的關注和期望。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Mariette DiChristina 在世界經濟論壇陳祝全,Patrick Aebischer,Mariette DiChristina,Neil Gershenfeld 和 Subra Suresh 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會議上討論“全球科學議程”。來源:世界經濟論壇

自1845年以來,《大眾科學》一直關注科學、商業和政策交匯處的創新。在早期,隨著工業革命席捲美國,我們的頁面充滿了對人類創造力將減輕人類勞動並改善世界的關注和期望。今天,在全球人口達到70億並試圖在一個有限的世界中可持續生存的情況下,問題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複雜和具有挑戰性。但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創新仍然來自基礎研究。

考慮到這一點,《大眾科學》一直與世界經濟論壇合作,以增強年度演講嘉賓的出席,這些嘉賓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年度活動(包括我在瑞士達沃斯參加的會議)上,為商業和政策領導者提供科學、技術和創新方面的專家見解。與我一同出席會議的還有《大眾科學》執行主編 Fred Guterl 和姊妹刊物《自然》雜誌主編 Phil Campbell。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2013年,我們還將科學家和其他專家的每月論壇文章擴充套件為定期的線上系列。 《大眾科學》高階編輯 Fred 和 Seth Fletcher 負責委託、編輯和管理該系列,其中包括許多世界經濟論壇參與者的文章,您可以在論壇登入頁面上看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去年,精明的達沃斯評論員注意到,科學講座和小組討論是最活躍和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儘管有些人持續表達擔憂,認為它們僅僅是為了“娛樂”)。今年的陣容包括,除其他外,令人鼓舞的僅氣候變化就有23場會議。我本人參加了四場公開會議,以及一些規劃科學活動的私人會議。

我的第一個活動是1月22日與諾貝爾獎得主Elizabeth Blackburn進行的令人難忘的直播電視採訪,內容是關於她在端粒研究中的發現之旅,從對“池塘浮渣”居民的研究開始,到越來越深入地瞭解諸如思想之類的非遺傳因素如何影響衰老。她與Carol GreiderJack Szostak分享了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參見他在《大眾科學》上的文章“地球生命的起源。”)。我們談論了端粒的基礎知識,端粒是我們染色體的保護性末端,它們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縮短,以及它們如何受到環境、壓力、抑鬱、虐待、教育程度較低,甚至出生前母親壓力等非遺傳因素的影響。 Blackburn 建議聽眾,考慮到全球人口老齡化,政策領導者現在就可以開始考慮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等待科學進一步發展。 Blackburn 最近的演講對此進行了更詳細的解釋。

 

當晚,我作為演講者參加了一個名為“革命性學習”的晚宴,探討了歷史知識如何幫助我們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我被歷史學家 David Christian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歷史學教授)、T.J. Stiles (美國普利策獎獲獎作家和歷史學家)和 汪暉 (清華大學現代中國思想與文學教授)的敘事能力和令人難以置信的視角所震撼。 Thomas Campbell (紐約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長兼執行長)談到了文化意識。 當我向小組提議從“一些簡單的東西:物理學”開始時,我笑了。 我的觀點——任何閱讀《大眾科學》的人都熟悉——是你永遠無法預測基礎研究的價值以及它如何造福人類。 為了證明這一點,我概述了今天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GPS 校正)、受激輻射發射(CD、DVD 等物品中的雷射)和諾貝爾獎獲獎光電效應(開門器、路燈、相機曝光、酒精呼吸測試儀)的好處——所有這些您都可以在 Phil Yam 2004 年的專題文章“日常愛因斯坦”中瞭解更多資訊。

第二天午餐時,我主持了一個關於“提高社會科學素養”的引人入勝的會議。 與我一起參加會議的有:David Christian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歷史學教授); Alan Gershenfeld (E-Line Media 創始人兼總裁); Alison Gopnik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教授); Henry Markram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EPFL) 教授, Frontiers 主編兼聯合創始人); 以及諾貝爾獎得主 Dan Shechtman (以色列理工學院教授)。 我個人的主要收穫是:在他們年輕時激勵他們,將科學與人們關心的事物聯絡起來,作為進一步學習的途徑,並利用課堂外的機會,因為人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課堂外度過。

最後,我在1月25日星期六舉行的名為“全球科學展望”的直播網路研討會上發表演講。 其他演講者:Patrick Aebischer,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EPFL) 校長,世界經濟論壇基金會董事會成員,全球大學未來議程理事會成員; Neil Gershenfeld,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 位元與原子研究中心主任; Subra Suresh,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校長(以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前負責人)。 在主持人 陳祝全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的主持下,我們討論了各國如何合作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世界科學支出的好處——根據 Suresh 的說法,去年全球科學支出為 1.4 萬億美元。 科學一直是一項協作事業,而今天的數字工具使這一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真實。 Gershenfeld 談到了 Fab Labs 的發展,Aebischer 談到了瞭解大腦的巨型專案,Suresh 指出,亞洲排名前 10 位的國家在研發上的支出超過了美國。 文章“達沃斯見解:加強全球科學領域的溝通與合作”提供了更多詳細資訊。

《大眾科學》在達沃斯報刊亭展出了 400 期雜誌,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其中包括達沃斯演講者 Alan Gershenfeld 的一篇專題文章,“為什麼遊戲可能是教育的未來。”

以下是去年在達沃斯舉行的年度會議的帖子

我關於我在達沃斯主持的首次太空專題小組討論的部落格:達沃斯:太空的未來 | Observations,《大眾科學》部落格網路

達沃斯活動的綜述:達沃斯:決策與資料

Phil Campbell 主持的關於 X 因素和風險的《自然》-世界經濟論壇品牌小組討論; 我擔任報告員(官方部落格作者),您還可以透過帖子中的連結檢視我和 Phil 的會後採訪:達沃斯:X 標記未知數 | Observations,《大眾科學》部落格網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