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馬爾堡病毒。注意獨特的“牧羊人彎杖”形狀。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Erskine Palmer 博士,Russell Regnery 博士,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公共健康影像庫 #275;公共領域。點選檢視連結。
早在 1994 年,理查德·普雷斯頓用他那部令人大開眼界的非虛構驚悚小說《危機四伏》嚇壞了所有人。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十幾歲的我愛不釋手。在書中,普雷斯頓記錄了絲狀病毒科的破壞性——這是一類極具傳染性的絲狀 RNA 病毒,會導致可怕、血腥、迅速的死亡,原因是多器官衰竭。發生這種情況時,您可能會從多個孔口出血。
兩種典型的絲狀病毒——馬爾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的死亡率徘徊在 30% 到 90% 之間,而埃博拉病毒的死亡率始終處於該範圍的較高水平。事實上,死亡如此迅速,以至於專家們推測,這實際上限制了該病毒在人類中的傳播成功。到目前為止,它既沒有逃脫非洲,也沒有逃脫其他大陸研究它的實驗室。到目前為止。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危機四伏》的核心謎團之一是病毒究竟來自哪裡。雖然很明顯,一些猿類和靈長類動物也會生病,但它們也會因此而死亡。在疾病消失的平靜時期,它們似乎並沒有寄生病毒。根據對未因食用受汙染的叢林肉而生病的受害者的研究,懷疑落在了洞穴,或許還有蝙蝠身上,但沒有確鑿的證據可以證明。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蝙蝠確實是絲狀病毒的真正宿主。我在之前的博文中報道過這一發現。 到目前為止,似乎感染馬爾堡病毒或埃博拉病毒的蝙蝠完全健康,然而,只有當病毒逃逸到靈長類動物體內時,它們才會變得致命。現在看來,情況並非總是如此。
去年秋天,這件事悄然發生,但在 10 月,科學家宣佈發現了第一個並非在非洲或亞洲,而是在歐洲發現的絲狀病毒。不過,現在還不是按下恐慌按鈕的時候。就新病毒而言,似乎我們應該擔心的是蝙蝠。

纖細、蜿蜒且效率驚人的殺手埃博拉病毒。注意該絲狀物中的分支。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ynthia Goldsmith。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公共健康影像庫 #1832。公共領域。點選圖片檢視連結。
2002 年的某個時候,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各地的施氏鼠耳蝠 (Miniopterus schreibersii) 大量死亡。在西班牙的洞穴中,幾個蝙蝠群落不到 10 天就被消滅殆盡。死蝙蝠看起來很正常,但它們的肺部充滿了免疫細胞,而脾臟中的免疫細胞卻被耗盡了。這些跡象表明是病毒性肺炎。
一個西班牙和美國科學家團隊,他們在去年向《PLoS 病原體》報告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對在西班牙 Lloviu 洞穴(發音為“Yo-view”,我想)中發現的死蝙蝠進行了多種病毒的檢測,並在死蝙蝠中發現了絲狀病毒 DNA 的證據。健康的蝙蝠沒有感染跡象。儘管研究人員煞費苦心地指出他們尚未證明因果關係,但對於他們命名為 Lloviu 病毒的病毒來說,證據似乎相當確鑿。
當他們對病毒進行測序時,他們發現它是一種新型病毒,表現出絲狀病毒的特徵:僅在單鏈負義 RNA 上有七個開放閱讀框(基本上是基因)。對其 RNA 聚合酶(它用於複製其基因組的酶)的分析表明,它與埃博拉病毒的親緣關係比與馬爾堡病毒更近,但它顯然不包含在埃博拉病毒中,而是屬於一個獨立的組。(參見論文中的圖 3)
雖然蝙蝠似乎很容易成為這種病毒的獵物,但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發生過人類感染,儘管有人類參觀過病毒肆虐的洞穴。這或許與以下事實有關:對人類具有致病性的絲狀病毒似乎與蝙蝠快樂地共存,而 Lloviu 病毒卻殺死了蝙蝠。又或許不是。
無論如何,我認為我們應該為蝙蝠擔心。鑑於我們在北美因真菌Geomyces destructans(白鼻綜合徵的病原體)而遭受的毀滅性損失,聽到另一種蝙蝠的新興病原體真是令人不安。我找不到任何關於自 2002 年以來這些大量死亡事件是否仍在繼續,或者它們是否像白鼻綜合徵在這裡蔓延一樣威脅著歐洲蝙蝠的資訊。
然而,該研究的作者有些擔憂地指出,受影響的蝙蝠M. schreibersii在整個亞熱帶舊世界(儘管有趣的是完全在絲狀病毒的傳統非洲地盤之外)的各個地點的地理分佈,以及已知的絲狀病毒具有穩定的宿主-寄生蟲關係的趨勢,可能意味著有更多的蝙蝠處於危險之中。雖然蝙蝠外表醜陋,但它們有助於世界的平穩執行。它們最不需要的就是另一種有害的疾病——尤其是來自一個聲名狼藉的病毒家族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