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溫和的建議: 消費級 Wi-Fi 標籤。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這篇文章最初發表於《大眾科學》早期的部落格平臺,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立場。


在“溫和的建議”系列中,我和我的同事將提出我們認為完全可行且非常希望能夠實現的創新和專案。

我的記性很差,像篩子一樣,我已經記不清(呵呵)多少次找不到鑰匙或遙控器了。 如果我能問問一位無所不知的管家它們在哪裡就好了,但我覺得以我的薪水請不起這樣的管家。

因此,就有了射頻識別 (RFID) 標籤,當然這只是理論上。 它們基本上由一個小型天線和收發器組成。 向其傳送訊號查詢,它就會響應你編碼在其中的資料。 很多都不需要電池,而是利用讀取器發出的無線電訊號中的能量供電。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出色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訂閱,您將幫助我們繼續報道那些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重大發現和理念的、具有深遠影響的故事。


我曾在一家當地圖書館做志願者,那時我接觸過 RFID 標籤。 它們看起來像是大約一英寸寬的方形貼紙,中間有一個扁平天線呈螺旋狀環繞著收發器。 你把標籤貼在書上,掃描一下,輸入書的資訊,電腦和網路會自動將這本書與貼在書裡的 RFID 標籤關聯起來。

如果商店裡能買到成卷的,可以和 Wi-Fi 訊號配合使用的這種標籤,那就太棒了。 你可以把它們貼在書本里、遙控器上等等。 它們可以幫助你找到放錯地方的東西,或者用來清點你的物品庫存。

我想象中,你會使用支援 Wi-Fi 的裝置掃描物品——例如,可以放在基站上掃描,或者使用像 iPhone 這樣支援 Wi-Fi 的移動裝置掃描。 然後你需要將物品的資料輸入到電腦上的某個應用程式中——你可以手動輸入,或者掃描條形碼。 當你想再次找到這件物品時,或許基站和支援 Wi-Fi 的移動裝置可以發出訊號尋找它,並對其位置進行三角定位。 除非你選擇分享這些資訊,否則沒人會知道 RFID 標籤上的程式碼代表什麼,這樣就保護了隱私。

關於“溫和的建議”系列,您可以給我發郵件:toohardforscience@gmail.com,也可以在 Twitter 上關注 #modestproposal 標籤,瞭解該系列的更多資訊。

Charles Q. Choi is a frequent contributor to 大眾科學. His work has also appear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Science, Nature, Wired, and LiveScience, among others. In his spare time, he has traveled to all seven continents.

More by Charles Q. Cho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