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和其他“驚人”天體以及科學探險

大眾科學 2019年3月刊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正如一位科學家所說,“大多數人從未聽說過的最驚人的天體”是我們封面故事的主題——而且,至少在我看來,如此驚人的發現探險構成了貫穿本期《大眾科學》以及許多其他期刊的主題。

這個引人入勝的天體是什麼?在“中子星的內心世界”中,資深編輯克拉拉·莫斯科維茨撰寫了關於這些奇異的宇宙物體,它們將大約兩倍太陽質量的物質壓縮到一個不比城市寬闊的空間裡。它們誕生於恆星死亡並自身坍縮時。恆星災變造成的極端密度是宇宙中自然允許的最大密度,並且在地球上的任何實驗室中都無法接近模擬。理解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現象是研究人員的誘人挑戰,他們有望從能夠測量中子星碰撞產生的引力波的探測器,以及關注這些不尋常天體的實驗中獲得新的見解。

人類基因組的 DNA 在我們的細胞中形成約 10,000 個擺動的微小環,這些環不知何故避免了“纏結成一團亂麻”,否則會擾亂關鍵的遺傳資訊。這些環被證明是生物學中的古老結構,參與基因調控,並可能掌握許多疾病如何產生的線索。正如遺傳學家埃雷茲·利伯曼·艾登寫道,“我們和其他人已經弄清楚這些環是如何形成的,跳著優雅的探戈,使基因組保持無纏結。” 你可以在他的專題文章“解開基因組”中解開這個謎團。”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有幾個故事將帶您進行引人入勝的智力之旅,進入思想和行為領域——而不僅僅是人類的思想和行為。特約編輯梅琳達·溫納·莫耶在“為什麼我們相信陰謀論”中探討了為什麼有些人拒絕接受事實和資料。記者西蒙·梅金的“尚未被發現的疾病”探討了一個問題,即一些僅經歷躁狂症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是否應該有單獨的診斷。有兩篇文章探討了動物至少部分共享的認知領域。科學作家芭芭拉·J·金的“虎鯨的悲傷”發現證據表明,多種動物都能夠哀悼。獨立研究員邁克爾·哈斯拉姆的“其他工具使用者”著眼於對非人類靈長類動物遺留下來的石器工具的挖掘以及創新的起源。準備迎接更極端的夏季天氣,專家邁克爾·E·曼恩將帶我們參觀急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