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大眾科學》電子書 源自頭條新聞:網路駭客:虛擬空間中的戰爭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這篇文章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並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這些故事是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



從媒體和通訊到銀行業,越來越多的日常活動在線上進行。雖然這種轉變揭開了令人興奮的新領域的序幕,但也為前幾代人做夢也想不到的安全威脅敞開了大門。在《大眾科學》最新的電子書《網路駭客:虛擬空間中的戰爭》中,我們深入瞭解網路空間的幕後。首先,我們審視這些罪行和不端行為背後的人的頭腦——第一部分“駭客”討論了他們是誰,他們如何工作,他們的動機和方法。開篇文章探討了硬體——特別是微處理器以及它們為何容易受到篡改。然後我們轉向內部攻擊、蠕蟲和病毒,它們的危害程度從僅僅是不方便到代價高昂和危險不等。震網病毒就屬於後一類,它攻擊了伊朗的核設施,並在“黑掉燈光”一節中進行了討論。第二部分“無處藏身”廣泛審視了隱私問題以及用於收集和跟蹤個人資訊的技術。第一篇文章“隱私的終結?”分析了網路時代隱私的社會定義如何變化,通常是沿著代際界限。鑑於社交網路和其他網站上自願提供的如此多的個人資訊,人們可以期望有多少隱私?我們大多數人在任何地方都會留下資料蹤跡,本節的後續文章將著眼於該過程如何展開。從積極的方面來看,第三部分“解決方案”涵蓋了用於保護網路網路和保障資訊的創新技術。特別是,“超越指紋識別”討論了用生物識別技術取代使用者名稱和密碼等識別符號——生物識別技術是行為或解剖學標記,包括但不限於指紋。隨著廉價感測器和微處理器的普及,這些方法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因此駭客和資訊安全專業人員之間的競爭仍在繼續。點選此處購買這本和《大眾科學》的其他電子書:http://books.scientificamerican.com/sa-ebook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