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科學家們知道有一種阿米巴原蟲潛伏在我們的牙齦中。他們不知道的是是否需要擔心它。
牙齦內阿米巴喜歡在被稱為牙齦袋的微小角落裡閒逛。在未刷牙和未用牙線清潔的牙齒上,口腔細菌會附著並分泌化學物質,從而使附近的牙齦發炎。由此產生的腫脹、發紅、容易出血的組織會沿著牙齒向下蔓延,形成充滿細菌的牙袋,牙齒與牙齦在此處相遇。這被稱為牙齦炎。
在西方國家,據推測口腔衛生和牙科護理是世界上最好的,但驚人的一半30歲以上的成年人患有這種疾病。當牙齦炎惡化,變成牙周炎時,牙齦內阿米巴往往會侵入。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科學家們也知道牙齦內阿米巴與腸道病原體溶組織內阿米巴密切相關。在大約 10-20% 的感染者中,這種寄生蟲會使腸道細胞發炎並破壞組織,這種情況稱為阿米巴痢疾。
但每個人都知道細菌會導致牙齦疾病,因此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內阿米巴或多或少只是潛伏在那裡。
然後,人們發現,在發炎的牙齦袋中,阿米巴原蟲的蛋白質製造裝置在丰度上僅次於人類形式。這激發了一些可以理解的緊張情緒和更協調一致的調查。
現在,在柏林夏裡特-醫科大學醫院進行這項調查的德國科學家已在5月刊的《牙科研究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並且有證據表明這些阿米巴原蟲的作用遠不止潛伏:它們似乎正在吸食我們細胞的心臟。
您可以在下面的影片中看到這種情況。阿米巴原蟲是中心的淺灰色細胞,周圍環繞著看起來像是細菌的蠕動細長細胞。它正在攻擊的細胞位於左上方,而正在被吸入左上方阿米巴原蟲後端的黑色斑點是它的細胞核,即DNA儲存的隔間。阿米巴原蟲向右下方爬行,同時一直吸食細胞核。在影片結束時,宿主細胞核明顯變小。
致謝:Mark Bonner dmd 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 Parodontie, Wikimedia (CC BY-SA 3.0)
在這個特定的系列實驗中,科學家們發現,在患有嚴重牙齦疾病的人中,77% 的發炎牙齦部位含有這種阿米巴原蟲,而在同一人口腔中的健康組織中,只有 22% 的部位含有這種阿米巴原蟲。
接下來,科學家們從患有嚴重牙周炎的人的牙齦中採集了組織樣本,並在顯微鏡下觀察它們。他們發現阿米巴原蟲被大量稱為中性粒細胞的白細胞包圍。
牙齦內阿米巴似乎特別喜歡牙齦表面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細胞核。它們甚至似乎透過誘導牙齦分泌一種稱為白細胞介素 8(一種炎症性細胞因子)的分子來引誘免疫細胞,該分子會召喚中性粒細胞。科學家們發現,宿主組織對阿米巴原蟲的反應使其這種化學物質的產量增加了驚人的 1,900 倍,這一水平與阿米巴痢疾患者腸道中觀察到的水平相當。
阿米巴原蟲可以自行侵入嗎?當研究小組將小塊健康牙齦組織暴露於阿米巴原蟲六小時時,它無法進入。但是,當他們稍微切開或刺穿健康牙齦時,它很容易滑入內部。在六個小時內,阿米巴原蟲已經將其偽足伸入牙齦細胞,並忙於吞噬細胞核碎片,就像孩子們緊緊抓住破碎的餅乾罐一樣。正如在上面的影片中看到的那樣,科學家們實際上可以看到 DNA 被吸入內部。
接下來,他們測試了牙齦組織細胞對牙齦內阿米巴的生化反應,發現阿米巴原蟲似乎以與溶組織內阿米巴非常相似的方式侵入和破壞組織。除了增強白細胞介素 8 訊號傳導外,它還導致宿主細胞泵出大量稱為宿主基質金屬蛋白酶 13 的生化物質,該物質會分解包裹我們牙齦的保護性粘液塗層。科學家說,這種分子通常參與傷口癒合、組織重塑、軟骨退化、骨礦化和骨化,但在牙周疾病的背景下,它是侵襲、破壞和炎症的跡象。
此外,暴露於溶組織內阿米巴的腸道表面細胞會透過自殺反應。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觀察到,暴露於牙齦內阿米巴的牙齦表面細胞似乎也以相同的方式反應。
作者得出的結論是,阿米巴原蟲不能再被視為機會主義者,而應被視為病原體。
另一方面,感染阿米巴原蟲絕不意味著您會患上疾病。在這項研究中,15% 的未受牙齦疾病影響的健康對照組的口腔中仍然攜帶牙齦內阿米巴。在這些情況下,阿米巴原蟲似乎確實只是潛伏在那裡。
當然,這只是一項研究,它尚未得到重複驗證。但是,鑑於牙齦疾病的流行,我認為這很重要,值得深思,因為其影響非常嚴重。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或許是,牙齦內阿米巴可以透過一些與COVID-19相關的臭名昭著的呼吸道飛沫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以及親吻和共用餐具)。顯然,阿米巴原蟲比病毒大得多得多,這意味著它們可能需要更大、因此更罕見的飛沫才能傳播。但是,對於假定的牙齦疾病病原體來說,空氣傳播(和口對口傳播)是一種選擇,這對我來說真是大開眼界。
其次,在阿米巴痢疾中,溶組織內阿米巴會破壞組織,以致腸道細菌可以侵入體腔,並可能找到通往其他器官的途徑,從而引發其他疾病或使其他疾病複雜化。牙齦炎和牙周炎似乎也會加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癌症、肺炎,甚至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從口腔侵入身體的細菌可能參與其中,阿米巴原蟲是否是讓它們進入的罪魁禍首?
最後,內阿米巴不容易被清除。許多物種對抗生素、抗菌肽和(顯然)中性粒細胞具有抗性。在嚴重的牙周疾病病例中,它可能是一個強大且被低估的對手。作者最後建議牙醫確保在治療牙周疾病患者時清除牙齦中的病原體。至少在法國和魁北克的一家大型牙周病診所聲稱已開發出一種可以做到這一點的方法。
但是,對於您作為潛在的患者來說,要吸取的教訓略有不同。刷牙和用牙線清潔確實很麻煩。但是您必須問問自己,另一種選擇是否更糟。鑑於牙齦疾病與其他慢性疾病之間日益緊密的聯絡,更不用說潛伏的吸血阿米巴原蟲可能肆虐,我認為答案是響亮的“是”。
參考文獻
Bao, X., R. Wiehe, H. Dommisch, 和 A. S. Schaefer. "牙齦內阿米巴引起口腔炎症和組織破壞." 牙科研究雜誌 99, no. 5 (2020): 56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