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特刊改編為電子書格式:《成為人類: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我們人類是一個奇怪的群體。我們有自我意識,卻常常按照仍然隱藏的衝動行事。我們在逆境中鍛造而成,卻生活在一個富足的世界裡。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們人類是一個奇怪的群體。我們有自我意識,卻常常按照仍然隱藏的衝動行事。我們在逆境中鍛造而成,卻生活在一個富足的世界裡。我們是誰?我們將變成什麼樣子?對於這些古老的問題,近年來科學帶來了強大的工具和大量的資料。例如,我們知道,三百萬年前,一群被稱為南方古猿的靈長類動物已經能夠用兩條腿行走——以便更好地在非洲稀樹草原上活動——但仍然擁有適合樹棲生活的長臂。我們在本電子書《成為人類: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中討論了這些發現及其解讀,該書以“露西的嬰兒”開篇。在其中,作者凱特·王討論了最古老的幼年骨骼告訴我們早期人類是如何在地球上行走的。另一篇文章“赤裸的真相”探討了人類為何失去毛髮,以及無毛是如何成為發展其他人類特徵的關鍵因素。第二部分涵蓋“我們成功的秘訣”,我們看到人類進化和文化通常是相關的。在“祖父母的進化”中,蕾切爾·卡斯帕裡向我們展示,隨著人類開始活得更長,祖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發揮了作用,這反過來使得更復雜的社會行為成為可能。在第三部分“遷徙和殖民”中,我們研究科學家如何研究個體之間微小的DNA差異,以尋找我們起源和定居點的線索。“最早的美洲人”闡述了將狩獵採集者殖民美洲的日期推前的發現。在第四部分“消失的人類”中,“霍位元人”——一種身材矮小的人類物種——的發現徹底顛覆了人類起源科學。

進化將把我們帶向何方?我們在第五部分“我們持續的進化”中提出了兩種觀點。芝加哥大學人類遺傳學教授喬納森·K·普里查德認為,選擇壓力通常作用於數萬年,這意味著我們可能不會在短期內發生太大進化。但停滯只是未來的一種可能性,華盛頓大學天體生物學家彼得·沃德說。在適應新環境——比如火星上的殖民地——時,我們人類物種最終可能會分化成兩個或更多。或者我們可以走半機械人路線,與機器融合。無論你喜歡哪種選擇,都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 編者注:特刊原名為《進化:是什麼讓我們成為人類?》。電子書版本包含所有文章,但為了最佳化在平板電腦裝置上的觀看效果,刪除了一些藝術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