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投稿嗎?兩篇成功發表於《紐約時報》的稿件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值得投稿嗎?”系列中,我將描述我在科學新聞工作中遇到的研究,以及我是否將其作為故事投稿。所有研究都可能是有價值的,但普通大眾可能想閱讀什麼呢?

關於投稿,這裡有我的兩篇稿件,它們最終成為了《紐約時報》上的文章,最近發表在The Open Notebook網站上,該網站旨在講述最佳科學故事背後的故事。您可以比較和對比投稿和最終發表的文章,看看投稿在編輯過程中是如何擴充套件和改變的。

當涉及到《在貿易十字路口,永久凍土揭示西伯利亞秘密》(投稿在此)時,這裡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我在2002年底向當時的《泰晤士報》科學版編輯投稿了這個關於西伯利亞木乃伊的故事,她接受了,但有一個合理的條件,即我需要提供木乃伊的照片來配合報道。然後這篇文章擱置了將近一年,因為俄羅斯研究人員沒有發來照片。我最終去了俄羅斯拍攝木乃伊的照片(這本身就是一場折磨,包括購買簽證、飛入暴風雪,以及政府護送到伏特加酒吧和蘇格蘭芭蕾舞團),結果卻發現木乃伊已被移回西伯利亞。然而,研究人員確實有一個包含木乃伊照片的CD-ROM,這引發了兩個問題:a) 為什麼不直接把CD-ROM寄給我,而要我飛過去?b) 如果它們是CD-ROM上的檔案,為什麼不直接透過電子郵件把照片發給我?儘管如此,這次旅行還是值得的,因為很多事情最好與研究人員面對面討論,考慮到我不會俄語,而他們的英語雖好但並不完美。這篇投稿異常地長——那時我還在摸索《泰晤士報》的門路,而且作為一名自由職業者才第二年,向《泰晤士報》投稿讓我感到緊張。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對於《左顧右盼,並學習適應世界》(投稿在此),我為《泰晤士報》撰寫的這篇稿件的投稿比我關於西伯利亞木乃伊的投稿要短得多,而且與我現在為他們投稿的通常長度差不多。我認為你需要大約四段的故事開頭,以表明你具有講故事的能力,並且那裡有一篇值得研究的文章。然後我給出一個段落,明確說明為什麼這個故事對讀者來說是有效的。星號後的兩段回覆了編輯關於這項研究的時效性、已發表的內容以及與該工作相關的獨特科學發現的問題。

您可以透過電子郵件就“值得投稿嗎?”系列與我聯絡,郵箱地址是toohardforscience@gmail.com

Charles Q. Choi is a frequent contributor to 大眾科學. His work has also appear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Science, Nature, Wired, and LiveScience, among others. In his spare time, he has traveled to all seven continents.

More by Charles Q. Cho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