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推薦嗎?LinkedIn 上的欺騙行為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值得推薦嗎?”系列中,我將描述我在科學新聞工作中遇到的研究,以及我是否將其作為故事推薦。所有研究都可能是有價值的,但普通大眾可能想讀到什麼呢?

這就是我考慮了一段時間要推薦的研究,題為 “LinkedIn 對簡歷欺騙行為的影響”

LinkedIn 基本上是商業版的 Facebook。你可以在那裡釋出你的簡歷,連結到同事和朋友,並發展人脈網路。許多專業人士都在使用它,包括我(無恥的廣告)。所以你有一個有趣的讀者群,你可以透過這個故事觸及到他們——使用 LinkedIn 的專業人士。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您還想用諸如“欺騙”之類的詞語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暗中作祟!人們在簡歷上撒謊——真是令人震驚!這些騙子可能正在得到你想要的工作!也許你也應該撒謊?

所以這個故事可能具有一定的廣泛吸引力。但是,我決定不推薦它。我為什麼不推薦它呢?最終,這歸結為受眾,以及我為誰寫作。

每個新聞媒體都有其想要觸及的獨特受眾。構成故事的主題、語氣、報道和篇幅取決於這個受眾。

我為許多不同的新聞媒體寫作——《大眾科學》、《紐約時報》、《連線》、《LiveScience》和其他媒體。我不太能想象自己向他們中的任何一個推薦這個故事。這個故事是什麼?你在線上簡歷中使用的欺騙型別與傳統簡歷不同?對於我通常寫作的媒體來說太專業了。我可能會瞄準一個故事,說線上欺騙與印刷品中的欺騙不同,但這似乎可能過度延伸到糟糕的、不負責任的新聞業。

但我確信,總有一個新聞媒體可以刊登這篇文章——例如商業新聞網站。您可以隨意自己推薦它,請注意。

請記住,每個科學記者喜歡寫什麼可能因人而異,所以我的選擇可能不是另一個科學記者或您會做出的選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是否推薦一個故事並不代表我對研究是否值得的判斷,因為我希望所有研究都能推動人類知識向前發展。我關注的是我寫作的任何受眾是否可能對閱讀它感興趣。

您可以透過電子郵件將關於“值得推薦嗎?”的意見傳送給我,郵箱地址是 toohardforscience@gmail.com

Charles Q. Choi is a frequent contributor to 大眾科學. His work has also appear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Science, Nature, Wired, and LiveScience, among others. In his spare time, he has traveled to all seven continents.

More by Charles Q. Cho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