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當您想到軟體動物時,您可能會想到有殼、黏糊糊的,並且可能長著柄狀眼的生物。但軟體動物也包括不具備這些特徵的生物。
事實上,有些軟體動物是蠕蟲狀的、長著刺的並且沒有眼睛。它們被稱為無板綱軟體動物,科學家們長期以來對其在軟體動物家譜中的位置感到困惑。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對於軟體動物來說,殼幾乎是必須的:蝸牛、海螺和石鱉都炫耀著不同程度的華麗外殼(華麗外殼之王可能是這些傢伙)。但是,無板綱軟體動物缺乏像其他軟體動物一樣由外套膜分泌的殼。相反,它們擁有鈣質刺或骨針,使其外觀呈多刺狀,像這樣。其他的顏色更鮮豔,或者骨針更稀疏。
那麼,我們如何知道它們是軟體動物呢?它們通常具有該類群特有的兩個主要特徵。有些具有獨特的食物採集結構,稱為齒舌,這是隻有軟體動物才有的(如果您曾經觀察過水族箱中的蝸牛從水族箱內部刮取藻類,您就見過齒舌的作用)。有些具有特徵性的軟體動物鰓,稱為櫛鰓。但是——沒有殼。
那麼,無板綱軟體動物是數億年前首次出現並且從未有過殼的超級原始軟體動物嗎?還是它們是從有殼的祖先演變而來的,這些祖先由於某種原因,認為殼是非常五千萬年前的東西?
但科學家在10月份的《自然》雜誌上報告稱,在英國發現了一個 4.25 億年前的化石,這似乎表明是後者。Kulindroplax perissokomos具有蠕蟲狀的身體和無板綱軟體動物的多刺外觀,但瓣膜與相關的盾形軟體動物石鱉的瓣膜非常相似(儘管它比標準石鱉的八個瓣膜少一個)。它的發現支援了先前指向這一進化方向的分子證據。
這是一張他們發現的蠕蟲狀化石及其七個帶殼瓣膜的掃描重建圖
這是現代石鱉的瓣膜
化石還清楚地顯示出微小骨針和角質層的跡象——角質層是無板綱軟體動物今天以幾丁質覆蓋物的形式擁有的特徵。對於那些記住的人來說,幾丁質也是構成軟體動物齒舌、魷魚和章魚喙、真菌細胞壁以及甲殼類動物和昆蟲盔甲的蛋白質。
至於骨針,無板綱軟體動物並不是唯一擁有骨針的現代軟體動物。石鱉也經常在環繞其瓣膜的肉質帶上擁有礦物刺或裝飾物。
庫林德羅普拉克斯因此支援了石鱉和無板綱軟體動物擁有共同祖先的假設,鑑於它們的骨針和瓣膜的相似性,並且它們共同構成了現代軟體動物其餘部分的祖先。換句話說,它們是該類群現存最古老的成員之一。
現代無板綱軟體動物主要分為兩類。索足綱以珊瑚、櫛水母和其他刺胞動物為食或吸取其汁液。尾腔綱則穴居於沉積物中。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證據似乎表明,這兩個無板綱軟體動物類群分別失去了它們的殼——並且最近在 4000 萬年前才失去。
無板綱軟體動物似乎遠非原始,而是最近進化出來的、高度變異的——並且只是最近才脫殼的——古代帶甲軟體動物的後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