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社交媒體上的草總是更綠?

你使用社交媒體嗎?我敢打賭你至少使用一個社交渠道(而且很可能是 Facebook)。2013 年 12 月,73% 的成年網民都在使用某種社交網站。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你使用社交媒體嗎?我敢打賭你至少使用一個渠道(而且很可能是 Facebook)。2013 年 12 月,73% 的成年網民都在使用某種社交網站。你是這個數字的一部分。隨著我們的世界日益緊密相連,以及從偏遠地區分享關於通常不會成為主流媒體事件的資訊的需求和能力不斷增長,這個百分比可能已經上升了。

社交媒體吸引了數字社會科學家,因為它呈現了一個我們可以觀察人類行為的縮影——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它提供了我們可以探討普遍性和文化差異的引數。雖然關於社交媒體作為一種掩飾工具的文章已經有很多,透過這種工具,人們由於匿名和/或線上交流允許的距離而表現得更具攻擊性,但越來越多的研究強烈暗示,情況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線上行為的規則仍在被定義和塑造,因此我們將熟悉的事物帶入這個空間,其中包括我們的行為規範。

社交網路是連線和溝通的絕佳促進者。人們找到了幼兒園的朋友,移民與留在家鄉的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絡,祖父母用它來遠端檢視孫子孫女的情況。但這是一種沉浸式體驗。你必須參與——即使你更像是一個潛水者,你仍然透過觀看和吸收分享的內容來參與。畢竟,社交媒體是一個舞臺,人們聚集在一起觀看,但這意味著你不斷地製作內容或觀看內容。在前一種情況下,你尋求認可,而在後一種情況下,你處於授予認可的位置,在這兩種情況下,你都在參與你正在培養的社群。(拜託:你有沒有在 Instagram 上釋出一張照片,然後立即檢視是否有人點贊?對吧?)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你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表明,廣泛使用 Twitter,就像 Facebook 一樣,可能對浪漫關係有害。儘管有字元限制,Twitter 已經發展到允許共享資訊,從而模仿 Facebook 上的體驗。第三方應用程式的整合意味著使用者可以分享照片和位置,並創造比簡單的文字更新通常允許的更豐富的社交體驗。然而,渠道之間的一個很大區別是,Twitter 更容易允許不認識的個人透過 @回覆、轉發和標籤進行聯絡。使用者被推入圍繞特定對話或想法組織的社群,這增強了聯絡感。這種連線感之所以感覺自然,是因為人們如何找到並與彼此互動,而這種感覺增加了一層面紗般的感知真實性,這可能會產生誤導。我們更容易回到與我們產生共鳴的事物上。如果這些社群圍繞我們同意或在某種程度上與之相關的事物組織起來,我們很可能會回到那個空間和那些使用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出現看似理想的線上關係——正如俗話所說,草總是更綠。

但關係本身就是社會性的。它們需要參與者之間的接觸和受眾的反饋。我們個人關係和非個人關係之間的相互作用為我們衡量連線質量提供了標準。我們觀察我們的互動如何被接收和解讀,並將該輸入反映在我們選擇如何投資於我們的關係中。在離線情況下,我們在關係的各個階段將我們的重要他人介紹給朋友、家人和同事,我們獲得的反饋(無論是口頭的還是非口頭的)都會影響我們自己對關係的評估。線上也是如此,只是我們釋出的每件事都會建立一個記錄,社群成員可以隨時審查。

我們知道這一點,我們努力線上展示我們自己和我們生活的最佳形象。我們分享我們認為自己看起來滿足、快樂和美麗的照片,我們分享反映我們“真實”自我的內容。我們渴望閱讀對這些內容的回覆,看看我們是如何被接受的。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也在審視我們周圍的人,我們的伴侶也是如此。這不一定是痴迷——也許你注意到你的配偶接受了一個新的好友請求,並問:“那是誰?”或者點選瀏覽了你正在約會的人的照片上的評論。無論我們在這場戲中扮演什麼角色,我們都在不斷地進行自我評估,而這些評估是由這些互動提供的。當它吞噬我們時,這就會變得有害:不斷地發推文、發訊息、簽到或分享照片和其他資訊會成為爭論點,當它把你從與伴侶的線下互動中帶走時,尤其是在你的伴侶在你在網上塑造的生活和身份中看不到自己的任何部分時。同樣,不斷地檢視和質疑你的伴侶的線上行為會播下不和諧的種子,因為它暗示了缺乏信任,並侵犯了他們正在創造的空間。而質疑舊的聯絡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質疑他們創造的身份。

這與我們在離線時的行為方式沒有區別。如果我們的伴侶的工作安排使他或她遠離我們,或者如果愛好或對激情的追求侵佔了可以一起度過的時間,我們會抱怨。如果我們的伴侶在這些情況下不支援我們,我們也會抱怨。我們希望在我們伴侶交往的人中擁有發言權,因為這是對我們的一種反映——他們會喜歡我們嗎,他們會想和我們一起做事嗎,他們會分享我們關於育兒的想法嗎?最終,他們能屬於我們想要居住的社群嗎?我們正在構建的社群?僅僅線上存在的關係可能會歪曲對社群適應性的看法,因為它們是專門為我們量身定製的,但很難將目光從看似如此正確的事物上移開。

我們越來越看到,線上互動反映了離線傾向。最近關於表情符號的討論(參見此處此處)建立在研究我們嘗試線上表達自己的方式的工作之上。儘管我們聲稱在這個領域很精明,但似乎我們仍在站穩腳跟。我們進行的比較練習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構建世界的方式的一部分,並且可能不會隨著我們瀏覽我們的線上圈子而消失。

--

參考文獻

Clayton, Russell. "The Third Wheel: The Impact of Twitter User on Relationship Infidelity and Divorce."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4年7月, 17(7): 425-430. doi:10.1089/cyber.2013.0570.

--

你可能也喜歡

線上交流意義:心智理論的數字表達

我們是否在囤積聯絡?

性簡訊的心理學

當我們需要從 Facebook 休息一下時意味著什麼?

為什麼我們要在電子郵件末尾署名“謝謝你”?

數字九頭蛇:Facebook 上情侶資料的興起

© .